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背游离皮瓣移植
足背皮瓣取自足背皮肤。足背皮瓣的血供主要来自足背动脉,从此动脉发出的皮支非常细小,而且沿深筋膜下向两侧走一段距离后才穿出深筋膜进入皮下组织内,根据这一解剖特点,当形成游离皮瓣时,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操作,保证这些细小的血管分支不与皮瓣分离,否则皮瓣将坏死,此皮瓣首先由O’Brien (1973)等描述,在国内张涤生等于1978年用于临床获得成功。
足背动脉前端至第1跖骨间隙近端分为第1跖骨背动脉及足底深支。因此,距足背动脉搏动远端二横指处可作为皮瓣的远端界限。由于足背动脉是胫前动脉的延续,故皮瓣的近端可略长些。一般说来,以足背动脉为中心,整个足背皮肤均可形成皮瓣,而且较为安全。由于第1跖骨背动脉多数位于骨间肌内,很少有分支布于皮内,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此动脉多数需切断结扎,致足背皮瓣的远半血供依靠近半供应,故解剖和游离皮瓣时,必需保证来自足背动脉的近半皮瓣的血供。足背动脉外径1.5~3.74mm,平均2.39mm,大隐静脉为2.5~4.74mm,平均3.51mm。由于足背皮肤薄而厚度均匀,耐磨擦、耐压性能较好,移植时又可缝接布于其内的腓浅神经,故最适于修复手部、足跟和足底部位的皮肤缺损。位于足背皮肤深部肌肉、肌腱和跖骨的血液供应均来自足背动脉和跖骨背动脉,故可形成包括这些组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织的复合皮瓣,以修复手部的复合组织缺损。常用的足背复合皮瓣为:神经皮瓣、肌皮瓣、腱皮瓣、骨皮瓣,以及神经-肌腱-骨胳皮瓣等,亦可将第2、3足趾带下,形成肌腱-关节皮瓣,以修复手部包括掌指关节在内的复合组织缺损。这类皮瓣,杨东岳自1978年起,已先后用于临床获得成功,其中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皮瓣属首先成功。
手术要点是,以足背动脉为纵轴,画出所需皮瓣面积。内侧界必须超出大隐静脉,以使其包于皮瓣内。切开皮瓣近端的皮肤,以显露足背动脉、足背的静脉、腓浅神经及其分支以及大隐静脉。
切开皮瓣内外侧皮肤,直至骨膜或韧带表面。先切开皮肤,再切开深筋膜,并立即将皮肤和深筋膜作暂时性间断缝合,以保护布向皮瓣的细小动脉分支免遭牵拉而受伤。为了同样理由,可将拇短伸肌包括在皮瓣内,但是,也可以将其切断,仔细地抽出,而不影响皮瓣的血供。需过切边缝,否则深筋膜难于辨认。在皮瓣近端,游离该皮瓣的血管和神经。如果需要,可另作附加切口,和纵行切开小腿十字韧带,以切取足够长度的血管和神经。
切开皮瓣的远端皮肤,切断结扎跖背静脉,直达骨间肌表面,从皮瓣远端渐次向近端解剖,掀起整个皮瓣。根据需要,可将位于皮瓣深部的肌肉、肌腱、跖骨、跖趾关节或趾关节带下,这些组织的一种或几种,形成复合皮瓣。待受皮区准备就绪后即可切断皮瓣的血管,使其离体而进行移植。若为单纯足背皮瓣,即在手术显微镜下缝合血管,若为复合皮瓣,需将跖骨或关节移植内固定后再缝接血管,之后再缝接肌腱、肌肉或神经等组织,术后需固定3~8周。足背创面需用中厚皮片修复。但因创面软组织较少,如不能全部成活,因而创面愈合较迟,或形成瘢痕,影响足的一定功能,故选用此皮瓣时,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