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输尿管炎是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输尿管壁炎性病变。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等。本病大多继发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少数病人可因器械操作、结石摩擦、药物刺激、血行或淋巴传播和邻近器官感染的蔓延等引起(例如阑尾炎、回肠炎、腹膜炎等)。膀胱感染逆行而上,偶引起输尿管下端的节段性输尿管炎。
急性输尿管炎表现为粘膜化脓性炎症,而输尿管壁或管腔在形态上变化不大。慢性输尿管炎可表现为输尿管壁扩张、变薄,管道逐渐伸长呈螺旋状或扭曲,组织充血、肿胀,有时还有粘膜溃疡。但亦可表现为输尿管壁变厚、变硬、变直,管道逐渐缩短,后期肌肉层发生纤维变性,造成全输尿管狭窄,最终成为一条纤维束。
输尿管炎很少单独存在而常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并存,症状类似,不易区分。症状有尿频、尿急、腰痠、腰痛、乏力、尿液混浊等。严重时有血尿、肾绞痛;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体格检查肾区或腰部有叩击痛,如因输尿管炎引起狭窄,有时可摸到积水的肾脏。
输尿管炎无特殊的诊断方法,当尿液有大量红白细胞,中段尿培养找到致病菌,或明确有肾盂肾炎、膀胱炎时,就可考虑输尿管炎的存在。在严重病例,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输尿管扩张或狭窄、粘膜面粗糙,甚至输尿管变形、扭曲等。膀胱镜观察输尿管开口,一般无异常发现。
输尿管炎的治疗实际是肾盂肾炎的治疗,可采用呋喃、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系慢性节段性输尿管炎,引起肾盂、输尿管积水时,可行该段输尿管切除。再行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囊性输尿管炎 指输尿管炎在粘膜面出现多发性小囊肿的一种病变。病理上这是输尿管粘膜面上的一种性质尚不十分明了的结构,称为von Brunn上皮巢,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粘膜面上上皮巢退行性变化,形成小的黄色囊肿。一般认为与大肠杆菌感染和糖尿病有关。临床表现与常见的输尿管炎的症状相似,偶出现明显的血尿。静脉尿路造影可见到单侧或双侧输尿管粘膜表面有光滑的小囊状充盈缺损阴影,上1/3输尿管较多见。当输尿管粘膜病变为局限性时,则难与输尿管肿瘤、尿酸结石或气泡相鉴别。囊性输尿管炎的治疗为应用抗生素或其他抗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