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辛夷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辛夷坞 辛夷坞
这首小诗描写山中辛夷花 自开 自落的情景。“辛夷”,即木兰,落叶乔木,又名木笔。“木末”,树梢。“芙蓉花”,莲花。因辛夷花苞的色与形都酷似莲花,所以这里的芙蓉花喻指辛夷花。“涧户”,山涧两崖相向状似门户,即指山涧。孔稚圭《北山移文》有“涧户摧绝无与归”句。有人说“涧户”指山涧里的住家,不确。因诗中明言“寂无人”,空寂得没有人迹,何来人家? 诗的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它不仅开得那样猩红、灿烂,而且它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高标傲世。诗人选取 “芙蓉花”这一喻象,并敷设猩红之色彩,形容辛夷花的彩艳夺人与勃勃生机。第三句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寂无人迹的深山幽涧之中。然而,就在这个人迹既无、人心不到、荒凉冷落、亘古寂静的山涧里,却有辛夷花历尽千载万载而生长着。它开花时即热烈盛开,使这空寂得发冷发白的山涧野地一片火红;它落花时也毫无惋惜地自行谢落,令人想到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山中。它自开自落,顺应着自然的本性,没有人欣赏它,也无须人去欣赏它。它甘于淡泊,安于寂寞。显然,这个在深涧中孤独寂寞地自开自落的辛夷花意象,富有深邃的象征意蕴。我们从它的环境、生态、神情、气度中,感受到了诗人晚年幽居辋川别业时那种虚融淡泊、追求自性清净的情怀,感受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自满自足、清幽绝尘、冷然超然之美的沉迷; 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佛教所宣扬的万物静中有动、虽动而常静的寂灭思想的领悟。而这诸多思想意蕴,如此复杂、微妙的心灵内容,都深藏于辛夷花在空寂无人的涧户中纷纷开落的自然画面之中。诗人并不外加任何抒情议论的文字,也没有用一个禅典禅语,他只是以空寂之心入空寂之境,在空寂的基调上写出了一首冷艳而饱含禅趣的诗。明人胡应麟 《诗薮》 称此诗为 “入禅” 之作,声称“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说得比较抽象、玄奥。近人俞陛云说:“东坡《罗汉赞》: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世称妙悟,亦即此诗之意境。”(《诗境浅说续篇》)揭示了此诗意境与禅家妙悟之境同一机杼,颇能切中肯綮。 《辛夷坞》所创造的清幽空寂之境,同诗人的另一名篇《鸟鸣涧》很相似。但二诗在创设意象和艺术构思等方面也有区别。即以表现手法而言,同是以动写静,《鸟鸣涧》侧重于以声写静,主要从听觉感受方面捕捉自然界的声息音响借以反衬静境; 《辛夷坞》却着意于渲染视觉意象——花的色彩及其纷纷开落的动态。清人李锳《诗法简易录》评此诗: “幽淡已极,却饶远韵。”笔者认为,此诗意境虽幽淡,意象却是冷艳的。诗人以动写静是为了显示 “偶动亘静”的佛理。他以艳笔反衬幽淡之境,或许是要表现“色即是空”的禅义吧?禅宗哲学从整体来说无疑是唯心的,但却具有辩证的因素。王维在描绘自然山水中所体现出的艺术辩证法,同他熟习禅宗哲学的思辨方法是不无关系的。 ☚ 竹里馆 山中 ☛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小诗描写山中辛夷花 自开 自落的情景。“辛夷”,即木兰,落叶乔木,又名木笔。“木末”,树梢。“芙蓉花”,莲花。因辛夷花苞的色与形都酷似莲花,所以这里的芙蓉花喻指辛夷花。“涧户”,山涧两崖相向状似门户,即指山涧。孔稚圭《北山移文》有“涧户摧绝无与归”句。有人说“涧户”指山涧里的住家,不确。因诗中明言“寂无人”,空寂得没有人迹,何来人家? 诗的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它不仅开得那样猩红、灿烂,而且它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高标傲世。诗人选取 “芙蓉花”这一喻象,并敷设猩红之色彩,形容辛夷花的彩艳夺人与勃勃生机。第三句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寂无人迹的深山幽涧之中。然而,就在这个人迹既无、人心不到、荒凉冷落、亘古寂静的山涧里,却有辛夷花历尽千载万载而生长着。它开花时即热烈盛开,使这空寂得发冷发白的山涧野地一片火红;它落花时也毫无惋惜地自行谢落,令人想到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山中。它自开自落,顺应着自然的本性,没有人欣赏它,也无须人去欣赏它。它甘于淡泊,安于寂寞。显然,这个在深涧中孤独寂寞地自开自落的辛夷花意象,富有深邃的象征意蕴。我们从它的环境、生态、神情、气度中,感受到了诗人晚年幽居辋川别业时那种虚融淡泊、追求自性清净的情怀,感受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自满自足、清幽绝尘、冷然超然之美的沉迷; 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佛教所宣扬的万物静中有动、虽动而常静的寂灭思想的领悟。