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足针疗法是指针刺足部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临床操作时,应先用温水浸泡足部或以酒精反复擦拭,促使较厚的足底皮肤软化,减轻进针疼痛,并可清洁消毒,避免感染。选定部位后,快速进针,应注意不要刺伤骨膜,给予中强刺激,留针5~15分钟,可据情加用电针等刺激。本法适于神经衰弱、失眠、头痛、腰腿痛、三叉神经痛等。
足针疗法穴位表 穴号 | 位 置 | 针刺方法 | 主 治 | 1 | 在外踝与内踝连线足底之中点 | 直刺或斜向下刺0.5~1寸 | 神经衰弱,癔病,失眠,低血压 | 2 | 足跟后缘正中线前5寸外1寸 | 直刺或向内透刺0.5~1寸 | 失眠,癔病,神经衰弱 | 3 | 足跟后缘正中线前4寸外旁1.5寸 | 直刺或斜刺向下1~1.5寸 | 坐骨神经痛,腰腿痛 | 4 | 在足跟后缘正中线直上5寸 | 直刺或斜刺0.5~1寸 | 失眠,黄疸型肝炎,哮喘,大脑发育不全 | 5 | 足跟后缘正中线前5寸,内旁1寸 | 直刺或向下透刺1~1.5寸 | 痢疾,腹泻 | 8 | 5号穴前1寸 | 同上 | 痢疾,腹泻 | 10 | 足底三、四趾间后3寸 | 直刺或斜刺向内1.5寸 | 腹痛,急慢性胃肠炎、痛经 | 11 | 足底拇趾与次趾间直后3寸 | 直刺1寸 | 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 |
续表 穴号 | 位 置 | 针刺方法 | 主 治 | 13 | 足底第四趾跟后3寸 | 斜向下刺或直刺0.5~1寸 | 坐骨神经痛,荨麻疹,肩痛 | 14 | 足底小趾后1寸 | 斜向下刺或直刺0.5~1寸 | 牙痛 | 15 | 解溪穴下0.5寸两旁凹陷中 | 透刺或斜向上下刺0.5~1寸 | 腰腿痛,腓肠肌痉挛 | 17 | 解溪穴下2.5寸 | 直刺或点刺0.1~0.5寸 | 心绞痛,哮喘,感冒 | 19 | 足内侧舟骨突起上凹陷中 | 直刺0.5寸 | 高血压,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 | 20 | 足背第二、三趾间后3寸 | 直刺或斜向上刺2寸 | 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 21 | 在足临泣与地五会连线的中点 | 直刺或斜刺0.5~1寸 | 坐骨神经痛,腮腺炎,扁桃体炎 | 23 | 足背三、四趾间后2寸 | 直刺或斜刺1.5寸 | 落枕 | 25 | 足背第一跖骨底内前凹陷中 | 斜刺或直刺1~2寸 | 急性腰扭伤 | 26 | 行间与太冲穴连线的中点 | 直刺或斜向上刺1~2寸 | 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 | 27 | 伸拇长肌腱内侧跖趾关节处 | 点刺或浅刺0.1~0.5寸 | 同上及湿疹,荨麻疹 | 29 | 在内踝正中直下2寸处 | 直刺或横刺1~2寸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30 | 在内侧舟骨突起下后凹陷中 | 直刺1寸 | 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附件炎 | 34 | 太白与公孙穴连线的中点 | 横刺1~2寸 | 癫痫,癔病,神经衰弱 | 35 | 昆仑穴直上1寸处 | 横刺或斜刺向上1~2寸 | 坐骨神经痛,头痛,腹痛 | 44 | 十趾第一横纹中点 | 横刺或斜刺向下0.5寸 | 遗尿、尿频 | 45 | 足底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 | 直刺0.5~1寸 | 牙痛 | 46 | 第二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 | 点刺0.1~0.3寸 | 头痛 | 47 | 第三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 | 点刺0.1~0.3寸 | 头痛 | 48 | 第四趾的第二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 | 点刺0.1~0.3寸 | 头痛 | 49 | 足底后缘正中线直上1寸 | 直刺0.5寸 | 感冒,头痛,上颌窦炎,鼻炎 | 50 | 1号穴内旁1寸 | 直刺或斜刺0.5~1.5寸 | 三叉神经痛 | 51 | 3号穴直后1寸 | 直刺0.5寸 | 肋间神经痛,胸痛,胸闷 | 注: ❶足跟后缘与中趾跟部连线折为10寸。
❷内、外踝中点与足底板平线各折为3寸。
❸掌面第跖趾关节赤白肉际处与第五跖趾关节赤白肉际处连线横为5寸。
❹足背同上。
❺足跟部横折为3寸。足针疗法foot puncturing therapy 足针疗法zú zhēn liáo fǎfoot-acupuncture thera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