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输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输血shūxuè

把健康人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
 △ 失血过多需要~。

输血shūxuè

把健康人的血输送到病人体内。
【组词】自体输血︱输血抢救
【例句】输血迫在眉睫,可是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 值班的医生和护士正在给一位危重病人输血。
【近义】输液

输血shūxuè

〈动〉 比喻从外部给予有关对象以知识、技术、人才、物资等方面的援助。与“造血”相对。

输血shūxuè

<动>比喻从外部给予有关对象以知识、技术、人才、物资等方面的援助。与“造血”相对。
 ◇ 一个国家靠别国输血维持,怎么能搞建设,人民怎能摆脱贫困。(经济日报.1983.10.1)
 ◇ 把80%以上的精力放在科教扶贫上,努力使帮扶工作实现“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治标与治本”的有机结合。(人民日报.2000.12.21)

输血shūxuè

原为医学用语,新也喻指从外面给予援助。与“造血”相对应。例如:“历史的走向,民心的倾斜,从来就是难以逆转的,在这极度贫穷的鹏城的‘第三世界’里,仅仅靠外面‘输血’是维持不了长久的!”(《钟山》1986.4.123页)“金钱的驱力和驱力的金钱,使书商们投身书刊的海洋,不停地劳作,时而‘输血’,时而‘储血’;时而‘吸血’,时而‘放血’。”(《文汇报》1992.2.19)

输血shūxuè

〈动〉比喻输送人才、物资、资金等。

输血

(反)抽血

输血shū xuè

把健康人的血液输送到病人体内。1909年周树人《人生象学·本论》:“以血注射者,曰直接输血。”1919年汤尔和译《诊断学》下卷:“此症由于各种中毒、传染病、大火伤、动物血输血后及身体过劳、感冒等而起。”输血曾经也称“移血”。

抽血←→输血chōu xuè ← → shū xuè

抽血:从人体血管里汲取血液。
输血:将血液导入人体的血管中。
【例】 白大夫和伤员的肘窝部经过严密的消毒,用输血管插到静脉里,加拿大共产党员三百C、C、的血液静静地流到中国人民的八路军战士的身上。(周而复:《截肢和输血》) 诊断肝炎要抽血检查。

输血

输血shūxuè

原医学用语。比喻从外面给予援助,使之有所发展或脱贫致富的行为。与“造血”相对。
 ❍ 与其~不如造血。

☚ 疏运   熟年 ☛
灌注

灌注

灌(倒~) 贯(贯注) 注(注入;~水) 输(~入;~血) 霔 淙
顺势而灌注:顺注
流通灌注:通注
奔流灌注:奔注
(装进水液:灌注)

另见:装进 液体

☚ 装   分开 ☛

接济

接济

接应 应接 沾济 周给 救给
周济,接济:周赡 周恤 调济
给予某种接济或援助:输血
以财物接济:赈赡
散发财物接济众人:俵济
供给接济:给济
 供应接济:供济
 供养,接济:养济 养恤
解送接济:解济
救援接济:救接
互相接济:互济 通共有无
乐于接济别人:乐施
(在物质上援助:接济)

☚ 捐助   救济 ☛

血(血液;血水;~脉;~清;~浆;~球;补~;输~;抽~;放~)
血的婉辞:
血和汗:红冰 绛汗 血汗
人的血:人血
负伤后流出的血:彩(~号)
为正义事业流的血:碧血 青血
忠臣之血:嵇绍血 嵇待中血
死于战争者之血:龙血
激动时体内上涌的热血:血潮
鲜红的血:鲜血(~直流) 燕支
飞溅的鲜血:血花
凝聚不流的血:瘀血 黑血 淤血 死血
月经流的血:经(经血;调~) 月水 信水 癸水
脏的血:血污 污血
腐败的血:败血
凝固呈赤黑色的败血:衃(衃血)
皮肤破损后出的少量的血:血津
丝缕状的血:血丝
由于管腔受阻或管外受压等原因,血液郁积于静脉内:郁血
血液凝积:瘀(化~)

