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路Lù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马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邱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侗族、景颇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路1.lù ❶道路。張衡《東京賦》:“飛雲龍於春路,屯神虎於秋方。”禰衡《鸚鵡賦》:“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伫。” 路 路诗剧。林房舒著。1936年8月万人出版社初版。绿皮丛书之一。 ☚ 囚徒之歌 换火柴的少妇 ☛ 路 路玉辛著。1940年重庆上海图书杂志公司出版。收《路》、《祖国》等诗7首。 ☚ 夏夜短曲 人民 ☛ 路 路长篇小说。茅盾著。1932年5月上海光华书局初版。 ☚ 峨嵋剑侠传 禅关娇梦 ☛ 路 路长篇小说。张金寿著。1939年12月上海文潮月刊社初版。 ☚ 恋爱之神 武装的农村 ☛ 路 路卢剑波著。1938年9月重庆今日出版合作社初版,列入今日小丛书。邓天矞作《序》,收《忠实地生活》、《路》、《有问必答》等杂文9篇。 ☚ 零念简集 第一年 ☛ 路 宋初本是因袭唐代的“道”制的,后改唐分道之法为“路”。自从各“路”的区划确定以后,才仅有“路”的存在而没有“道”的存在了。因为宋太宗惩唐末藩镇多不将地方财赋上于中央的积弊,特创置各道转运使以掌握地方财政。转运使或辖水路或辖陆路,因为有路名称的出现,以后转运使的权力逐渐扩大,除理财以外,又兼理民事、刑法、监察等事,逐渐演变而成实际上的地方大员,各路也成为具体的行政区域,甚至取各道的名称而代之了。路成为地方区划,虽然远在宋太宗初年,但当时“道”与“路”两种名字并存,各路又分合不定。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有21路,七年(982年)有19路,端拱二年(989年)有17路,淳化三年(992年)有16路,建置都在淳化五年(994年)以前,宋代的“路”略似唐代的“道”,并不是完全因袭旧制的。到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才确定全国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陕(峡)、广南东、广南西等15路。以后又屡经分析,到宋神宗元丰末便有23路了。具体为:开封府(东京)、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永兴军路、秦凤路、两浙路、淮南东路、淮南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南宋偏安江左,中原地方完全失于人,所存在的仅两浙、两淮、江东西、湖南北、福建、广东、广西、成都、梓州、利州、夔州15路而已。此外京西南路尚存两浙西路、两浙东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京西南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夔州路、利州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等16路的地方。宋代的路制,除了转运使所辖的路以外,还有经略安抚司等所辖的路。转运使路是普通行政区划。至于经略安抚司的路,却专为军事而设,并不是常制,如陕西的秦凤、泾原、环庆、鄜延、永兴军、熙河等六路以及河北的大名府、高阳关、真定府、定州等4路都是。宋代的路则无总司一路军政或民政全权的常设机关;分其权于转运使,掌权检察一路财赋的出入,并举刺官吏,提刑(原名提点刑狱公事)及经略安抚使(掌一路的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布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的名籍而行以法)。即掌军政民事;漕司(即转运司),以转运使为长官等。 路 金地方建置。金朝境内共为十九路,其中分为五京、十四总管府。即上京路、咸平路、东京路、北京路、西京路、中都路、南京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大名府路、河东北路、河东南路、京兆府路、凤翔路、鄜延路、庆原路、临洮路。另外,在真人与渤海人居住的地区,主要是东北的上京和东京地方,路下还设有路。即上京路下有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曷苏馆路、胡里改路。东京路下有婆速府路。其中婆速府路、合懒路曾一度设总管府,后改总管为尹,其余皆置万户,后改为节度使。 路路 ——1977年浙江省高考试题。 【例文】 A. 路 离开家乡两年了。 