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髮 > 辮髮1 辮髮1 biànfà 我國少數民族的一種髮式,不分男女皆編髮爲辮垂于背後。始見於漢代嶲族,女真族亦然。清軍入關後,辮髮之俗遍于全國,至辛亥革命始廢男子辮髮。《漢書·西南夷傳》:“名爲嶲,昆明,編髮。”宋·湯璹《建炎德安守備録》:“建炎二年十二月,有北來群賊數萬人,皆剃頭辮髮,作金人裝束。”《資治通鑑·魏文帝黄初二年》:“南謂北爲索虜”。元·胡三省注:“索虜者,以北人辮髮,謂之索頭也。”清·俞樾《小繁露》:“剃頭辮髮,金人已然。”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髮 > 辮髮2 辮髮2 biànfà 省稱“辮”,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其制當始于少數民族。即編髮爲辮垂於背後。《晉書·西戎吐谷渾傳》:“婦人以金花爲首飾,辮髮縈後,綴以珠貝。”《南史·夷貊傳下·高昌》:“高昌國……面貌類高麗,辮髮垂之於背,著長身小袖袍,縵襠袴。女子頭髮辮而不垂。”《北史·百濟傳》:“百濟之國……婦人不加粉黛,女辮髮垂後,已出嫁,則分爲兩道盤於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