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biān jì xiào yòng dì jiǎn guī lǜзакóн убыв ющей предéльной полéзности)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单位时间内,总效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消费单位商品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则随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当总效用为最大值时,边际效用减为0,此时若再增加商品消费数量,则可能产生负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是: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依据。资产阶级庸俗济经学家认为,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相应地每一新增的单位收入的效用,亦即满足人们的心理或生理需求的程度呈下降趋势,认为人们对某一商品的需求欲望。将随着拥有的商品数量的数量的增加而下降。正如一个饿了的人来说,第一碗饭的效用最大,第二碗饭的效用要降低,第三碗则更小。边际效用学派认为,如果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其边际效用将递减为零,但正因为商品的数量是有限的,因而其边际效用总是有某一定值,这一边际效用就决定了商品的价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被广泛地用于解释经济现象,也被作为税收公平理论中主观能力说的基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凭主观感受提出的唯心主义学说,因而建立在其上的主观能力说也是唯心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law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基数效用论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一个原因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也可以解释为,由于在一种商品其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关于商品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的例子说明。图中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曲线和MU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MU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U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的。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 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商品数量 | 总效用 | 边际效用 | 1 | 10 | 10 | 2 | 18 | 8 | 3 | 23 | 5 | 4 | 27 | 4 | 5 | 29 | 2 | 6 | 30 | 0 | 7 | 28 | -2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递减。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就随消费品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人们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消费数量的增加,从消费该商品(或服务)的单位增量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增加量呈递减趋势。参见“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西方经济学认为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到了一定的界限,再进一步增加消费数量,其边际效用会发生递减现象。因为人们的欲望强度与享受程度是随着消费品的增加而递减的。由于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因此称之为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了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商品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逐渐下降到零。若再进一步增加消费量,边际效用还会发生负数,即负效用。但也有例外,如赌徒对金钱贪得无厌,多多益善,对赌徒来论,钱的边际效用不会递减。 ☚ 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流动性偏好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对某一物品最末一单位的消费增量中所获得的欲望满足程度,随着该物品消费量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即物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是递减的。德国经济学家戈森 (H. H. Gossen) 在1854年提出这一定律,故又称 “戈森第一定律”。例如消费者在特定时期食用面包的总效用、边际效用如下表所示: 每日面包消费量 | 边际效用 | 总效用 | 1 2 3 4 5 6 | 10 8 6 4 2 0 | 10 18 24 28 30 30 |
此表说明,随着商品消费单位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常被用来解释需求曲线为何向下倾斜。当消费量增加时,其边际效用减少,用价格表示的边际效用也随之下降,因此,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在如下的效用函数中: U= U(x1,x2,…,xn)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边际效用递减是比边际替代率递减更强的有关消费者行为的假设。只要效用函数满足严格拟凹性就能保证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以某一特定时间为限,且是针对某一特定欲望而言的。如果时间和欲望改变,此规律便不再适用。其实,即便在此规律适用条件之内,也有例外存在。如集邮者对成套邮票的搜集,最后得到的那枚邮票对他的效用不是最小,而是最大。由于效用的主观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被看成是心理规律。同其他递减规律一样,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市场均衡存在的重要前提。 〖参〗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价值论 ☛ 0000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