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车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车船cia44lung52[ts′ialuŋ]小火轮。 ![]() ![]()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車船具部 > 戰船 > 水車 > 車船 車船 chēchuán 即水車。 车船指船身两边装置一对木制翼轮,贯之一轴,以人足踩踏轮轴,使翼轮激水,推进船体行驶的船只。车船最早约为唐朝李皋所造。南宋时,车船使用更为广泛,出现了大至三、四十车,即两侧船弦共装六十至八十翼轮,长二、三十宋丈(约长六十二至九十三米)的大车船。南宋后期,又称轮船。车船为最早的螺旋浆推进船,是人类造船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宋时车船虽行速较快,但只能在浅水航行,亦不能用于航海。 车船中国古代用人力驱动运转的明轮船。早在南北朝(420~589)时就已有车船的记载。唐代(618~907)李皋对车船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宋代的车船很盛兴,绍兴二年(1132)王彦恢制造的战舰,旁设4轮,每轮8桨片;木匠高宣曾制造大小车船10余种,大型车船长20~30丈(宋代1丈=2.45 m,故20~30丈为49~73.6 m),吃水1丈(2.45 m)左右,可容纳700~800人;中型车船一般承载200~300人。车船有2车、4车、5车、8车、9车以及23车、24车等多种。宋代最大的车船长36丈(约88.3 m)、宽4丈1尺(约10.1 m) 车船 066 车船人力驱动的轮船。南北朝已有车船的记载。唐代李皋制造的车船,人力踏动可快速前进。宋代绍兴二年(1132)王彦恢制的战舰,旁设4轮,每轮8片桨,大型车船长20—30丈,吃水一丈,可容纳700—800人。车船有2车、4车、5车、8车、9车、23车、24车多种。宋代最大车船36丈,宽4丈1尺。明卢崇俊做过多种形式的车船,称为“静江龙船”。车船历史悠久,对我国船舶发展起过很大作用。 ☚ 辎軿车 福船 ☛ 车船 车船用人力通过机械转动结构作为船舶前进动力的船。船的两边装有轮子,人在船舱内踏动传动结构,船舷两边的轮翼就飞快地转动击水,推动船前进。既可进,也可退,操纵方便,而且航速很快。它摆脱了风力和风向的束缚,比一般的舢舨与帆船优越得多。据史料记载,早在5世纪时,祖冲之建造了“千里船”,很可能就是车船(《南齐书一卷五十二》)。唐代也有关于制造车船的记录,但只有“挟二轮蹈之”,只有二个轮。南宋时,杨么农民起义军车船最多的有二十四个轮,船上还有数层楼(《杨么事迹考证》),使车船这种航运工具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宋车船 ☚ 大船连舫 千里船 ☛ 车船唐代建造的一种以轮击水而航行的战船。据《旧唐书·李皋传》记载,唐德宗时,洪州刺史李皋建造了一种战舰, “挟二轮踏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宋朝的李纲,承袭李皋之法,在长沙建造“车轮战舰数十艘,上下三层,挟以车轮,鼓滔而前”。建炎四年(1130年),鼎州知州程昌禹建造6艘二三十长丈的车船,以攻击杨么起义军。杨么也造车船以拒,最大者长30丈,载兵千人。绍兴五年(1135年),两浙建造了五车(此处的车即轮)、九车、十三车战船42艘。乾道四年(1168年),建康府建成了一车十二桨的四百料(料为容量单位,与石相等,一石为120斤)战船。淳熙八年(1181年),荆湖建了五车至八车的战船以备水战之用。次年,建康府又建造了车船90艘。蒙军南下灭宋时,伯颜也使用了车船, “中流数千艘,乘风直进,势不可敌”。 车船 车船以人力脚踏车轮激水推进的半机械性船只。多为大型多层战舰, 故又称“楼船”。车轮装在船舷两侧, 左右对称, 轮上装有叶片, 以轮代桨, 把桨楫的前后间歇推进改为桨轮的回转连续推进, 其速如飞, 远胜帆席, 是世界上最早的明轮船, 较之西方早七八百年。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李皋已能制造。到南宋初年方用于实战。绍兴二年(1132)知无为军王彦造“飞虎战舰”, “旁设四轮, 每轮八楫, 四人旋斡, 日行千里”。后南宋将领李纲、虞允文等亦造, 用于对金作成。杨么起义中,用车船大败宋军。后客舟、游艇亦有用车轮脚踏而行的。 ☚ 胶泥活字 木兰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