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一作趺蹶。指一种行动障碍的病证。多因太阳经脉受伤所致。《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 “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此太阳经伤也。”《金匮要略浅注》卷八: “得病因跌而致蹶,其人但能前步而不能后却。”
趺蹶
趺蹶,是指足背动作不便的行路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的一种病证。又称胕蹷。趺蹶,出《金匮要略》。如说:“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又《淮南子·精神》:“形劳而不休则蹶。”《吕氏春秋》也有:“多阴则蹷,处足则为痿、为蹷。”等记载。
本病多因足部劳动太过,或跌伤后足背受损,或为扎针伤腨的后遗症,如《金匮玉函经补注》:“针刺遂伤其经,因针扎伤太阳经脉也。”人体经络分布,阳明经脉行身之前,太阳经脉行身之后。太阳经脉下贯腨内,因其受伤,故但能前而不能却。《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趺蹶,症见走路时,足能向前移,难向后却,患者足背运动障碍,行动蹒跚,不能正常地走路,是由于过劳,受伤或误治等,太阳经脉受损所致。治宜活血通络。方用四物汤加木瓜、牛膝等。亦可用针刺法审证取穴。并可参见痹证处理。如跌打损伤而致病者,应结合伤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