另见:流血 血症

☚ 眼泪   二便 ☛
输血

输血shuxue

将全血或血液的某些成分输入受血者的血流中。输血的目的主要是补充血量,增加红细胞,提高血浆蛋白,补充凝血因子及增加免疫力等。因此,输血多应用在出血、贫血、严重感染及凝血异常等情况。一般概念上的输血,多指输入全血,而仅输入某些血液成分则称成分输血,如单纯输入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等。此外,输血一般指的是受血者接受一个或多个供血者的血。如果受血者输入的是自己的血液 (或某些成分) 则称自身输血。如创伤后或手术时将收集存于体腔的失血回输,手术前自体采血储存,手术前血液稀释采血后回输等。输血前一定要作配血试验。首先要作A、B、O血型鉴定,定出A、B、O、AB四种血型,因国内Rh阴性的人极少,一般不作此型检查。输血时一般采用与受血者血型相同的血。如遇紧急情况无同型血时A型和B型受血者可输O型血,AB型可单独输A型或B型血,但受血者为O型时,决不可输异型血。所输血液一般多为库存血,即加入了一定量的含有枸橼酸、枸橼酸钠及葡萄糖等的保存液,在4~6℃条件下储存的血,一般期限为21天。输血途径常用的是静脉,少数亦可经动脉输血。在输血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称为输血反应。重者可危及受血者的生命。常见的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及细菌感染反应等。其中后两者可产生严重后果。此外输血还可传播一些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等。

☚ 交叉配血   输液 ☛
输血

输血shuxue

将全血或血液的某些成分输入受血者的血液中,是重要的治疗与抢救措施。输血的目的主要是补充血量,增加红细胞等。因此输血多应用在出血、贫血、严重感染及凝血异常等情况。输血前首先要作ABO血型鉴定(定出A、B、O、AB四种血型),因国内Rh阴性的人极少,一般不作Rh血型鉴定。输血时血型若不合,如给血者为A型,受血者为B型,给血者的红细胞就要发生凝集或溶血现象。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填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红细胞会破裂溶血,放出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可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引起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可致死亡。因此,必须注意选择血型(见图)。血型相同者之间可以输血; 如遇紧急情况无同型血时,AB型的人可以接受其它各型的输血,而不能将血输给别的血型的人; O型人的血可以输给其它各型受血者,而不可接受各异型的输血。但异型输血不可太多太快,以防止给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未被受血者的血浆稀释,而使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输血过程中除可能发生一些输血反应,如发热、过敏、感染、溶血等,还可传播一些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等。


输血的血型选择

☚ Rh血型系统   凝血 ☛

输血hematometachysis

系临床上救治病人的一个重要治疗措施。输血在临床各科中应用均较普遍,尤其外科应用更为广泛。对救治急性大失血病人为极重要的抢救措施;对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某些严重感染性低血压性病人,某些血液疾病均有重要治疗意义。输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并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分别输入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如急性大失血使血容量减少,可输全血;慢性贫血主要为红细胞过少,可输浓缩红细胞悬液;严重烧烫伤病人丢失血浆过多,应输以血浆;因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可输入血小板;因纤维蛋白原减少引起出血,可输入纤维蛋白原等。输血应注意输血反应及引起的某些疾病。输血前对献血者除进行ABO血型、Rh抗原检测外,还需对病毒性肝炎多项指标进行检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某些特殊献血者还应行有关艾滋病内容的检查,完全符合时方可输血。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近年由于输血而引起的肝炎传播等已相当严重;血液制品的输入对传播艾滋病已很重要,需严格管理。

输血

将合乎规格的血液或血液的组成部分输给病人。在医疗上,特别在外科领域中应用甚广,途径有静脉输血和动脉输血,前者最常用。它可以改善循环,补充血容量,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免疫力和凝血功能。

