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辣椒炭疽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cnose

由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为害辣椒的叶、茎和果实的真菌病害。
分布与为害 为世界性病害,中国种植辣椒的地方几乎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果实,特别是近成熟期的果实更易发生。病斑褐色,水浸状,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病部下陷,斑面生隆起的不规则环纹。环纹上密生黑色或橙红色小粒点(病菌分生孢子盘)。潮湿时病斑周围有湿润状变色圈。干燥时病组织变薄,极易破裂。叶部以老叶上发生多,初生褪绿色水浸状斑点,扩大后为圆形,边缘褐色,中央灰白,后期在斑面上生轮状排列的小黑点。茎和果梗有时也被害,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凹陷病斑,干燥叶表皮易破裂。
病因 病原物是辣椒炭疽菌(Vermicularia cap-sici Syd.)和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前者为半知菌,黑盘孢目,后者为子囊菌,球壳目,其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辣椒炭疽菌的分生孢子盘上有暗褐色刚毛,具2~4个隔; 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孢。胶孢炭疽菌刚毛少见,分生孢子圆柱形,单胞,无色。二菌寄主范围都很广,一般辣味强的品种较抗病,如“杭州鸡爪椒”,“早羊角”,甜椒品种中“铁皮青”较抗病。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5~30℃,相对温度在95%以上,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湿度低于70%,即使温度适宜也不发生。菜地潮湿、不通风、渍水、株行间通风透光差,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或因落叶而造成果实日灼等均易发病。
侵染过程与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随同病残体在地上越冬,种子带菌。越冬后,环境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大多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雨水或风雨、农事操作等传播,再侵染频繁。潜育期一般为3~5天。发生日灼病的果实易感染炭疽病。
病害控制 自无病果实选留种子,或播种前种子消毒; 发病严重地区实行与瓜类和豆类蔬菜轮作2~3年; 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避免栽种过密和在低湿地种植; 喷洒代森锌、代森锰锌、炭疽福美、硫菌磷、多菌灵等杀菌剂。

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cnose

辣椒的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黑刺盘孢(Colletotrichum nigrum Ell. etHalst)、辣椒丛刺盘孢(Vermicularia capsici Syd.)和辣椒盘长孢(Gloeosporium pipperatum Ell.et Ev.)。分别称为黑色炭疽病、黑点炭疽病和红色炭疽病。黑色炭疽病的病果上有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水浸状,略凹陷,有略隆起的同心环,密生小黑点,病斑周围湿润变色,干燥后病斑变薄易破裂。叶上病斑初呈水浸状,逐渐发展成褐色圆斑,中部色淡,轮生黑点;黑点炭疽病主要危害成熟果实,症状与黑色炭疽病相似,唯同心环上密生较大的黑点,色深,湿润时溢出黏性物质;红色炭疽病危害幼果和成熟果实,病斑黄褐色,水浸状,凹陷,有橙红色小点,略呈同心环状排列,湿润时有淡红色黏稠物。病菌均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冬,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由雨水、昆虫等传播,引起再侵染。萌发的孢子由伤口侵入,红色炭疽病菌也可从表皮侵入。宜选择健株采种、进行种子消毒、栽培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可喷药保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