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兵亦称“轻车”。古代驾车作战的兵种。通常以“乘”为兵力计算单位。每乘有御戎和右、左戎3人并有一定数量的徒兵。车兵编制通常是五进制, 《六韬》有“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为卒, 百车一将”的编制。 车兵车战之士卒。春秋时期,中原诸国皆以车战为主,车兵是各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楚车兵分为三军,另有不少私卒和地方武装。战国时号称拥有“车万乘”(《战国策·楚策二》)。是除步卒外的车兵数量。车兵包括在车上作战的3名士兵,一为御手(称“御戎”)居中,一为保护指挥者,兼为进攻手(称为“车右”),一为指挥者位于左方。《诗·鲁颂》郑笺:“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车上武器除弓箭、矛以外,还有戈或戟。车兵有驾车、射箭、刺杀、冲击等多种作战技术。《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蔡声子对令尹子木说,楚申公巫臣逃到吴国,“教吴叛楚,教之乘车、射御、驱侵”,即车兵的训练项目。车兵以战车为编制单位,称为“乘”,《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战车通常排列成阵势进行作战,以车兵为主,战车后跟随步卒,如“驷介百乘,徒兵千”(《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国的车兵多由贵族子弟为兵员,是春秋时期的主力作战部队,到战国后,以车兵为主的作战方式逐渐让位于以步、骑兵为主的作战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