而这诸多思想意蕴,如此复杂、微妙的心灵内容,都深藏于辛夷花在空寂无人的涧户中纷纷开落的自然画面之中。诗人并不外加任何抒情议论的文字,也没有用一个禅典禅语,他只是以空寂之心入空寂之境,在空寂的基调上写出了一首冷艳而饱含禅趣的诗。明人胡应麟 《诗薮》 称此诗为 “入禅” 之作,声称“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说得比较抽象、玄奥。近人俞陛云说:“东坡《罗汉赞》: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世称妙悟,亦即此诗之意境。”(《诗境浅说续篇》)揭示了此诗意境与禅家妙悟之境同一机杼,颇能切中肯綮。 《辛夷坞》所创造的清幽空寂之境,同诗人的另一名篇《鸟鸣涧》很相似。但二诗在创设意象和艺术构思等方面也有区别。即以表现手法而言,同是以动写静,《鸟鸣涧》侧重于以声写静,主要从听觉感受方面捕捉自然界的声息音响借以反衬静境; 《辛夷坞》却着意于渲染视觉意象——花的色彩及其纷纷开落的动态。清人李锳《诗法简易录》评此诗: “幽淡已极,却饶远韵。”笔者认为,此诗意境虽幽淡,意象却是冷艳的。诗人以动写静是为了显示 “偶动亘静”的佛理。他以艳笔反衬幽淡之境,或许是要表现“色即是空”的禅义吧?禅宗哲学从整体来说无疑是唯心的,但却具有辩证的因素。王维在描绘自然山水中所体现出的艺术辩证法,同他熟习禅宗哲学的思辨方法是不无关系的。 辛夷坞王维
唐玄宗开元末年,张九龄罢相。结束了自唐贞观以来的清明政治。王维见朝政日益昏浊,便放弃了原有的济世理想,转向留连山水、遁入佛门的隐居生活。天宝初年,王维45岁时,买下了宋之问的蓝田别墅(今陕西蓝田西南)。那里是山清水秀的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斐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他为辋川二十景吟得田园组诗五绝二十首,名《辋川集》此篇《辛夷坞》是其中第十八:是一幅精美小品;散发着无为与闲适的佛香禅味。 这首诗一没有绘景,二没有书事,却集中写辛夷坞的辛夷。辛夷很早见于《楚辞》:“辛夷车兮结桂旗”(《九歌·小鬼》);“搴芙蓉兮木末”(九歌·湘君》)。“木末”,即树梢,原来辛夷之花,开在枝条的末端上,俗名木兰。状如毛笔,亦称木笔。辛夷开花,瓣形与花色类似荷花,所以又跟着荷花的名也叫芙蓉。辛夷在幽静的涧谷中,春来含苞秀发,光艳红鲜,显示出春之焕然灵秀和盎然生机。春去零落纷纷,默默地顺应着生生灭灭的自然规律。开时不曾得人赞赏,落时不须邀人爱怜,清采孤芳,格调高绝,自得自适,随缘应运,这正是王维所向往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 基于对社会纷扰的厌烦,和对现实污浊的逃避,王维在辋川,赋予“纷纷开且落”的辛夷,生生不息和寂寂而灭相统一的禅心;并将自我形相注入辛夷物象,物我相生,融合一体,写成这一首意象空灵、境界清幽的小诗。此中禅意的蕴含,来自辛夷的启示。 辛夷坞王维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 的理性色彩。 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 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辛夷坞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王维 ←上一篇:少年行四首·其四 下一篇:从军行 → 诗词简介: 咏辛夷诗。唐代王维作:“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是唐代的一位田园诗人,晚年隐居于今陕西蓝田辋川,写了一组田园诗,即《辋川集》,共20首,《辛夷坞》是其中的第18 首。辛夷坞是王维所居的辋川别业中的一个景点,因种满辛夷而得名。“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树梢。芙蓉花,即指辛夷花,因芙蓉与辛夷花色相近,故以芙蓉代指辛夷。辛夷花不同于桃花、梅花的是满枝都可着花,它的花苞只着生在每根枝条的顶端,形如毛笔,故又有“木笔花”别称。萼,花。这两句写了辛夷花在幽静的山中悄悄地怒放。“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前两句写花的发,这两句写了花的落。涧户紧承上句山中而来。涧户,也许是位于山中涧边的小草屋吧,寂寞之相可以想见。辛夷花就在这寂寥无人、清幽冷僻的山中水边自生自灭,灭而复生。诗人王维,早年奉佛,终身执著,在他的诗作中禅味极浓,佛理毕现。他常借助所咏之物,阐述佛理禅机,自悟悟人。这首《辛夷坞》就是因花悟道代表作,被后人视为“入禅”之作。花与人的关系特别密切,花的一生也近似于人的一生。花开花落,犹如人的生老病死;灿烂如锦一意争春的花,一如得意的人生。辛夷坞上的辛夷花,犹如高人雅士,与世无争,视死如生,视生如死,生死并无质的区别,达到了一种自由的境界。这是佛理,也是诗人的生命本质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