输血

一种治疗措施。将全血或血液的某些成分注入受血者的血流中。目的是增加循环血量,补充血浆蛋白,以改善凝血机能、提高血红细胞携氧能力和增强机体抵抗力。输血的主要方法有:静脉滴注法、静脉注入法、动脉加压输血法等。输入全血和红细胞前,应鉴定血型和作交叉配血,证明无凝集现象后方可实施。输血中,必须注意预防和纠正输血反应和并发症,以保证输血安全和避免给伤病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输血

输血

将全血或血液的某些成分输入受血者的血流中称为输血,在临床上一般是指人血输给人。
输血的发展史 在古代,人们就认为血液是生命的渊泉,把它当作强壮剂和治疗药品饮用。直到1616年Wil-liam Harvey发现了血液循环,才使输血的设想成为可能。1665年Richard Lower用动物实验输血获得成功。1667年Jean Denys将羊血输入人的静脉,但因有的受血者发生溶血性反应致死而被禁止。从而使输血沉寂了150年之久。1818年James Blundell开创了人血输给人的临床应用,证明输血能抢救失血过多产妇的生命,而且也首次实践了献血的道路。同一时期Doubleday和Waller又证明供血对供血者无害,不必为供血者再输血,则为发展供血者提供了依据。1901年Landsteiner发现人血红细胞的ABO血型系统。之后,更多的学者在红细胞血型中陆续发现了其他血型系统共15个,另外还有一组高频率抗原和一组低频率抗原。还发现在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等成分中也因个体不同而具有抗原的差异。血型的发现和应用,解决了输异型血引起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促进输血工作迅速进展的重要关键。血液抗凝剂的发现又是另一个关键。1914年Hustin等发现枸橼酸钠对血液具有良好的抗凝固作用。继而,随着ACD、CPD等血液保存液的出现,以及添加核苷类物质、冷冻技术等在血液保存中的应用,和血库的建立,运输设备的改进,更加丰富了输血技术。除此以外,外科无菌技术和致热原的发现及处理等应用于输血领域,也都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近年来,由于塑料输、采血器具的应用,分离技术和设备的完善,发展了血液成分的提纯和血液成分疗法,使输血技术和疗效又有新的提高。随着生理、生化、免疫和临床医学的进步,目前,输血已成为一专门学科。
外科输血 其目的主要是:
❶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
❷增加红细胞,维持携氧能力;
❸提高血浆蛋白和胶体渗透压;
❹补充凝血因子;
❺增加免疫力;
❻利用换血、换血浆和血液透析移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外科输血的指征主要有:
急性失血 恢复血容量是首要目的。输血能增加血红蛋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和全身血液灌注。一般情况下,为争取时间首先输入晶体液或血浆增量剂。输用的血液成分、数量和速度理想的应按下列标准确定:
❶失血量少于血容量的20%时,一般只需补充适量的晶体液或血浆增量剂;
❷失血量为血容量的20~50%时,在补充晶体液或血浆增量剂的同时,应加用红细胞悬液、浓缩红细胞或全血,使病人红细胞压积不低于35%;
❸失血量为血容量的50%以上,白清蛋白又低于5.2g/dl时,在输用上述液体或血液的同时,可加用血浆蛋白溶液或白蛋白液,使病人的血清蛋白浓度维持在5.2g/dl或以上;
❹失血量为血容量的80%或以上、伴有明显的凝血因子损失、血小板计数低于50,000/μl时,在补充上述液体、血液和血浆蛋白制品的同时,可加用新鲜全血或冰冻新鲜血浆,必要时可输用多血小板血浆或浓缩血小板。
但在一般条件下,如一次出血量在500ml以内,不需输血;在500~800ml,输等渗盐水或平衡液的同时,应输血浆、血浆增量剂; 大量出血在1000ml以上,应及时输血。
在大量输用保存血(成人达到1000ml)时,为防止发生出血倾向,如需继续输血,应按(保存血)3:(新鲜血)1的比例交替进行。
在抢救急性大量失血时,所需的输血量除了与失血量有关外,与已输用的血浆增量剂、输血速度以及机体反应也有一定关系。当病人的血象、红细胞压积和四肢温度、脉搏、血压等有明显改善后,即可中止输血。
手术前、后的输血 纠正贫血、改善低血浆蛋白症和补充凝血因子是手术前、后输血的主要目的,不但可使病人对麻醉和手术创伤有较好耐受力,而且也有利于术后伤口愈合,防止并发症。
(1) 手术前输血:多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和血清蛋白量为依据,还要结合病人的血循环、脱水和浮肿等情况考虑。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下列几种。但这些方法均未考虑病人有否进行性出血或红细胞因某种疾病因素而加速破坏等动态指标。
根据红细胞计数:


