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踝关节韧带损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此伤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占第一位,运动中尤多见。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即旋后损伤、旋前损伤及外旋损伤。
单纯外侧韧带损伤可为捩伤、韧带部分断裂或全断裂。全断裂时关节腔与腓骨肌腱鞘通连,可出现出血性腱鞘炎症状(见图2)。此伤多为联合损伤的一部分,即同时还损伤其他组织,如跟距间韧带、距胫前韧带、跟骰韧带、副舟骨、距后三角骨,甚至引起距骨切线骨软骨骨折,检查及治疗时都应特别注意。陈旧性损伤病例常表现为踝关节不稳、踝外侧韧带钙化或骨化、疤痕嵌入关节(见图3)、或由于疤痕挛缩导致腓骨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等。
首先要区分韧带是全断裂还是不全断裂,是单纯伤还是联合伤,因此检查时必须全面仔细寻找痛点。韧带全断时由于关节积血与腱鞘连通,故按压一方时另一方有沟通感。将踝强力内翻或将足向前牵拉做抽屉试验时,可显示“开口感”和关节不稳(见图4)。如果双踝强力内翻摄正位X线对比片,可见距上关节面倾斜不平,关节面交角超过5°说明韧带有全断裂。踝关节碘水造影时造影剂溢入腓骨肌腱鞘,也说明韧带全断。
伤时已立即确诊者,应迅速以指压法或棉花或海绵或冰袋压迫包扎,以防继续出血。韧带捩伤或部分断裂,以粘膏支持带保护后即早期活动。局部可用强的松龙痛点注射或用中药外敷,关节积血多者应穿刺抽血。一般1周后可参加训练。合并其他损伤者应根据伤情特点酌情处理。例如同时损伤副舟骨者则应用石膏托固定3周,使两伤可同时得到治疗。否则必将因副舟骨伤恢复期较长而影响训练。 对新发生的外侧韧带全断裂的治疗有两种意见,一为石膏托固定,3周后逐渐开始训练。一为早期手术缝合。近年来赞成手术缝合者日益增多。 晚期踝关节松弛不稳较轻者一般在粘膏支持带保护下可从事体操、篮球等训练或比赛,但必须加强踝周肌力练习,如负重提踵,足尖站走等。对训练的影响较严重者应行韧带重建术。手术方法较多,Watson Jones术式是较常用的方法。 踝的旋前损伤(三角韧带损伤) 踝关节内侧韧带为三角韧带,由跟胫、距胫前、距胫后及舟胫四条韧带组成,分深浅两层,其中跟胫韧带跨越距骨上下两个关节属浅层。其余为深层,它与分裂韧带一起构成胫后肌的纤维鞘。韧带一旦完全断裂则关节与胫后肌鞘囊相通。 踝三角韧带损伤比较少见,因外踝较长、旋前不易,但一旦损伤都较严重,且多同时合并其他韧带损伤或骨折(下胫腓韧带断裂或外踝骨折)。 三角韧带的致伤动作主要是足踝旋前动作,即踝外旋(胫骨内旋)、足外展外翻的联合动作。单纯足跟外翻也可损伤此韧带但很少见。此外,踝旋后动作也可使距腓前及距胫前韧带同时受伤。 如发现下胫腓关节分离或腓骨下端骨折应怀疑有三角韧带损伤。如局部有肿胀压痛,断裂的凹陷、关节外翻不稳等体征时即可确诊。如仍有怀疑可摄踝强迫外翻位X线片。 有踝脱位的三角韧带断裂,无论是否合并骨折,需用管型石膏或小夹板固定3~5周。闭合复位困难者,多有胫后肌或韧带嵌顿,应手术治疗。陈旧损伤有韧带松弛者,应施行韧带上移紧缩术。断端嵌入关节影响踏跳,或有韧带钙化影响关节活动者,均应手术切除。 踝的外旋损伤(下胫腓韧带损伤) 最常见于滑雪运动员。系足猛力外旋所致。其损伤病理分三度,即 ❶单纯胫腓前韧带伤。 ❷合并骨间韧带伤。 ❸合并外踝骨折。 确诊多需依靠X线摄片。当疑有距骨侧向异常移动时即应摄片。摄片前可先于透视下将距骨向外侧推动,出现异常胫腓骨分离时再摄踝正位片。摄片时应将小腿内旋20°,常规摄片很易漏诊。 早期复位固定非常重要。如处理较晚,由于血肿机化充填胫腓骨之间则复位困难。复位后应以石膏或小夹板持续向内紧压双踝固定4~6周。也可采用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但对此仍有争议。 ☚ 跟腱断裂 足球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