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银行kuà guó yín hángтранснацион льный)банк跨国银行 跨国银行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分支和附属机构网,进行广泛的国际金融活动的大金融垄断组织。据联合国银行委员会的解释,凡一家银行同时在5个以上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或持有银行多数股权,就是跨国银行。据1980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调查,列为跨国银行的共有84家,其中美国22家,英国、日本各10家、法国7家、联邦德国、加拿大各5家、意大利、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各4家、比利时、瑞士、荷兰各3家。因而形成了美、日、西欧3个势力集团的跨国银行激烈争夺市场的局面。它们在国外的分支、附属机构共有4333个,分布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995个,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2338个。跨国银行主要从事以下五个方面的业务。(1) 消费者信贷业务。即向消费者提供贷款; (2) 商业银行业务。即向工商企业或政府进行巨额贷款; (3) 货币市场业务。即向其他银行或中间金融机构拆放或在公开证券市场投资; (4) 为国际货币提供信贷; (5) 其它业务,如外汇、租赁、代理保险、财务咨询和充当投资顾问等。少数跨国银行在国外还进行直接投资,而多数跨国银行则通过发行债券或充当中介人,参与长期的国际投资活动。 ☚ 跨国公司 跟单信用证 ☛ 跨国银行Transnational Bank亦称“多国银行”。在许多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网,跨国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大银行。按照联合国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银行是指至少在五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行或拥有掌握大部分股权的附属机构的银行。跨国银行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此外,还有货币市场业务以及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它拥有广泛的国际网络,从全球目标出发采用全球经营战略,并实行集中统一控制。跨国银行急剧发展有经济的、政治的乃至军事方面的原因,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并迅猛发展的跨国公司提供全球性金融服务是基本动因。它的迅速发展,在为自身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跨国银行 跨国银行transnational bank亦称“多国银行”。在许多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网,跨国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大银行。按照联合国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银行是指至少在五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行或拥有掌握大部分股权的附属机构的银行。跨国银行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此外,还有货币市场业务以及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它拥有广泛的国际网络,从全球目标出发采用全球经营战略,并实行集中统一控制。跨国银行急剧发展有经济的、政治的乃至军事方面的原因,但为“二战”以后出现并迅猛发展的跨国公司提供全球性金融服务是基本动因。它的迅速发展,在为自身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 中外合资银行 多国银行 ☛ 跨国银行 跨国银行亦称“多国银行”。跨国公司的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网,跨国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大金融垄断组织。 划分标准 在国际间,关于跨国银行的划分标准,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 ❶跨国银行是在至少两个国家内从事业务,并服从这些国家法律的银行。 ❷跨国银行就是那些经营全球性业务的银行。其业务范围可包括一般的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租赁、代理托收、咨询业务等。 ❸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确定的标准是,跨国银行是指至少在五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行或拥有掌握大部分股权的附属机构的存款银行。目前多采用第三种划分标准。 经营业务 当代跨国银行多数属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财团,是当代货币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承担者。跨国银行经营的业务项目以存放款业务为中心,但与国内银行业务相比,其范围要广泛得多。例如,美国商业银行在国内不能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但在国际间则不受此种限制。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调查,跨国银行的业务活动有:消费信贷,即向个人或家庭提供小额贷款;商业银行业务,即向工商企业或政府提供巨额贷款,这是跨国银行最主要的任务;货币市场业务,即向其他银行或中间金融机构拆放或在公开证券市场投资等。具体是: ❶短期借入或放出。70年代后期,这成为跨国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 ❷贸易信贷。即对进出口贸易提供短期信贷,这在历史上曾是跨国银行的主要业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地位有所下降。到70年代末,这类业务又趋于活跃。 ❸信托业务。即替客户管理资金,并代其进行直接或间接(证券)投资。 ❹投资银行业务。不少跨国银行在其全球网络中,都设有专门的投资银行机构,其业务范围从一般的投资咨询到安排债券的发行,最主要的业务是在一些国际债券市场和国内债券市场上,承购包销新发行的证券。1976年,在经营国际债券发行的25家主要承购银行中,有18家是跨国银行。 ❺外汇业务。大部分跨国银行兼营此项业务,有些跨国银行是专营此项业务的银行,如日本的东京银行。除上述外,跨国银行还普遍经营一些传统上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如保险和租赁等。上述业务并不是所有跨国银行的分支机构都办理,而只是少数最大的跨国银行才能提供的全面服务。以在伦敦各国银行所设的代表机构为例,从事货币市场活动和外汇交易的占91%,为贸易融通资金的占83%,承保国际债券发行的占25%,向各国提供咨询服务或参与兼并和收买企业活动的只占17%。 特征 跨国银行除经营范围极为广泛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❶拥有广泛的国际网络。跨国银行的国际网络一般由分行、拥有大部分股权的附属机构、联枝机构、经理处、代表办事处等组成。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在发达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十国集团”(又称“巴黎俱乐部”,其成员国有: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日本、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典)国家中,有一半在欧洲大陆,即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则主要集中在那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如拉美和亚太地区。 ❷从全球目标出发采用全球经营战略。