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肾功能
运动锻炼会引起肾功能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例如运动时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浓缩功能等的变化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小运动量时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浓缩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但大运动量时肾血流量明显减少,可比安静时减少55~65%,甚至减少75%。大运动量时肾小球滤过率也明显降低,并伴随肾浓缩功能损害。此时尿量减少,钠离子等排泄减少,钾离子的排泄增加(上述变化可参见附表)。剧烈运动时肾血管收缩,肾缺血、缺氧,以致血管壁的营养发生障碍。可引起一过性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
运动时引起肾功能变化的大小与体位有关。直立位下运动时肾功能变化较卧位下为大。其数值相差范围为5~20%。
周围环境对肾功能的影响也甚为明显。酷热天气下运动,肾功能的变化较温暖天气时明显。同样,低温或高原环境对肾的影响高于常温或平原条件时。
运动时肾功能的变化与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有关。在定量运动时训练有素运动员的肾功能变化较缺乏锻炼者为小,但前者能进行较大负荷的运动,因而肾功能等的变化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加大。
近年来,认为长时间剧烈的运动以及恶劣的外界环境(酷热等)可引起一过性的肾功能损害,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某些运动项目,运动时出现的肾脏变化可能与肾脏受直接外伤有关,例如拳击,橄榄球,足球等运动时的血尿。
如上所述,只有剧烈运动下才会引起肾功能等的种变化。因此,当小运动量后出现多量的蛋白尿,明显的血尿或管型尿,而且延续时间较长时,需要除外肾脏器质性病变。在运动医学中检查肾功能方法与一般临床上所采用者相同。主要是在运动前、中或后检查尿量、对氨马尿酸廓清率(代表肾血流量)、菊粉廓清率 (代表肾小球滤过率)、尿和血的pH值、钙、镁、钠、氯、磷和钾的排出量。近年来还检查尿和血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肾素活性等。
不同运动负荷量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综合文献资料)
项 目 | 小运动量 | 中运 动量 | 大运动量 | 备 注 |
肾血流量:对氨 马尿酸廓清率 | —或↓ | ↓ | ↓↓ | |
肾小球滤过率: 菊粉廓清率 | —或轻度↓ | ↓ | ↓↓ | |
肌酐廓清率 | — | — | ↓ | |
滤过分数 | —或↓ | ↑ | ↑↑ | |
尿量 | ↑ | —或↓ | ↓ | 个体差异大 |
血pH | — | —或↓ | ↓ | 变异大 |
肾血管阻力 | ↑1倍 | | ↑至少5倍 | |
钙、镁、钠、氯、 磷排泄量 | | | ↓↓ | |
钾排泄量 | | | ↑ | 变异大 |
尿FDP△ | — | | ↑ | |
血浆肾素活性 | ↑ | ↑ | ↑↑ | 个体差异大 |
注: —不变 ↑增加或上升 ↑↑明显增加或上升
↓减少或下降 ↓↓明显减少或下降
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