今天我回家探亲。当火车徐徐驶进诸暨车站时,我迫不及待地把头探出车窗外。粉碎了“四人帮”,祖国到处日新月异,家乡啊,你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下了火车,走进汽车站,我一看汽车时刻表,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怎么,我家所在的村庄,作为一个车站点赫然地列在时刻表上了。啊,汽车路竟通到我们村了,这么快呀,真出我意外。我停立在时刻表前,内心一阵阵激动,脑子里不觉思潮涌卷,想起了关于家乡的路的往事。 我家在山区,山高路陡,出门爬坡。解放前,山里只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向外面,每逢霜冻下雨,此路泥泞不堪,难以行走。山里田少人多,人们靠山林过活。地主富农霸占了绝大部分山林,逼迫着贫下中农把木头、毛竹扛到湖区去卖。贫苦的叔叔伯伯们扛着沉重的木头、毛竹,沿着崎岖的山路,要走几十里才到湖区。小路的许多转弯口是峭壁、岩石,仅容一人通过,一不小心,木头、毛竹撞着石壁,就连人带物跌到沟坑里,往往弄得头破血流。一年端午节前的晚上,虎狼似的地主逼我五叔去卖毛竹。五叔正得病,浑身无力,被逼不过,只得扛起四根十寸口径的毛竹去湖区卖。在途中,五叔头昏眼花,毛竹撞在小路转弯口的岩壁上,人跌在路旁的深沟里,毛竹又压在人的身上。五叔被人救起,回家后一直吐血,不久就溘然长逝了。 解放了。在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中,家乡的贫下中农修建了一条十几里长、直通到村子里的人力车路,国家供应的化肥、农药以及生活用品,靠手拉车运到山里,毛竹、木头又用手拉车送往外地。家乡的面貌变了,建设加快了,生活改善了。 在大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雄壮歌声中,家乡的贫下中农进一步向大自然进军,在深山峻岭中发现了大量砩矿。于是,开发矿山的战斗打响了。大量的矿石光靠手拉车运输已不行了,怎么办? 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决定修建公路,让汽车通到村庄! 但是,晴朗的天空出现了乌云,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阻拦。在“四人帮”横行的岁月,要搞社会主义建设真难啊! 带头大干社会主义的老支书被“四人帮”的爪牙当作“走资派”批斗,山区建设的青年积极分子被斥为“埋头拉车的小绵羊”。后来,有人竟把造公路运矿石的计划说成是“以生产压革命”,“为资本主义作嫁衣裳”。于是,公路建设停顿了,已建成的一小段公路上堆着沙石,横在田边、山下,却久久看不到它们连成一线。 在那空气沉闷的日子里,我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家乡。 东风横扫乌云,大地阳光普照。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亿万人民挣脱了被“四人帮”强加在头上的精神锁链,大干社会主义的口号又响彻了祖国的四方。在那欢腾的日子里,我接到了我的家乡朋友的信,信上说,公路的建造又将动工了。 现在,县城汽车站的时刻表清楚无疑地告诉我:汽车已经通到了我的家乡! 抚今思旧(昔),我内心热浪滚滚。透过车站的窗子,我看到一条条公路伸展到全县各地。我仿佛看到了大卡车载着木材、毛竹、砩石奔驶出家乡山村,运到祖国各地。我看着看着,又仿佛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整个社会主义祖国正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康庄大道,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看着看着,我心旷神怡,我想到祖国能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今天是全靠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我们要一千遍一万遍地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用一千倍一万倍的干劲大干社会主义,夺取丰硕成果。 家乡的路啊,我从你身上看到了祖国通向四个现代化,通向共产主义的光明大路! (浙江一考生) B.路 路,多么平常。可是,攻克科学技术难关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平常。 历史上有多少人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攻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他们走的该是怎样一条不平凡的路呢?