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越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越窑

越窑

唐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此地古属越州,故名。瓷色由青中带黄改进为清水般的湖绿色,且造型美观,绘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形,著称当时,远销海外。唐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赞道: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此诗句成为咏瓷器的千古名句。

☚ 蜀窑   宋代瓷窑 ☛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貨物招幌部 > 陶瓷 > 越窯
越窯  yuèyáo

唐至宋初著名瓷窰。盛於中唐至五代。産品爲青瓷,器形有碗、盤、盞、洗、碟、瓶、缽、壺等。胎質細腻,釉層增厚,克服了南北朝時剥釉現象。釉色初泛黄,後渐呈清水般之湖緑,滋潤光亮,如冰似玉,有以“千峰翠色”相喻者。五代時爲錢氏壟斷,產品更趨精美,時稱“秘色瓷”。入北宋因龍泉窯興起而漸衰,南宋停燒。唐·陸龜蒙《秋色越品》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清·朱琰《陶録》:“錢氏有國時,命於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其色似越窯器,而清亮過之。”

越窑

地处越州,故称“越窑”。制瓷窑场主要集中在上虞、余姚、宁波和慈溪。此外在诸暨、绍兴、镇海、奉化、临海、黄岩等地也相继建立窑场,以满足生产需要。越窑自东汉、魏、晋、南北朝(25~589)以来,一直烧制青瓷。到唐代(618~907),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其胎骨制作,圆形器皿均用陶轮拉坯成形,胎壁厚薄均匀,器形规整完美;另外,还采用拍片、模印、雕镂、手捏等多种成形方法。器物造型除碗、盏、钵、壶、罐等器皿用传统器形外,还采用动植物形象制作器形,如熊形灯、鸡头壶、蛙形盂、莲花罐、荷叶碗、海棠碗等;有的还吸取外来器物的造型。在装饰上,采用刻、划和堆贴等手法,在瓷胎上堆贴花纹,在碗内底画生动活泼的双蝶、双凤、云鹤等纹样,碗外壁刻以流动的水波纹,构图简练,线条流畅、洒脱,使器物更加精美。越窑青瓷,胎质薄而坚致,釉色温润,如玉类冰。五代(907~960)吴越王钱氏命令越窑烧制青瓷,作为御用及贡品,庶民不得使用,称“秘色瓷”。钱氏进贡瓷器,动辄上万件。后来进贡1次竟达10多万件。

越窑

010 越窑

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也称“秘色窑”。越窑青瓷异常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瓯”,许浑的“越瓯秋水澄”,皮日休的“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更有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勾勒出越窑瓷器的风姿。釉色 “类冰”、“类玉”,并有划花、刻花和雕塑、镂空等装饰,以鹦鹉、蝴蝶、云龙、鸾凤、花卉及人物图案为常见。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而越窑亦为“官窑”,烧制宫廷瓷器。此时为越窑的鼎盛时期。

☚ 八大瓷系   邢窑 ☛
越窑

越窑

也称为“秘色窑”,建在今浙江省绍兴、上虞、余姚一带。古时烧造瓷器的窑场分布于此,形成了比较集中的产地,因唐代时其地属越州,故通称为越窑。已发现多处古窑址,以东晋时期为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达到很精美的地步。五代时是越窑的鼎盛时期,以烧造独具风格的秘色瓷称著于世,其产品特点是釉色青中泛灰蓝色,哑光,给人以玉的质感。唐代诗人陆龟蒙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对秘色瓷最为形象的描述。五代余姚窑场是吴越钱氏烧贡瓷的主要窑场,其造型多为杯、盘、碗、壶、瓶、托等日用器皿,多以刻花装饰。纹饰题材以山水、走兽、花鸟、草虫、花卉、人物多见,其釉色纯正,刻花的刀法娴熟,工艺精良,是越窑产品中的上乘之作。吴越降宋后,瓷器产量渐少。宋之后越窑渐衰。

☚ 陶瓷装饰   邢窑 ☛
越窑

越窑

亦称越州窑,形成于唐代的一个具有相同风格的庞大青瓷烧造体系,其地域不限于唐代越州所辖之浙江绍兴、上虞、余姚,在明州 (今宁波)、州 (今临海、黄岩) 等地也有越窑青瓷,但因越州之瓷窑产品有似玉类冰之美,故名越窑。越地烧造青瓷始于商周,下至宋代,而唐、五代为越窑的鼎盛时期。越窑青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质匀润,釉色柔美,青翠似玉。因其质地优良,朝廷还设官督造宫廷用品,因之又另有秘色瓷之称。唐代陆龟蒙曾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越窑秘色瓷的釉色特点。五代余姚窑是钱越统治者烧造贡器的主要窑场,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大,每次供奉的青瓷少则万余,多达十四万件。越窑青瓷造形多为杯、盘、碗、碟、瓶、壶等日用器具。唐以前多为单一的青釉,五代以后多以刻花或釉下褐彩装饰。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等,纹样有动植物、山水、人物、神仙等。宋代越窑逐渐衰落,其造瓷地位为汝、钧、定诸窑取而代之。

☚ 官窑   定窑 ☛

越窑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南方青瓷窑。窑址分布于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其地古属越州,故名。越窑烧造青瓷的历史很早,其盛烧于唐、五代和北宋初期。唐代中国瓷业生产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窑是“南青”的代表。陆羽《茶经》称其产品“类冰”、“类玉”,列于诸窑之首。其唐末、五代之际产品被称为“秘色”瓷,并成为贡品。越窑瓷器在唐宋时期不但畅销国内,还大量运销到国外,除日本及东南亚外,还远销到西亚、东、北非洲各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