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心律失常
运动员中常见的心律失常有: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其次为阵发性心动过速,第一度和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少见的还有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窦性心动过缓,特别多见于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我国公路自行车及马拉松跑运动员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占运动员的75%及63%,男女差别不大,而以成年运动员中多见,青少年运动员中较少见。心率在每分40次以下者罕见。文献上一个健康中跑运动员的心率每分钟仅29次。这是长期体力训练使心功能改善及迷走神经作用加强的结果,属正常现象。有时需要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鉴别。
窦性心律不齐大都是正常生理现象。但P-P间期相互差异在0.20秒以上称为显著的窦性心律不齐,则可能是功能不良的一种表现。窦性心律不齐应与过早搏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相互鉴别。
过早搏动的发生率在运动员中约为1~4%。室性最多,其次为房性,结性者最少。有的频繁出现形成二、三联律。过早搏动的原因较多,常因过度疲劳引起,其次因训练不够、中断训练后重新开始运动时或情绪波动引起,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感染,心脏病等,还有不少原因不明。
阵发性心动过速较少见,发生率约为0.3%。以室上性较多。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多数与体力活动有关。对运动训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数不能进行正常训练。应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积极治疗和安排好训练计划。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约为2~8%,系心电图诊断,临床无法确定。大都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而与过度疲劳、过度紧张、体位、屏气、感染、情绪等因素有关。对参加训练或比赛无禁忌,也毋需治疗。但有些人需要调整运动量。如与感染有关时,则应暂停训练并进行治疗。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约为2%。多数为莫氏Ⅰ型,极少数属莫氏Ⅱ型。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正常人中较少见,故先要考虑病理的可能性,应根据主诉、病史、训练史、体检、X线及化验等项综合指标来判断其发生原因。如判断发病原因与训练强度有关时,可以参加训练和比赛,有报告经长期随访观察多数可消失,以后也未出现心脏有器质性病变。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在运动员中偶而见到。其发病原因有冠心病、心肌病、疲劳、情绪波动,还有一些原因不明。要慎重对待,查清原因后给予相应处理。大都应予控制运动量,特别是年龄大的运动员要避免突然增大运动强度的训练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