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为写作不朽名著《资本论》,整整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用最大的毅力勤奋地工作着,献出了毕生精力。十八世纪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研究和不知多少次的科学实验,终于揭示了磁场和电流的关系,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科学贡献。中国革命的道路,更是先辈们用血与火在荆棘中一步一步地开出来的啊!井冈山的哨口雄关,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就是历史的见证。 我们的先辈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长满荆棘、崎岖不平、滴着血和汗的路啊! 今天,在党中央的召唤下,在祖国和人民的期待下,我们踏上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攻关之路,这又是一条怎样不平凡的道路呢? 这条路,是条光明灿烂的路。让我的理想的双翼展翅飞向那遥远的天际吧,让我的思想的骏马先跨入伟大的2000年吧——那时候,在我们祖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一切能够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声隆隆,主要的工业部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城乡实现了电气化,国民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国防力量大大地加强……这是一幅何等壮丽的灿烂的图景啊。想到它,怎不使人激情难抑,心往神驰? 怎不使人感到我们前面的道路,是那样的宽阔、光明?怎不使人憧憬那2000年美好的晨曦? 让我们自觉地在心上装上这幅蓝图吧,在未来的攻关道路上它会给我们勇气和力量。 这条路,是条无比幸福的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青年,我们一定要攀登科学高峰,攻克四个现代化的难关。比起我们的先辈,比起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我们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我们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有党中央的领导,这是我们勇攀高峰,敢攻难关的力量源泉;因为我们有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这是指导一切科学研究的强大思想武器;还因为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它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条件。这是我们的幸福啊! 想到这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站出来,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挑重担呢?有什么理由不在这条幸福的道路上,向着科学技术的顶峰登攀呢?想到这些,我就好像感到有无数双期待的眼睛在看着我,它使我奋发,促我向前。 这条路啊,也是一条崎岖不平的路。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林阴石径的,只有崎岖小路,雄关险隘。在未来的登攀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科学的深涧,知识的悬崖。但是,道路的崎岖,只会增加我们攻关的信心和勇气,高峰的险峻,更增添我们登攀的无限豪情。 我们走的就是这样一条无限宽阔、光明,但又艰难崎岖的攻关之路。 让我们把目标定在前方,把脚印留在后面,向着四个现代化的顶峰,沿着这条不平凡的攻关之路,奋勇登攀吧! 啊,假如现在已跨进2000年的第一道门槛,假如此刻已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阳春,我也将永远把你镌刻在心里啊——1977年开始的、那条不平凡的留着我们青春和心血的攻关之路! (浙江一考生) 【评点】 《路》、《道路》(1990年湖南高中毕业会考试题)、《桥》(1993学年度台湾大学暨独立学院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礼物》(1989年浙江省高中毕业会考试题)之类的文题,均以“物”命题,而此物具有双关意义。如“路”、“道路”,既可指通衢阡陌,又可指人生之路、思想发展之路、思路;“桥”,既是横跨江河之桥,又是铺设友谊之桥;“礼物”,可以是赠送的礼品,又可以是实际行动的“献礼”。