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肝足厥陰之脈”、“足厥陰”、“足厥陰肝經”。經脈名。爲十二經脈之一。其循行路綫,起於大趾背毫毛部,沿足背内側,上小腿内側離内踝八寸處交出足太陽之後,上膝膕內側,沿大腿内側入陰毛部,繞陰器,至小腹,夾胃,屬肝絡膽,上膈,布脅肋,沿喉嚨之後入鼻咽部,連目系,向上出於額部,與督脈交於顛。一支從目系下頰里,繞唇内,一支從肝分出,過横膈,向上流注於肺。其主要病候爲脅痛,胸悶,疝氣,小腹腫,頭痛眩暈,嘔吐泄瀉,遺尿,癃閉等。始見於先秦典籍。參閲《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足臂陰陽脈灸經》、《靈樞經·經脈》、《針灸集成》。

肝經循行圖
(《醫宗金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