全球性经营目标包括:促使其资产规模迅速增长,追求较高的信贷利润率,积极应付其他跨国银行的竞争,尽力防避风险。经营战略有三类:面向特定地区型战略;面向特定业务型战略;面向特定部门型战略。各银行视其具体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但是当某一行业或部门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时,与此密切相联的银行就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70年代以来,一些大的跨国银行改变单一的经营战略方式,出现了把几种经营战略结合起来,实行业务多样化、分散化的趋势。 ❸实行集中统一的控制。在股权控制方面,跨国银行对其海外机构,倾向于全部或大部分的控制。在人员配备方面,跨国银行的国外机构一般较多地依靠总行的派出人员。在国际活动方面,海外机构的活动范围和业务内容,都是根据整个银行的全球战略确定的,其重大业务决策,也是由总行控制。 发展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跨国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货币市场逐渐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金融中心。在这种形势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不但在本国国内利用国外代理行的关系来从事国际业务,而且直接到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为跨国公司的全球金融需求服务。促成跨国银行急剧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的、政治的,乃至军事方面的,但决定性原因是战后生产国际化,其中,为跨国公司提供全球性金融服务是基本动因。 70年代以来,跨国银行的业务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中、长期贷款得到发展,成为国际信贷的主要形式。但由于这种贷款数额大,风险增加,跨国银行从事这种信贷活动一般都通过组织“辛迪加”方式进行,即由一家银行经办或几家银行协办,组成十几家以至上百家银行参加的贷款团,每家银行承担一部分。参加银行可以分得利息收入,经办银行还可得一笔经办费。现因国际债务危机的影响,这种信贷业务有所下降。 跨国银行的金融实力越来越雄厚,据1989年8月美国《幸福》杂志统计,世界上50家最大的一跨国银行其资产总和为8.2万亿美元,比美国、英国、巴西、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还多。就各国跨国银行的金融实力来看,以往若干年来,美国的跨国银行在数量上和实力上一直占绝对优势。但进入6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跨国银行也得到迅猛发展。据1980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调查,1975年和1978年的跨国银行均为84家,其中美国22家,英国10家, 日本10家,法国7家,联邦德国和加拿大各5家,意大利、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各4家,比利时、瑞士、荷兰各3家,另有8个国家和地区各1家。按资产计算,列为前10名的是:美国的美洲银行、花旗银行,法国的巴黎国民银行、里昂信贷银行,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国民威斯特银行, 日本的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联邦德国的德意志联邦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但据1989年美国《幸福》杂志8月号发表的最新统计数字,按资产计算,在世界50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中日本占了绝对优势,有23家入选,囊括了前9名,美国只有4家银行,欧洲有20家银行,而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却无一家银行。列于第1位到第9位的是日本的第一劝业银行、住友银行、富士银行等9家大银行,第10位的是法国的农业信贷银行,美国最大的花旗银行排在第12位。中国银行排在第26位。美国银行规模缩小除政治、经济等方面原因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即70年代后期,美国在一些国家对其跨国银行在全球网络的控制等方面,提出“非集中化”和“权力下放”等反垄断政策,有意限制跨国银行的规模。在上述50家大银行中,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银行的利润率普遍很高,高于大多数日本银行。 跨国银行的迅速扩展,使各国银行获取了巨额利润。据报道,美国花旗银行的利润来自国外业务部分已占70%以上。同时,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客观上它们不但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对调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也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银行也已开始办理跨国信贷业务。中国银行在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发行有价证券和经营存贷款等业务。 ☚ 公私合营银行 多国银行 ☛ 跨国银行 跨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亦称多国银行。它们多属于发达国家的垄断财团,是当代货币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承担者。跨国银行既是资本主义对外经济扩张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国际化的产物。跨国银行经营的业务项目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向工商企业或政府进行巨额贷款。(2)消费者信贷业务,主要向个人或家庭提供小额贷款。(3)货币市场方面的业务,主要向其他银行或中间金融机构拆放或在公开证券市场投资。(4)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一般是提供进出口信贷。(5)财务管理业务,主要是经管别人的资金,经办外汇市场交易,充当投资顾问等。有的银行还承担一些与银行并没有直接关联的业务,如租赁、保险等。上述业务并不是所有跨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子公司都能办,只是少数最大的跨国银行才能提供所谓全面服务。由于当前仍以欧洲货币市场为中心,因此,各国跨国银行的业务活动也都以欧洲货币市场为主要阵地。跨国银行的主要特点:(1) 拥有广泛的国际网络。(2) 经营广泛的国际业务。(3) 从全球目标出发采用全球经营战略。(4) 实行集中统一的控制。 ☚ 国家风险 卢森堡金融市场 ☛ 跨国银行 跨国银行Transnational Bank以跨国经营货币信贷业务为主,并在国外拥有分行或附属机构的银行。它与其它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凭借现代电讯设备和运输工具把一些重要的金融中心联结在一起,使金融资本的势力伸向世界各地。它与跨国工业公司关系十分密切,它利用自身庞大的金融资产和遍布世界各地的信贷网络为跨国工业公司融资,成为跨国工业公司国外投资和业务经营的金融支柱。跨国银行具有如下特征:(1)拥有广泛的国际网络,一般由分行、拥有大部分股权的附属机构、代表办事处组成;(2)经营业务广泛,涉及金融业的各个领域;(3)执行全球战略(参见全球战略)。 ☚ 多国公司 跨国公司 ☛ 跨国银行 跨国银行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设有分支和附属机构、具有大金融垄断性质的银行。按照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定义,必须在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国家里拥有多数股份的分支、附属机构的银行,才称为跨国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银行大量出现,以美国最为突出。目前美国的大银行都已发展成跨国银行。欧洲的跨国银行多以银行团的形式出现。 ☚ 非会员银行 银团银行 ☛ 00002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