应答这类试题,可虚实相间,今昔比较。 例文A是实写,今昔对比。通过“家乡小路”今昔对比描述,写出人间沧桑;诅咒了旧社会,歌颂了新中国;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出现的新气象,思想内容容量较大。 例文B是抒情结合议论的散文,虚写,攻关之路,人生之路。作者由平常的路联想到科学技术攻关之路,由科学技术攻关之路归纳“不平常”这一特征,又用“不平常”这一特征把历史、现实、未来的攻关之路珠联璧合。 路 元代的二级行政区是路。元代的至元初年设置路,二十年(1283年)路约分为上下两等,10万户以上的为上路,10万户以下的为下路,但是地势冲要而户口稍减的也列为上路。上路设蒙古人秩正三品的达鲁花赤一人,达鲁花赤为蒙语长官的意思,以监察汉人,设汉人的正三品的总管一员,以管理汉人,设回族的同知一人,以协助蒙人管理汉人。路设置总管府,因此路府通称。元代有路185。少数直属于省的府、州和诸王封地、称海宣尉司,西南地区宣慰司也相当于路。 路 路lù❶道路,大路。《郑风·遵大路》一章:“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毛《传》:“遵,循。路,道。掺,揽。祛,袂也。”郑《笺》:“思望君子于道中,见之则欲揽持其袂而留之。” 《大雅·生民》三章: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朱熹《集传》:“覃,长。訏,大。载,满也。满路,言其声之大也。”一说:大。毛《传》:“路,大也。” ☚ 蛾眉 跻 ☛ 路读音l·uo(ˋ),为uo韵目,属e—o—uo韵部。历各切,入,铎韵。 上一条: 格 下一条: 𩊚 路读音l·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洛故切,去,暮韵。 上一条: 䍡 下一条: 潞 路lù❶种,类。时含贬义。〔例〕“谁能像咱们兄弟呢?”“那还用说,当经理的跟咱们是两路人!”(剧二228)∣回来顺路到花房子去,给我多要几枝白斗球来;姑太太就希罕这路洋花儿。(遛35)∣“怎么净吃这路药啊?”“哎!得这病就得吃这路药。”(传三279) 路nu4(量)用于成行的东西,相当于“行”:埂子也要栽一~秧嘛! (川文82.5.31) |你那一~字写歪了。 路〔lu〕 1.ned goud: 一条~。ad nhux ned goud。2.goud: 我俩一~去。beb lebad goud mongl. 3. gongb:这一~种很多树。ad gongbnend jangs hliob ghobndut. ![]() ![]() ![]() ![]() ![]() ![]() ![]() ![]() 路lù❶道路;泛指通道 路lù路❶来往的通道:~面丨~基丨~口丨~旁丨~畔丨~途丨~径丨~线丨~灯丨~标丨~障丨~人丨~祭丨~劫丨道~丨公~丨大~丨马~丨通~丨铁~丨水~丨航~丨陆~丨旱~丨弯~丨岔~丨歧(qi)~丨斜~丨熟~丨中~丨半~丨退~丨后~丨末~丨绝~丨开~丨筑~丨养~丨护~丨带~丨领~丨引~丨探~丨觅(mi)~丨顺~丨同~丨一~丨来~丨去~丨出~丨走~丨上~丨赶~丨过~丨让~丨拦~丨迷~丨~不拾遗丨歧(qi)~亡羊丨狭~相逢丨道~以目丨冤家~窄丨必由之~丨走投无~丨轻车熟(shu)~丨逢山开~丨视同陌~。 路lù❶ 道路:马路│山路│路面。 路 路武术术语。即套路。古时将一套拳称作一路拳。传统武术中一些大的拳系都是由多路组成,如四路通备、六路短拳、十二路查拳等。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由短及长的原则。拳路少则几路,多则几十路。每、路有几十势乃至百余势,一般由数段(趟)组成,多为来回趟。但也有单趟的,如翻子拳。 ☚ 节 拳序 ☛ 路(24次) 路lù❶道路。《哀时命》:“路中断而不通。”王逸注:“言己想得登神山,顾以娱忧,迫弱水不得涉渡,路绝不通,所为无可也。” 路 路队列练习的基本术语之一。指人在一条直线上,前后排列成的队形。右边第1行为第1路,右边第2行为第2路,以此类推。在指出纵队的行数时,均称为“×路”。 ☚ 列 横队 ☛ 路lù道路。比喻仕途官职。《孟子·公孙丑》:“夫子(指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汉书·扬雄传下》:“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路lu路霸 路标 路程 路单 路道 路灯 路堤 路段 路费 路风 路规 路轨 路过 路徽 路基 路祭 路纪 路劫 路警 路径路局 路考 路口 路况 路面 路牌 路签 路堑 路人 路上 路数 路条 路途 路网 路线 路向 路演 路障 路政 路子 隘路半路 笔路 财路 岔路 出路 带路 道路 电路 短路 对路 赶路 公路 过路 旱路 航路 后路 活路 回路 绝路 开路 来路拦路 老路 领路 陆路 马路 门路 迷路 末路 陌路1 坡路歧路 去路 让路 绕路 上路 生路 熟路 水路 顺路 思路 死路 套路 铁路 通路 同路 退路 外路 弯路 纹路 问路 贤路线路 销路 邪路 斜路 心路 言路 沿路 养路 一路 引路 邮路 运路 正路 指路 走路 路边店 路边花 路道熟 路子野2八路军 大路货 电路图 拦路虎 同路人 压路机 总路线 抄后路抄近路 回头路 留后路 盘山路 上坡路 下坡路 冤枉路 走门路路不拾遗 路绝人稀 路柳墙花3 路人皆知 路远迢迢 半路出家死路一条 狭路相逢 车匪路霸 基本路线 群众路线 三岔路口 十字路口 必由之路 别无出路 广开财路 广开贤路 广开言路 另寻出路 轻车熟路 青云有路 穷途末路 视同陌路 投石问路 走投无路 车到山前必有路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lu❶供人和车马行走的地面;道路;路途。