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辭辭(辞)Cí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湖北之武昌、山西之榆次、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新编千家姓》亦载,未详其源。
宋代有辞澣。

辭cí

❶言辭,文辭。趙壹《刺世疾邪賦》:“魯生聞此辭,繫而作歌曰。”禰衡《鸚鵡賦》:“其辭曰: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
❷離别。班固《東都賦》:“西都賓矍然失容,逡巡降階,惵然意下,捧手欲辭。”
❸謙讓,推卻。崔駰《達旨》:“故進動以道,則不辭執珪而秉柱國。”

“辞”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辭、辤{}6597见「辞工」、「辞老」、「辞岁」、「辞年」、「辞别」、「辞灶」、「辞学」、「辞实」、「辞面」、「辞倩」、「辞群」、「辞头路」、「辞灶糖」、「辞学态」、「辞嫁酒」、「辞灶马儿」

辭辞

(4次)
❶告辞。入不言兮出不~《歌·少》
❷言词。兹历情以陈~兮 敖朕~而不听《章·抽》
❸致辞谦让。此指射箭时的礼节。揖~让只《大》

❶事同曰讓,事異曰辭。《儀禮·鄉飲酒禮》: “賓降,主人坐奠爵於階前辭。”鄭玄注: “事同曰讓,事異曰辭。”
❷不受也。《儀禮·聘禮》: “辭曰: 非禮也敢。對曰: 非禮也敢辭。” 鄭玄注: “辭,不受也。”
❸猶“告” 也。《禮記·檀弓上》:“使人辭於狐突曰: 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 鄭玄注: “辭,猶告也。” 《禮記·檀弓下》:“大夫弔,當事而至,則辭焉。” 鄭玄注:“辭,猶告也。” 《禮記·曾子問》: “其辭於賓曰: 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國,使某辭。” 鄭玄注: “辭,猶告也。”
❹讓也。《禮記·哀公問》: “固臣敢無辭而對。人道,政爲大。” 鄭玄注: “辭,讓也。”
❺辭讓也。《禮記·坊記》: “無辭而行情,則民争。” 鄭玄注: “辭,辭讓也。”
❻ 所以通情也。《禮記·表記》: “子曰: 無辭不相接也,無禮不相見也,欲民之毋相褻也。” 鄭玄注: “辭,所以通情也。”
❼猶“解説” 也。《禮記·表記》: “故仁者之過,易辭也。” 鄭玄注:“辭,猶解説也。”

辭ci

DE6F
“辞”的繁体。

辭cí

C220
“辞”的繁体。

〖辭〗 粵 ci4〔詞〕普 cí

❶ 供詞。許慎《說文解字》:「〜,訟也。」(訟【粵 zung6〔仲〕普sòng】:打官司。)《周禮.秋官司寇》:「聽其獄訟,察其〜。」
❷言辭。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嫻於〜令。」(嫻【粵 haan4〔閑〕普 xián】:熟習。)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未嘗稍降〜色。」(降:變得委婉、温和。色:臉色。)
❸ 告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乃〜謝固請。」(辭謝:表示抱歉。固請:堅決請求。)
❹藉口。韓非《韓非子.定法》:「而姦臣猶有所譎其〜矣。」(譎【粵kyut3〔缺〕普 jué】:欺詐。)
❺ 推辭,拒絕,有成語「在所不〜」。孟軻《孟子.公孫丑上》:「無〜讓之心,非人也。」呂不韋《呂氏春秋.季冬紀.士節》:「〜金而受粟。」(粟:泛指糧食。)
❻ 辭別,告別。《呂氏春秋.季冬紀.士節》:「過北郭騷之門而〜。」(北郭騷:戰國時代齊國人。)
❼辭退,辭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等不肖,請〜去。」(請:請讓我。去:離開。)
❽ 一種文體,多為六言、七言,多以「兮」、「些」等作為句子中間或結尾的語氣助詞,起源於戰國時代的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為代表作家。西漢的劉向將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楚辭》,後人稱此類文體為「〜」或「〜賦」,例如東晉陶淵明寫有《歸去來〜》。

辭()


師酉簋,殷周金文集成4291,西周中期
𤔲(司)乃且(祖)啻官邑人。
按:从𤔔从司。

宰獸簋,近出殷周金文集録490,西周晚期
𤔲(司)土(徒)(榮)白(伯)右宰獸内(入)門立中廷。
按:𤔲,用作“司”。

司寇良父壺,殷周金文集成9641,西周晚期
𤔲(司 )寇良父乍(作)爲衛( 姬)壺。

𠑇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85, 西周晚期
牧牛(辭)(誓)成。
按:从𤔔从𥩮。

仲爯父簋,殷周金文集成4189,西周晚期
大宰中(仲)爯父氒辭(辭)乍(作)𠀠(其)皇且(祖)考𢕌王監白(伯)(尊)𣪕(簋)。

高陽令楊著碑陽,東漢
其辭曰:玄乾鐘德,于我楊君。
按:“𤔔”下訛作“冊”。

朝侯小子殘碑,東漢
辭賻距賵,高志淩雲。

建寧三年殘碑,東漢
辭曰:於穆我君,敦誠篤信。

吐谷渾璣墓誌,北魏
其辭曰:叡德齊凝,輝彰挺烈,性和仁茂,重明峻發。

元濬妻于仙姬墓誌,北魏
攸頌辭曰:混混三饒,渾渾大夜。

丘哲墓誌,北魏
其辭曰:皎皎之夫,陵雲自遠。

楊厲墓誌,隋
未預冠纓,弱年辭世。
按:構件“𤔔”形體訛變。

屈澄墓誌,唐
一辭白日,萬古窮泉。

勿部將軍功德碑,唐
其𤔲(辭)曰:□鑠明德,知終至而。
按:从𤔔从司, 同《説文》籀文。
《説文》: “辭, 訟也。 从𤔔, 𤔔猶理辜也。 𤔔, 理也。 , 籀文辭从司。 ”
古文字从𤔔从司, 會司理之意, 司亦聲。 西周晚期金文或从𤔔从𥩮。 “𥩮”即“乂”之古字, 亦訓爲治。“𥩮”後世漸訛變爲“辛”。 石刻楷字 “𤔔”多訛變。
“辭”金文多讀爲 “司”, 或用爲治理, 如春秋晉公盆 “廣𤔲(司)四方”; 或用作管理之職,如司徒、司寇。後世亦用爲訟詞。亦泛指言辭。又借爲辭别,如唐屈澄墓誌“一辭白日” 。

☚ 辤   辡部 ☛

(cí)

訟也。𤔔辛猶理辜也。
【按】訟者,訴訟也,以法律治理紛亂。辜,罪行。理辜,治理有罪的人。

*辭rjiə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說也。 从𤔔、辛。 𤔔辛猶理辜也。 ,籀文辭从司。(十四篇下)
一手持絲束,一手拿鉤針以理亂絲。

☚ 辤   瞢 ☛
000001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