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辛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辛格1914~1988Singh,Nage ndra印度国际法学者。曾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国际法院法官,北京大学名誉法学博士。主要著作有:《国际组织会员资格的终止》(1958),《核武器与国际法》(1959),《关于商船的国际公约》(1973),《印度与国际法》(1969),《人权与人类未来》(1979)。 辛格美籍犹太作家。1904年7月14日生于波兰,1935年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任犹太人的《前进报》编辑并进行文学创作。作品均用意第绪语(犹太德语)发表后再译成英语。著有小说、剧本、回忆录、儿童文学等30余部。主要有《莫斯卡特一家》(1950)、《戈莱的撒旦》(1955)、《卡夫卡的朋友和其他故事》(1970)等。1978年因“著作保留了东欧犹太即将消失的传统”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辛格 辛格1904~美国犹太作家。生于波兰犹太教长老家庭。1935年移居美国纽约市,继而加入美国籍。自幼喜爱文学,采用希伯来文、意第绪文、英文进行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1950)、《撒旦在戈雷》、《卢布林的魔法师》等。另有短篇小说、剧本和儿童故事多种。其作大多以犹太人生活为题材,文笔清新简练,情节曲折离奇,富有神秘色彩和寓意描绘。在继承意第绪文学传统方面卓有成效。曾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 斯坦贝克 威廉斯 ☛ 辛格 辛格1904—Singer美国犹太裔小说家,主要用意第绪语写作。出生于波兰卢布林市的拉吉米镇一个犹太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犹太教的拉比。他从小受正统的犹太教育,1921年进华沙拉比经院学习,后因病退学。开始学习写作,并做报纸校对工作。1927年发表短篇小说《童年》,并从德文和波兰文翻译一些名著。1935年移居美国,从此他便成为在纽约用意第绪语出版的《犹太前进日报》的撰稿人和专栏作家。为了让更广大的读者读到辛格的作品,他的一些亲朋好友把他的作品译成英文。辛格身在美国,心却在波兰。他在犹太村社里、华沙犹太知识分子圈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犹太民族文化和宗教传统的熏陶在他心灵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法西斯的暴虐统治和灭绝犹太人的野蛮政策与措施,激起了他无比的悲愤。他把他小说创作的绝大部分献给了犹太世界。他已出版了30多部作品,其中重要的长篇小说有《莫斯卡特一家》、《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庄园》、《产业》、《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忏悔者》等。《卢布林魔术师》描写生性爱好女色的犹太唐璜,改邪归正后由浪子变成一个圣贤的故事,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集有《傻瓜吉姆佩尔及其他故事》、《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卡夫卡的朋友及其他故事》等,其中有些是专为儿童写的短篇故事。他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文笔幽默生动,渲染气氛,突出形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较好。他的作品拯救了一种古老的文化,而且丰富了当代文学,描绘了人类的普遍的处境。197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 斯坦贝克 贝娄 ☛ 辛格1904—1991Isaac Bashevis Singer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作家。生于波兰犹太人家庭。1935年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用意第绪语从事创作。其作品描写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波兰犹太人的坎坷命运,反映移民后的波兰犹太人的遭遇和现实生活,注重对道德问题的探讨。艺术上常用现实与幻觉相结合的手法,情节曲折、生动、扑朔迷离,文笔清新,寓意深刻。获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卢希林的魔术师》、《莫斯卡特一家》、《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忏悔者》和短篇小说集《傻瓜吉姆佩尔及其他故事》、《市场街的斯宾诺莎》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