通常指陆路,也指水路航空:~的两旁都是树木|这条~从小镇上穿过|这次旅行,~上要花三天时间,要乘火车,还要坐船,坐飞机|回家的~太远,有一千多公里。 路(同)道 途 蹊 径 路lù❶道路: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豁然大门前见。(十七一十八·372) 路lù路❶應也。《詩經·大雅·皇矣》:“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毛傅: “路,大也。”鄭玄箋: “路,應也。”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馬車 > 路車 > 路 路 lù 亦作“輅”。“路車”的單稱。《釋名·釋車》:“天子所乘曰路。路亦車也。謂之路者,言行於道路也。”《書·顧命》:“大輅在賓階面。”《荀子·哀公》:“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於食葷。”楊倞注:“路,王者之車,亦車之通名。”《清史稿·輿服志一》:“五輅之數,改符《周官》。” 路路lù〖名词〗 路lù❶ 道路,路途。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之远近。”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路*luC2B7 处境 处境情计 局境 另见:处于 境况 境地境遇 遭遇 困难 危险 ☚ 处境 各种处境 ☛ 道路1 道路1路(路子;路径;路陌;路轨;路道;路数;路途;路蹊;路轨;路头;街路;躅路;衢路;行~;土~;石~;马~;择~) 道(道里;道儿;道径;道途;道术;道程;蹊道;行~;老~;古~;故~;泥~;车~;旱~) 途(途径;途陌;川途;中~;津~;轨~;沿~;半~) 轨(轨路) 旅 辙 场塗 涂(涂径;涂路;川涂) 术(术阡;术径;术衢;径术;衢术) 川 行(行道;行路;行途;千里之~) 堩(止柩于~)迒 阡 经纬 堠程 衢逵 逵陌 另见:途径 交通 行路 行人 车子 路程 ☚ 道路1 路的各部 ☛ 门路 门路路(路头;路陌;路道;路数;头路) 门道 门儿 门径 去向 道儿 道道 蹊隧 ☚ 行事的途径 获利的途径 ☛ 仕途 仕途途(宦途;进途;荣涂) 鹏路 鹏衢 云路(青~) 云逵 仕路 官路 宦路 荣路 霄路 皇路 青云之路 另见:官吏 晋升 途径 道路2 ☚ 仕途 各种仕途 ☛ 经过1 经过1路 道度 ☚ 通过 越过 ☛ 途径 途径径(溪径;蹊径) 路(路子;路道;路数) 道(道道;道儿;道径;渠道) 途(程途) 轨(轨迹;涂轨) 津(津路;津途;津涂) 蹊(踪蹊) 沟陌 趋向 另见:达到 目的 方法 手段 ☚ 途径 某种途径 ☛ 道理 道理理(理道;理信;理论;说~;医~) 揆(古今同~) 路(理路) 迪 度数 机彀 伦脊 名堂 分晓(全无~) 说道 说则 讲究(里面有~) 关捩 谊谛 所以然 另见:规律 意思 意义 理由 ☚ 道理 各种道理 ☛ 种类 种类种(~别;工~;剧~;军~;特~) 品(品类;品流;品诣;~目;~系;~族;~例;品俦) 科(科品) 类(类别;色~;部~;族~;物~;兽~;禽~) 族(族类) 群 项 色(各~) 流(流品) 般 属(金~) 号(这~人) 路(两~货) 畴 端 另见:名称 划分 区分 类别 丰富 ☚ 种类 各个种类 ☛ 地区 地区地 境 国(南~) 路(外~)壤(僻~;疆~) 方(~言;~外) 邦 地域 阃阈 另见:城市 机构 地方 各地 ☚ 地区 区域 ☛ 帝车 帝车辇(辇辂;辇御;舆辇;帝辇;御辇;凤辇;玉辇;宝辇;象辇) 驾(车驾;云驾;宫驾;皇驾;御驾;圣驾;神驾;辰驾;灵驾;镳驾;宸驾;驺驾) 銮(銮驾;銮轩;銮辂;銮躅;銮跸;銮车;玉銮;金銮;华銮) 跸(扈跸;金跸;云跸;丹跸) 路(玉路) 凤传 凤车 皇车 御车 鸾镳 鸾车 鸾扃 鸾幰 瑶辂 黄屋(黄屋车;黄屋左纛) 六龙 玉辂 王舆 皇舆 凤舆 驺舆 王辂 王车 大辂 云轩 紫轪 皇轩 日軏 日御 日辔 象辂 凤凰车 ☚ 各种人的车 仙车 ☛ 权位 权位仕途,权位:路(当~) ☚ 政权 权柄 ☛ 方法 方法方(方子) 法(法子;法门;法儿;法套;法道;办法;搞~) 道(道道;道儿;门道) 术(术法;骗~) 宪 路(路数) 主意点子 门路 门庭 抓拿 奈何 另见:解决 问题 途径 门路 想法 用法 ☚ 方法 方式 ☛ 方面 方面方(对~) 上(事实~) 面(面势;面上;上~;反~;头~;轸~;一~) 边(上~;双~;那~) 头(头面;上~) 下(~里;两~;四~里) 处(大~) 首(左~;东~) 路(外~) ☚ 部位 好处 ☛ 路程 路程路(路途) 地(走三里~) 道路涂数 程途 程限 脚程 里程 途程 道程 另见:起程 行路 旅行 里程 ☚ 路程 各种路程 ☛ 路lù洛故切,去暮。 