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输尿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输尿管shū niào guǎn

输送尿液的管道。1903年汪荣宝等《新尔雅·释生理》:“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谓之泌尿器。”1919年汤尔和译《诊断学》下卷:“昔曾盛行之Pawlick氏输尿管测管,不过应用于妇人。”

输尿管ureter

一对排送尿液的细长管道。一般脊椎动物输尿管后端直接通入泄殖腔,再由泄殖腔孔排出体外。哺乳动物的输尿管则先开口于膀胱,再以尿道通向体外。

输尿管

一对扁而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长约20~30cm。其管径粗细不一致,平均0.5~1 cm之间。输尿管根据其行程分腹段、盆段和壁内段3段。壁内段为输尿管斜穿膀胱壁的部分,长约1.5~2.0cm,以输尿管口开口入膀胱内面。女性输尿管在距子宫颈外侧约1~2cm处,有子宫动脉横过其前上方。

输尿管

输尿管shuniaoguan

一对输送尿液的肌性管道,全长25~30厘米。上端起于肾盂,沿腰大肌前面下降,进入盆腔,在膀胱底斜穿膀胱后壁,开口于膀胱。输尿管全长有三个狭窄部,肾盂移行于输尿管处,与髂总或髂外动脉交叉处,进入膀胱处。这些都是结石的好发部位。

☚ 慢性肾功能衰竭   膀胱 ☛
输尿管

输尿管shuniaoguan

输送尿液的细长管道。上连肾脏,下通膀胱,长约25~30厘米,直径0.4~0.7厘米,左右各一根。输尿管壁内有平滑肌,能够缓慢收缩和舒张,形成向膀胱方向推进的蠕动波,每分钟3~4次,每次时间约7秒钟。蠕动波促使尿液输入膀胱。输尿管下端开口处有粘膜皱褶,膀胱充满尿液时内压升高,输尿管开口因受压而关闭,可防止尿向输尿管倒流。输尿管各处粗细不同,上、中、下端各有一处较狭窄的地方,若发生尿结石,容易在狭窄处停留或嵌顿。输尿管因病变发生阻塞,尿液不能流入膀胱,会影响肾脏的功能。

☚ 肾脏   膀胱 ☛

输尿管ureter

输送尿液的管道叫输尿管。输尿管左、右各一条,长约15~30cm的肌性管。上起自肾面,沿腹后壁腰大肌前面向内、下方而行,至小骨盆上口处,越过髂血管入小骨盆腔,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在女性输尿管入小骨盆腔后,在子宫颈外侧约2cm处,有子宫动脉斜过其上方,故做输卵管结扎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勿损伤输尿管。输尿管有3个狭窄:第一狭窄在与肾盂连接的起始处;第二狭窄是越过髂血管处;第三狭窄为输尿管的下端斜穿膀胱壁处。肾结石下行多嵌顿在各狭窄处;血块等亦易在此停滞引起疼痛。

输尿管

为一对输送尿液的细长管道。起自肾盂、终于膀胱,接受肾脏的尿液,输送至膀胱。输尿管有三个狭窄处,结石下行时易在此处嵌顿而引起绞痛。

输尿管

输尿管

是连接肾盂与膀胱的通道。长约25~30厘米。管壁的内面为粘膜层,有很多皱襞,中间为平滑肌层,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管腔大小不一,平均在0.5~1厘米之间,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和两个扩张部分。输尿管的上1/3由肾动脉分支供应血液,中1/3由腹主动脉、髂总动脉、精索内动脉或子宫动脉供应,下1/3由膀胱下动脉供应。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将肾盂的尿输送入膀胱。

☚ 老年人肾脏功能的变化   膀胱 ☛

输尿管ureter

是一对肌性管道,长20~30cm,起自肾盂下端,沿腰大肌前面下降,至盆腔上口处跨过髂血管,入盆腔继续向前内行,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三角的两个侧角处。女性输尿管行至子宫颈外侧2cm处,有子宫动脉越过其前上方。输尿管有三个明显狭窄部分,分别位于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小骨盆入口跨越髂血管处和穿行膀胱壁处。

