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里制
春秋时期齐国国中的基层建制。齐桓公时采取士、农、工、商分业制,国中居士、工、商,野郊居农。国中设二十一乡,野郊设五属。轨里制是国中二十一乡辖下的基层组织。五家为轨,设轨长一人。十轨为里,设里司一人。四里为连,设连长一人。十连为乡,设良人统之。在士乡的里轨制的基础上形成战时军事编制:一轨五家出五人组成一伍,轨长率之;十轨(一里)五十人组成一小戎,里司率之; 四十轨(四里)二百人组成一连,连长率之;四百轨(十连)二千人组成一旅,由乡良人率之;每五乡万人组成一军,五乡之帅率之。士乡十五,组成三军,国君为三军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