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蹶叔三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蹶叔三悔

蹶叔三悔

明代寓言。刘基撰。《诚意伯文集》: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为梁。其友谓之曰:“梁喜亢,稻喜隰,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他日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与偕,则泛滥而东临于巨渊。其友曰:“是归墟也,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日:“悔则悔矣,夫何及乎!”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 鳖厮踢   蟾蜍与蚵坡 ☛

蹶叔三悔

 

·刘基·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其友谓之曰:“粱喜亢,稻喜隰,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他日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与偕,则泛滥而东,临于巨渊。其友曰:“是归墟也,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𩬊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选自《郁离子》]

●●
 所谓概述细叙法,就是先简笔勾勒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全貌,然后再具体叙述典型事实,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既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又有具体细致的感受。《蹶叔三悔》这篇小说就采用了这种写法。
 首先小说简明扼要地概述了蹶叔的性格特点:“好自信而喜违人言”,接着具体叙述了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蹶叔的这一特点。这三个事例也可看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他不听朋友的劝告,违背种田的客观规律既“粱喜亢,稻喜隰”之特征,“亢”指干而高的地方,“隰”指低湿的地方,很自信地认为自己正确,而使“积十稔而仓无储”,“稔”,年也,在这种情况下,他观察朋友的田地,一派丰收景象,与自己土地的荒凉恰成对比,在事实面前,他后悔了,由他的不听劝告到后悔给读者一种由张到弛的错觉感,他的失败造成紧张感,他的后悔又使读者能轻松下来,但可悲的是他的后悔并不是真正的自省,他并没有认真地总结教训,这是在种田上。第二层,描绘了蹶叔的经商,朋友告知他经商要讲究方式方法,还指点他具体怎样去做,他仍一味自信,依照自己的“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的做法,又是“十年而大困”,此时比种田更加惨败,他又后悔了。第三层,又因他的自信,不听朋友的忠言,几乎在海上丧失性命,多亏“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而此时的蹶叔形象已使读者惨不忍睹,“𩬊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这次的后果不仅仅是贫困,而是关系到生死问题。总之,无论种田、经商、下海,都可归结为“不听劝告——后悔”这样一个公式,但这三个层次不完全是并列关系,而是层层深入的,都扣住了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的特点。他太刚愎自用了,又不善总结教训,在他这种不听劝告、盲目自信的主观意识支配下,几乎毁灭了他的一生,他一次次的后悔,都伴随着内心极大的痛苦。尽管他的后悔程度也是一次次加深的。开始是拜谢朋友“予知悔矣”,其次是反复思索朋友之言拜谢他“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最后达到了叩头去谢朋友,对天发誓:“予所弗悔者有如日”,他的后悔,既是真诚的,又是无意义的,既显示了他的可爱处,又突现了他的可悲,因为他并未认识到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根本原因,这也恰好扣住了他自信的性格特征。所以他希望达到的东西和实际相差甚远,甚至相反,他一次比一次走向更深的痛苦深渊,又不能自省,与其一次次的后悔,何不如人们所言:“不如不悔之无忧也。”这一切,都归于蹶叔自身致命的性格特点。
 总之,小说的概括与具体叙述紧密勾连,互相照应,始终没有脱离蹶叔的“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的特征,概述既统领了全篇,细叙又能处处照应,选用的三个典型事例,种田、经商、下海,很有表现力、说服力、概括力,能以一当十,“借一斑而窥全豹”,人物的个性更鲜明突出了,使小说取得了周转变化而又凝炼集中的效果。

寓言《蹶叔三悔》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蹶叔三悔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 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为梁。其友谓之曰:“梁喜亢,稻喜湿, 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 莫不如所言, 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
 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 比得, 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 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
 他日, 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以偕。则泛滥而东, 临于巨渊。其友曰:“是归墟也。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蜡,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
 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刘基《郁离子》


