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辫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髮 > 辮髮1 辮髮1 biànfà 我國少數民族的一種髮式,不分男女皆編髮爲辮垂于背後。始見於漢代嶲族,女真族亦然。清軍入關後,辮髮之俗遍于全國,至辛亥革命始廢男子辮髮。《漢書·西南夷傳》:“名爲嶲,昆明,編髮。”宋·湯璹《建炎德安守備録》:“建炎二年十二月,有北來群賊數萬人,皆剃頭辮髮,作金人裝束。”《資治通鑑·魏文帝黄初二年》:“南謂北爲索虜”。元·胡三省注:“索虜者,以北人辮髮,謂之索頭也。”清·俞樾《小繁露》:“剃頭辮髮,金人已然。” 辫发 辫发古时汉族男女多束发于顶,少数民族则多编发披于背后。清入关后,辫发俗遍于全国。古称编发披于背后者为辫发。《晋书·吐谷浑传》:“妇人以金花为首饰,辫发萦后,缀以珠贝。”唐孙頠《春傩赋》:“命方相氏出傩百神,丹首缠裳,辫发文身,休征允备,有典有则。”——让方相氏神像出来驱除各种瘟神,神像红色的头,下身缠着裙子,发辫披在背后,身上刺有花纹。吉利的征兆确实具备,有典籍,有法则。 ☚ 辩有雕龙之声 飙举电逝 ☛ 束发 束发髺(髺发;髺头) 结发 敛发 绾发 括发 ☚ 梳发 洗漱、沐浴 ☛ 各种头发 各种头发初生婴儿未剃过的头发:胎发 胎毛 ☚ 头发 黑发 ☛ 辫发旧时满族男子习俗之一。男子通常将头的四周头发剃光, 只在头的中心部分留头发, 像女子一样结成长辫垂脑后,故称。清军入关后,满族统治者曾在汉族男子中强行推行辫发。为此曾引起江阴等地人民反对清政府剃发的斗争,但终究在汉族中全面推行,直至辛亥革命后始废。 辫发 辫发古代发型之一,即将头发分股交叉编成的辫子。《梁书·诸夷传》载,于阗 “国中妇人皆辫发”; 芮芮国人“辫发”。《新唐书·西域传》载,悉立“妇人辫发,短裙”; 波斯国 “妇辫发著后”。辫发以妇女为多。 ☚ 剪发 玉搔头 ☛ 辫发 辫发古代将头发编成辫的发式。在新石器晚期的出土舞蹈彩陶纹中可见到辫发的人物形象。古代未成年女孩也梳双辫分垂两耳,叫 “女羁”。唐代时,据杜佑《通典》载,当时的高昌国多“辫发施之于背,女子头发辫而垂”。以后金代男子也多剃去顶发,留脑后编辫垂于双肩,以彩色丝绳系扎。妇女则梳辫盘结。清代也以辫发为主要发式,即将前半部头发剃尽,后半部头发结一辫垂于身后。辛亥革命后才行自由剪发。辫发习俗至今还未泯。 ☚ 披发 总角 ☛ 辫发满族男子传统发式。起源可推至金代女真人或更早。《三朝北盟会编》等书均有记载。其发式,一般是剃脑前发,留颅后发编辫。多为一辫,早期也有编二辫者。辫以色丝系之,富贵者以珠玉为饰。满族入关后,清代以武力迫使关内各族男子剃发编辫,曾有“留发不留头”之说,民族矛盾因之一度激化,为清初弊政之一。后辫发成为有清一代各族男子的统一发式。辛亥革命后逐渐绝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