〖路〗 粵 lou6〔鷺〕普 lù ❶ 道路。許慎《說文解字》:「〜,道也。」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寶馬雕車香滿〜。」❷ 門路,途徑。諸葛亮《出師表》:「以塞忠諫之〜也。」 ❸ 路程,路途。陶淵明《桃花源記》:「緣溪行,忘〜之遠近。」(緣:同「沿」,沿着。) ❹宋元時的行政區域名,相當於現在的「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望中猶記,烽火揚州〜。」(揚州:屬當時的淮南東路,今屬江蘇省。) 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单位。宋代初为加强中央集权,仿唐代道制将境内分为21路,其后又有分合。公元997年始定为15路,真宗时增至18路,神宗时又增至23路。路设监司、军帅等职。金仿宋制,将境内分为19路。有总管府路、按察司路、转运司路、统军司路、招讨司路之分。元代在路之上设行中书省。路为地方二级行政区划单位。下设府、州、县。至明代被废止。 路油画。宫立龙作于1980年。画中描绘大街一位留长发穿大格衬衫的流行青年; 手提双喇叭录音机,脚趿拖鞋,招摇过市的情景。青年人自鸣得意的神情和路人投过的诧异、鄙夷的目光形成强烈对比。在构图上,流行青年与众多行人逆反方向运动,明确表达作者的是非观念,以艺术形象阐述了作者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人生道路的见解。作品真实反映了八十年代初青年人的社会心理,具有时代特征。表现方法富有装饰趣味。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三等奖。 《路》美术作品。彩墨画,纸本。纵40厘米,横89厘米。作者李野林。1992年作。为 “野林彩墨画” 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广安人,自幼酷爱绘画,50年代就已在报刊上发表近500幅作品,几十年来苦苦探求中西绘画艺术的结合之路,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终于创造出 “野林彩墨画”这一独特技艺,引起国内外画坛的关注与重视,并荣获美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颁授的 “中国画创新成就奖” 及国内 “王子杯” 海峡两岸书画大展金奖等奖项。一条坎坷、曲折和泥泞的道路横贯画面,坡度起伏,车辙深深,路上泥土丘垄间还密布着积水与水潭,寓意着前进的困苦与艰难。路的前头山坡顶上是一片光明,象征着只要不畏劳苦崎岖跋涉的人,就可能达到辉煌的顶点。画上方路的末端消失在天际,表现出艺术之路、事业之路的永无止境。全图富含哲理,寓意精深,耐人寻味。整个画面基本用浓墨构成,上色后使画面显得格外厚重和真实,产生典型的油画效果,形成 “近看是中国画,远观似油画” 的显著特点。作品现已被新加坡某机构收藏。 路 144 路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宋、金、元等曾使用。宋太宗改道为路,至道二年(997)全国分为15路。神宗元丰年间增为23路。置监司、军帅等职,有转运使(漕)司、提点刑狱 (宪) 司、安抚使 (帅) 司等,曾为常制。根据路的长官职权不同,可分为漕司路、宪司路、帅司路等3类,各路辖区范围不尽相同。北宋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以转运司路为主,有15路、18路、23路等。南宋则以安抚司路为主。金沿用辽、宋制,全国分19路,下辖府(州)县,并有总管府路、转运司路、按察司路、统军司路、招讨司路等区别,以总管府路为主。元所设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路隶属于省,路为第2级行政区划单位,置总管府,路以下为州府。至明废。 ☚ 监 省 ☛ 路 路前后重叠成行叫路。它是组成纵队的要素。在指出纵队的行数时,均称为“×路纵队”。 ☚ 列 横队 ☛ 路 路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名。宋、元两代设置。为大行政区,统州县。《宋史·地理志一》:“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天下为15路,天圣析为18,元丰又析为23:曰京东东、西,曰京西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浙,曰东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kui),曰福建,曰广南东、西。