 这则寓言,描写了一个不听别人劝告而屡犯错误,后悔也来不及的蹶叔(意为办事老遇挫折的人)。它告诫人们,不要师心自用,拒绝别人的帮助。
 作者如果只是平淡地描述蹶叔一次又一次犯错误的事,就很容易使人感到单调重复。本文由于构思巧妙,特别是运用写实与幻想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却创造了丰富多变的审美境界。蹶叔三悔,第一次是种田。第二次是经商。这是两件现实生活中的事,但各有特点。蹶叔种田的错误是违反客观规律,不按农作物的自然习性种植;经商的错误却在不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致富之道。白圭是战国时大商人,他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办法致富。蹶叔则反其道而行之,总是跟人争购时髦货,结果反而卖不出去。第三件,作者借用神话传说展开了一个幻想世界。归墟是神话中众水所归的无边无底的巨渊,船只一去不得复归。蹶叔不听规劝,进入了归墟之中,后来还是借助于鲲鱼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大波涛推送出来的。等到蹶叔回家, 已经须发尽白,老瘦干枯了。这一富有意味的想象启示人们认识:人的生命常常消耗在犯错误之中。最后,作者总结说:“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即终生),不如不悔之无忧也。”这并不是说犯了错误,不应后悔,而是说,人应当尽量避免不犯的错误,这就要克服“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的缺点。本文对三悔的描写各不相同,第三次后悔, 由实入幻,既富于浪漫色彩,又包含象征意蕴,使故事大为生色。
 与情节的曲折相应,蹶叔三次后悔的语言也有变化,并且表现出语气的逐层推进:
 “予知悔矣。”(这是一般的后悔话。)
 “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这是表示痛下决心改正错误的后悔话。)
 “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对天发誓,这是最庄重的后悔话。)
 看来,蹶叔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然而,他有限的生命时间却一次次虚掷殆尽。“悔则悔矣,夫何及乎?”这样一对比,一反问,特别令人深思自省。

寓言《蹶叔三悔》意译和解说 - 古代寓言 - 可可诗词网

蹶叔三悔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其友谓之曰:“粱喜亢,稻喜隰,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 不敢不悔矣!” 他日, 以舶入于海, 要其友与偕。则氾滥而东, 临于巨渊。其友曰: “是塘也, 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 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郁离子·虞孚》


 【注释】
 ①龟: 龟山, 在山东泗水东北部。②隰 (xi): 低湿地。③稔:谷熟为稔, 引申为年。④汶: 汶水 ⑤白圭: 人名, 战国时周人, 善经营管理。⑥塘:即归, 归塘或作归墟,意为众水之所归,指大海最深处。⑦化鲲之涛:鲲化为鹏时所卷起的波涛。《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⑧没齿: 终身, 一辈子。
 【意译】
 蹶叔很自信,又爱违背别人的忠告,他在龟山北麓耕种,选取高地种水稻,洼地种高粱,他的朋友告诉他:“高粱喜欢高地,水稻性喜洼地,而你恰好相反,不依其本性种植,这样哪有收获呢?”蹶叔不听,这样过了十年,他的粮仓里一点储蓄都没有。他去察看朋友的耕地,全是按照那位朋友所言种植因此大获丰收。于是蹶叔给朋友作揖道:“我知悔了。”不久,蹶叔到汶水一带做生意,每次都到市场上观察哪些是抢手货,然后就去四处收购,走到哪里都去与别人争购。等货物到手上市时卖这种货物的商贾都来了,结果卖不出去。他的朋友对他说:“善于经营的人,专收别人不争着收的货物,机会一来就能得到双倍的利益。白圭当初就是这样富起来的。”蹶叔不听,过了十年穷困不堪。蹶叔回想起朋友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又对朋友作揖道:“从此以后我不敢不悔改了。”一天,蹶叔乘船入海,邀请朋友同行。船向东飘去,一直飘到深水处。朋友说:“这是落水最深的地方,再往前去就不能返程了。蹶叔又听不进朋友的话,结果翻落大壑之中。过了九年,乘北海鲲鱼化作大鹏时掀起的巨涛,船才返回,等到归乡时,蹶叔头发都白了,人也枯瘦得像肉干一样,没有人能认识他。蹶叔给朋友作揖叩头致歉,然后仰天发誓:“我如果还不知悔,就像这太阳一样,活不过今天。”朋友笑笑:“知悔是知悔了,但为时已晚。”人们认为:蹶叔三悔到老,不如不悔而无忧愁。
 【解说】
 在《郁离子》中,蹶叔是刻画得非常成功的形象之一。蹶叔的个性特征是“好自信,而喜违人言”。人要活下去要干成一件事总得有点自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他必定一事无成。但自信不能自负,蹶叔喜违人言其实就是自负的表现。一旦自负起来就免不了失败的危险。蹶叔“喜违人言”三次:一次是不听朋友劝告,选择高地种稻洼地种高粱,一次是不听朋友的劝告,跟在别人后面做时兴生意,一次是不听朋友劝告,落入大壑之中。每遇一次教训,蹶叔就幡然猛醒,又是“拜”,又是“悔”,似乎是重新做人了。但蹶叔并没有在思想深处解决问题,虽常“悔”过,但从未“自新”。后悔药是买不到的,即使买得到但用多了也不灵验。“三悔”之间,蹶叔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像他这样的“三拜”“三悔”又不能真正改过,只能徒增懊丧,所以还不如不吃后悔药,反倒心情平静,没有什么遗憾。
 【相关名言】
 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左丘明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苏联·高尔基