输尿管

输尿管

输尿管为肌性管,上续肾盂,下通膀胱,位于腹膜外结缔组织内。按其行程分为腹部、盆部和(膀胱)壁内部。长约25~30cm,壁内部长约2cm,其余两部几乎等长 (见“泌尿器”条图)。
位置与体表投影
❶腹部,是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至跨过髂血管处的一段。贴靠腰大肌前面下降; 后方有生殖股神经斜过;前方有睾丸或卵巢血管越过。此外,右侧输尿管自上向下尚有十二指肠降部、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回肠末端跨过;左侧输尿管尚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系膜跨过。左右侧输尿管的内侧分别为肠系膜下血管和下腔静脉。
❷盆部,从跨越髂血管至膀胱底。在髂内动脉前方,沿骨盆侧壁,经脐动脉起始部、闭孔血管和神经内侧下行,达坐骨棘平面,转向前方下降。在男性,再行经输精管的后外侧,两者呈直角交叉后,至精囊腺的前上方,进入膀胱壁;在女性,则行经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至子宫颈及阴道上分的外侧,再斜向内,经阴道前面至膀胱底。在子宫颈阴道上部外侧约1.5cm处有子宫动脉由其上方越过,子宫切除术结扎子宫动脉时,应特别注意。此部靠近膀胱底长约3~4cm的一段又称膀胱傍部。
❸壁内部,是斜穿膀胱壁的一段。首先被膀胱逼尿肌包绕,而后直接位于膀胱粘膜之下(长约1cm),开口于膀胱三角的后外侧角。输尿管与膀胱结合的部分,称为输尿管膀胱结合部。
体表投影: 在腹前壁,相当于由幽门平面距正中线5cm处至耻骨结节所作的连线,此线几乎垂直向下而稍偏内侧;在腹后壁,约与腰椎横突所作的连线一致。
输尿管的壁较厚,但管径粗细不匀,平均约5mm,在三处有明显狭窄:
❶在肾盂交界处,管径约为2mm;
❷在跨越髂血管处,管径约为3mm;
❸在穿入膀胱壁处,直径约为1~2mm。输尿管结石容易嵌顿在狭窄处。狭窄之间的管径膨大,成人输尿管腹部膨大的直径约为6mm,盆部的约4mm。输尿管富有扩张性,尿路梗阻时最大管径可达8mm。
输尿管的构造 由内向外区分为粘膜、肌织膜和外膜。
❶粘膜: 与肾盂及膀胱粘膜连续,平时呈6条纵襞,输尿管充盈时纵襞消失。
❷肌织膜: 输尿管上2/3为内纵肌和外环肌,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无括约肌存在。输尿管下1/3部的纵肌不明显,外环肌外面又增加一层纵行肌;至穿膀胱壁处,肌纤维全为纵行,移行为膀胱三角肌。输尿管的膀胱傍部和壁内部还被一纤维肌性鞘(Waldeyer鞘)所包绕。此鞘向上与输尿管肌融合;向下也移行为膀胱三角肌,在斜穿膀胱壁时与少量膀胱逼尿肌相连结,起着固定作用。因此,Waldeyer鞘象袖套一样包着输尿管,允许输尿管在鞘内作小幅度的上下滑动。由于输尿管斜穿膀胱壁并移行为膀胱三角肌,故当膀胱充盈时,输尿管的壁内部受压而密闭,可防止尿液逆流。在排尿时,膀胱内压急剧增加,膀胱三角肌收缩,输尿管壁内部及其开口完全密闭,尿液即只能由尿道内口流出膀胱。如果输尿管膀胱结合部的肌发育不良或缺损,致使输尿管壁内部过短,影响输尿管口的闭合,便可发生尿液逆流现象。
❸外膜: 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
血管、淋巴和神经 供给输尿管的动脉甚多,每侧约3~9条,自上向下主要为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膀胱上动脉、膀胱下动脉或子宫动脉的分支。这些分支到达输尿管后分成升支和降支,在外膜互相吻合,再发小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布于各层。输尿管腹部的动脉多数从输尿管内侧,盆部的动脉多从内侧和外侧到达输尿管,手术显露输尿管时应予注意。输尿管的静脉与动脉伴行,分别注入与上述动脉伴行的同名静脉。肾盂和输尿管上1/3部的淋巴管注入肾淋巴结或腰淋巴结; 中1/3部注入腰淋巴结; 下1/3部注入膀胱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输尿管的神经是输尿管丛。丛上部的纤维来自肾丛和主动脉丛,布于输尿管上部;中部的来自上腹下丛和腹下神经,布于输尿管中部;下部的来自下腹下丛和腹下神经,布于输尿管下部。输尿管的外膜和肌织膜内有小的副交感神经节和孤立的神经节细胞,尤其是输尿管的下部最多。输尿管丛中的交感和副交感纤维分别起源于脊髓胸11~12和腰1~2以及骶2~4,其功能还不清楚。有人认为此丛大部分是感觉性的,因除去神经后并不影响肌的活动。输尿管的感觉纤维呈节段性分布,传入脊髓胸11~12和腰12,故当输尿管上部有结石时,感觉腰部疼痛,并放射到脐部; 随着结石的下降,疼痛可放散到腹股沟部、睾丸和大腿部; 结石通过膀胱壁时,疼痛可放散到阴茎或阴道。

☚ 肾   膀胱 ☛

输尿管

输尿管

输尿管是一对前后略扁的管,上通肾盂,下通膀胱,肾产生的尿液经此管输至膀胱暂时贮存。其管壁结构可分为三层。粘膜有许多纵行皱襞,使管腔呈星形。上皮为变移上皮,收缩时有4~5层细胞,基层细胞呈柱状。表面细胞呈立方形,胞质丰富,可有1~2个核。扩张时只有2~3层细胞(参见“变移上皮”条)。上皮下基膜不明显。固有层由细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细的胶原纤维和少量弹性纤维以及弥散的淋巴组织。有时上皮细胞向固有层凹陷形成囊状结构,囊腔内充满特殊的胶样液。肌层主要为内纵行和外环行两层平滑肌组成。输尿管下1/3段的环肌外面,又增加一层纵行肌层,但三层分界不清。肌层的收缩和舒张,可促使尿液流入膀胱。输尿管斜入膀胱时,环行肌消失,纵肌继续穿过膀胱壁抵达膀胱粘膜,纵肌收缩时可协助管口开放。在输尿管开口处,膀胱粘膜褶迭成瓣膜。当膀胱充盈时,瓣膜受压而关闭输尿管口,起防止尿液倒流的作用。外膜是疏松结缔组织,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相移行。

☚ 集合小管   膀胱 ☛

输尿管

ureter

输尿管

ureter
~炎 ureterit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