……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广西,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26。”《元史·地理志一》:“行中书省11:……路185,府33,州359,军4,安抚司15,县1127。……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州、领县,而腹里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省者。” ☚ 六安直隶州 路南州 ☛ 路 路Lu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它是组成纵队的要素。几行即为几路。通常右翼排头的一行为第一路, 以此类推。在指出纵队的行数时, 均称为“×路纵队”。 ☚ 列 翼 ☛ 路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原来专司督征运送地方财赋的各路转运使、兼理军民庶政的路变成为行政区划名。路下统州(府、军、监),州统县(军、监)的三级制。先后分全国为15、18、23、24路。南宋分为16路或17路。金分为17、19、20路。元代在全国分置行省,省下有路,路统府。明初废路为府。参阅谭其骧《中国历代政区概述》。 路lù❶道路。如:水路,公路,小路。 路 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宋,改唐的道为路,实行路、州(府)、县三级制。北宋时期,山东分属于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河北东路的辖区,下设25个州(府)、87个县。金代置山东东、西二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元朝首创行省、省下设路和直隶州、直隶府,路辖县和散州,实行省、路(州、府)、县(州)三级制。山东设7个路(济南路:驻历城县,辖11县2散州,益都路:驻益都县,辖18县8散州;济宁路:驻巨野县,辖12县3散州;东平路:驻须城县(今东平县),辖6县;河间路:驻陵州(今德州市),辖6县1散州;般阳路:驻淄川县,辖4县;东昌路:驻聊城县,辖5县),8个州,106个县和散州。明朝废路。 ☚ 甄磊 潍坊革命烈士陵园 ☛ 路lù ❶ (道路) road; way; path: 大 ~ broad road; highway; 公 ~ highway; 混凝土 ~ concrete road; 沥青 ~ asphalt road; 小 ~ path; trail; 铁 ~ railway; railroad 路road(Rd) 路政区名。宋太祖为革除唐末以至五代藩镇自擅财赋不上交中央的积弊,设诸道转运使,以掌握地方财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使原有统辖数州的节度使只统一州,于是军监与府州同列,其行政得直接于中央。而地方财政则委诸转运司,转运使或辖水路或司陆路,路之名始于此。路作为监理财政的临时区划,初无定制,如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有二十一路,七年(公元982年)有十九路,端拱二年(公元989年)有十八路,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减为十六路。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废除路名,地方行政复行二级制,然因全国府州军监多至三百余,遂利用转运使为中央与府州间的桥梁,令转运使于理财外兼理民刑监察等事。于是转运使逐渐演变为监临州县的长官,路于是也变成了行政区划,如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以后的道制。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始定全国为十五路,真宗时增为十八路,神宗时又增为二十三路。南宋时淮河以北土地为金所占,偏安江南,分全境为十六路。金承宋制,五京及十四总管府均有路的建制,共十九路。元于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之下设路,路领州、县或领府。文宗至顺中,全国共分一百八十五路,大都、上都两路设都总管府,其余各路设总管府。明代废。 路lù❶ 各gè甲骨文为会意字,上为“夂”(zhì,致,到也),代表脚;下为“口”,表示住所。意为有人从外面向住所走来。本义已消失,只有“客人”的“客”尚有若干本义的信息。作形容词、副词有时读作去声。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