运气学说的临床运用
运气学说是以研究气象、气候变化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影响为目标的一门科学理论。五运六气之变化,总不好太过不及、生化克制几个方面。而人体病变的发生,也就是这几方面的问题。因而必须掌握运气学说的盛衰生克规律。《素问·五运行大论》说:“主岁如何? 曰: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主岁之气,无论其为太过,为不及,均不能离开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来推算其气运的相得与否。“己所胜”,是我克制它;“所不胜”,是它克制我。例如:木气有余,不仅能克制着己所胜的土,使其湿化之气大衰,甚至还能欺侮其素所不能胜的金,而风气大行。这就是太过的主岁之气“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假使木气不及,不仅它素所不能胜的金气,将乘其衰而来欺侮,即是它素所能胜的土气,亦将视其弱而欺侮于木。这就是“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但是,事物运动的规律,有极必有反,有胜必有衰。胜气发展到势极而衰时,亦将使自已受到灾害。“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就是“物极必反”的运动所造成的。这种生克制化的规律,无论其为五运、为六气,或五运与六气之间,推而至于为五脏,为六腑,或脏与腑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关系。以上即是运用运气学说的基本原则。至于逐年的具体运用,试以辛酉年为例说明如下:
辛酉年,就五运来说,辛为阴水,则本年的中运为水运不及。从本年的客运和主运的关系来看,自去年大寒日巳时初初刻起,便交了本年的主运初运少角,客运初运少羽,少羽生少角,水来生木,阴运而得阳生,水虽不及,木犹滋荣。春分后十三日巳时正一刻起二运主运太徵,客运太角,太角生太徵,木来生火,还是客运生主运。芒种后十日午时初二刻起交三运,主运少宫,客运少徵,少徵生少宫,火来生土,也是客运生主运。处暑后七日午时正三刻起交四运,主运太商,客运太宫,太宫生太商,土来生金,仍为客运生主运。立冬后四日未时初四刻起交终运,主运少羽,客运少商,少商生少羽,金来生水,全年五步客主运都是相生,则本年春夏秋冬四季应该是比较正常的。惟客主运五步不是太少相生,而是少生少,太生太,前者嫌其力有不足,后者则恐其偏亢。
从六气方面来观察,酉年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上半年是燥金之气主事,下半年是君火之气主事,中运又为阴水不及,则本年的气象偏于燥热可知。故从大寒交节气以来,一直很少下雪的原因亦可知。从运与气的关系来看,上半年燥金之气偏盛,弱水不足以济之。下半年的水运,本可以克君火在泉之气,奈何是不及之水,难以制胜。故本年总的气象变化是: 水运不及,燥金司天,君火在泉,阴水无力以制燥火,凡属阴精不足,津液亏损,或阴虚阳亢的患者,无论在心在肺,在肝在肾,总宜生津以润燥,甚则养阴以泻火。
再从客主气的加临来分析,自去年大寒日(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初刻至本年春分日(二月十六日)卯时初刻为初气,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气是厥阴风木,既是风木克湿土,又是主气克客气,故初气是以风、燥两盛为特点,对于脾虚肝亢的患者,应着重于柔润息风,泻木清燥,甘淡培土诸法的运用。自春分日卯时正刻起,至小满日(四月十八日)丑时正刻为二气,客气是少阳相火,主气是少阴君火,两火同气,于脾虚湿邪盛者颇相宜。于阴虚火旺者,将助其炎上之势,故当慎用辛温诸法。自小满日寅时初刻起至大暑日(六月二十二日)子时初刻为三气,客气是阳明燥金(即司天本气),主气是少阳相火,相火固能克制燥金,时当盛夏,火热之气独旺,故出现多年未见之奇热,酷暑袭人。于阳热疾病应注意泻火养阴诸法的运用。自大暑日子时正刻起,至秋分日(八月二十六日)戌时正刻为四气,客气是太阳寒水,主气是太阴湿土,本年中运己为水气不足,又逢主气之土克客气之水,水将益见其不足。下半年在泉之气又为君火,对于阴虚阳亢证甚不相宜。自秋分日亥时初刻,至小雪日(十月二十六日)酉时初刻为五气,客气是厥阴风木,主气是阳明燥金,金克木,主胜客,燥金挟君火之气以行,是本年秋季仍当显得燥热,呼吸系统之病,应注意清火润燥。自小雪日酉时正刻起,至大寒日(十二月十五日)未时正刻为终气,客气是少阴君火(即在泉之本气),主气是太阳寒水,水克火,主胜客,本年火热之气将由此衰竭,交明年壬戌的木运,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气。
总之,本年气候总的说来是偏于燥热的,特别是反映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其它各年,可以类推。这说明掌握运气的基本精神,仍在于胜衰生克之所在,胜者抑之,衰者扶之,生者助之,克者平之。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多少其制”。郁气,即被克而郁结不散之气。如水胜则火郁,火胜则金郁之类。要折散其被郁之气,必先折服其胜制之气,如水得制则火郁解,火得制则金郁解之类。化源,即指生化之源,如木能生火,火失养则当资木;金能生水,水失养则当资金,各从其母气以资养,是谓“资其化源”。这在临床上是很有指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