根据血红蛋白量:
Mollison法:
X=(目标血红蛋白%-病人血红蛋白%)×体重公斤一般认为: 红细胞>350万/μl; 血红蛋白>10g/dl;红细胞压积>35%和血浆蛋白量>6g/dl是手术前应争取达到的指标。
纠正成年人的贫血,每提高血红蛋白量10%,需要输血500ml,但实际往往与此不同,这是和每次输血量过少,或两次输血的间隔时间较长有关。
低蛋白血症病人其体蛋白的缺乏量要比血循环的多达30倍。因此,低蛋白血症的补正首先是改善体蛋白,如果只依靠静脉输注白蛋白是困难的。对一血容量5000ml的病人每增加血清蛋白1g/dl,理论上需要输血浆400ml或20%白蛋白液100ml。但是,由于输入的白蛋白多从血管移入组织中,实际应输血浆1000ml或20%白蛋白液250ml,如果再将每天至少消耗25g白蛋白计算在内,所输用的血浆或白蛋白液的数量应当更多。
慢性贫血如与低蛋白血症同时存在,病人只输用全血虽对纠正贫血有利,但要同时改善低蛋白血症则较难。对这类病人从开始就应分别使用浓缩红细胞与白蛋白液,直至达到各项预期指标为止。
(2) 手术中、后输血:决定需术中输血的病人,输血与手术不一定同时进行,往往等待出血量达到500ml后再开始。但如有肝硬化、黄疸疾患、慢性感染、癌症或低血容量时,则以早开始输血为宜。
测定术中出血量多用Wangensteen重量法,但此法测定结果往往比实际出血量少。故输血量应是测定量的1.2~1.5倍。
手术后的早期输血多是术中输血的继续,输血量主要依据血压、脉搏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等而定。手术数天之后的输血主要是纠正贫血,可按照术前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是不必急于立即补正,也可输用浓缩红细胞或红细胞悬液。有的病人不输血而给与铁制剂也能得到较好效果。
成分输血在外科的应用 实行成分输血的优点有:
❶只输给病人必需的血液成分,疗效直接而又迅速;
❷非必需的血液成分不输给病人,从而减轻病人的心脏负担,避免抗体的产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❸一血多用,以发挥其最大效益。新鲜血中保留有活力旺盛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这是其优点。但是,病人如果多次输用这种血液,有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可能,一旦产生,再输血就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浓缩红细胞在以生理盐水洗涤3~6次后,其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等就能大部去除,肝炎病毒也减少,这样的红细胞适用于已产生白细胞、血小板抗体或肾功能、肝功能不佳病人。冷冻血液虽经过长期保存,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改变并不明显,仍有新鲜血同样的氧解离能力。在输用之前,如经过反复洗涤,即和洗涤红细胞相似。
病人在手术前,如果血小板数<2~3万/μl时,应输用多血小板血浆或浓缩血小板,使其计数达到5万/μl以上。如病人既有血小板减少,又有贫血,可输用新鲜血补正,或用浓缩红细胞结合浓缩血小板,则更为有效。理论上讲每输用新鲜血200ml可升高血小板10,000/μl,但若病人体内已有血小板抗体,输血后不但容易引起发热反应,而且血小板多遭破坏,实际上能升高的血小板数目远远低于这一理论数。
☚ 止血带   血型和配血试验 ☛

输血

blood transfusion

输血

❶blood transfusion
❷give aid and support;bolster up
给病人~ give a blood transfusion to the patient/~站blood donor cent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