寓言“蹶叔三悔”注释、翻译和解说 - 可可诗词网

蹶叔三悔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其友谓之曰:“粱喜亢,稻喜隰,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 不敢不悔矣!” 他日, 以舶入于海, 要其友与偕。则氾滥而东, 临于巨渊。其友曰: “是塘也, 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发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 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郁离子·虞孚》


 【注释】
 ①龟: 龟山, 在山东泗水东北部。②隰 (xi): 低湿地。③稔:谷熟为稔, 引申为年。④汶: 汶水 ⑤白圭: 人名, 战国时周人, 善经营管理。⑥塘:即归, 归塘或作归墟,意为众水之所归,指大海最深处。⑦化鲲之涛:鲲化为鹏时所卷起的波涛。《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⑧没齿: 终身, 一辈子。
 【意译】
 蹶叔很自信,又爱违背别人的忠告,他在龟山北麓耕种,选取高地种水稻,洼地种高粱,他的朋友告诉他:“高粱喜欢高地,水稻性喜洼地,而你恰好相反,不依其本性种植,这样哪有收获呢?”蹶叔不听,这样过了十年,他的粮仓里一点储蓄都没有。他去察看朋友的耕地,全是按照那位朋友所言种植因此大获丰收。于是蹶叔给朋友作揖道:“我知悔了。”不久,蹶叔到汶水一带做生意,每次都到市场上观察哪些是抢手货,然后就去四处收购,走到哪里都去与别人争购。等货物到手上市时卖这种货物的商贾都来了,结果卖不出去。他的朋友对他说:“善于经营的人,专收别人不争着收的货物,机会一来就能得到双倍的利益。白圭当初就是这样富起来的。”蹶叔不听,过了十年穷困不堪。蹶叔回想起朋友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又对朋友作揖道:“从此以后我不敢不悔改了。”一天,蹶叔乘船入海,邀请朋友同行。船向东飘去,一直飘到深水处。朋友说:“这是落水最深的地方,再往前去就不能返程了。蹶叔又听不进朋友的话,结果翻落大壑之中。过了九年,乘北海鲲鱼化作大鹏时掀起的巨涛,船才返回,等到归乡时,蹶叔头发都白了,人也枯瘦得像肉干一样,没有人能认识他。蹶叔给朋友作揖叩头致歉,然后仰天发誓:“我如果还不知悔,就像这太阳一样,活不过今天。”朋友笑笑:“知悔是知悔了,但为时已晚。”人们认为:蹶叔三悔到老,不如不悔而无忧愁。
 【解说】
 在《郁离子》中,蹶叔是刻画得非常成功的形象之一。蹶叔的个性特征是“好自信,而喜违人言”。人要活下去要干成一件事总得有点自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他必定一事无成。但自信不能自负,蹶叔喜违人言其实就是自负的表现。一旦自负起来就免不了失败的危险。蹶叔“喜违人言”三次:一次是不听朋友劝告,选择高地种稻洼地种高粱,一次是不听朋友的劝告,跟在别人后面做时兴生意,一次是不听朋友劝告,落入大壑之中。每遇一次教训,蹶叔就幡然猛醒,又是“拜”,又是“悔”,似乎是重新做人了。但蹶叔并没有在思想深处解决问题,虽常“悔”过,但从未“自新”。后悔药是买不到的,即使买得到但用多了也不灵验。“三悔”之间,蹶叔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像他这样的“三拜”“三悔”又不能真正改过,只能徒增懊丧,所以还不如不吃后悔药,反倒心情平静,没有什么遗憾。
 【相关名言】
 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左丘明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苏联·高尔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