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越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越橘blueberry

杜鹃花科越橘属蜜源植物的统称。中国南方山区夏季蜜源植物。主要有短尾越橘(Vaccinium carlesii Dunn.)。别名杨米饭。常绿灌木。高1~2米,多分枝,叶革质,卵状矩圆形,总状花序腋生,小叶钟形。蜜腺位于花冠管内基部。浆果球形。(见图)
越橘分布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酸性土壤,多生在海拔200~1000米的低山丘陵、灌丛、向阳山坡等处。5~6月开花,花期15~20天,单花泌蜜量达2~3微升,并有花粉,蜜蜂频繁采集。在江西中部地区,丰收年一群蜂可采蜜30~40千克。因开花期逢雨季,不稳产,一般年份一群蜂可产蜜10~20千克。蜜浓度较低,呈红棕色。

越橘


本属植物中国有47种。其中的乌鸦果,在云南一群蜂可产蜜5~10千克;乌饭树,在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可以生产少量蜂蜜。

越橘blueberry

石楠科越橘属, 多年生落叶或常绿果树, 灌木。学名Vaccinium spp.。
起源与分布 越橘属约有130种以上,分布于北半球从北极到热带高山地区。中国约有20余种, 广泛分布于东北及西南山区。世界越橘栽培历史较短, 1906年始于美国, 其后荷兰、加拿大、德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英国、芬兰、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苏联、新西兰、日本等国相继栽种。1984年中国引进栽培品种试栽。
特征与特性 因种而异。重要的种有: 兔眼越橘(V.ashei Reade), 高3~10米; 狭叶越橘 (矮丛越橘)(V. angustifolium Ait. ), 高0.2~0.6米; 澳洲越橘(高丛越橘)(V.australe L.), 高2~5米;蔓越橘(V. oxycoccus L.), 伏地蔓生。
叶互生, 近椭圆形, 有短柄, 全缘或有锯齿。花腋生或顶生, 单生或成总状花序; 两性花。浆果近圆形, 直径多为0.5~2厘米, 蓝黑或深红色; 内含多数种子, 果顶常有宿萼。
在1年生枝上形成花芽, 为混合芽, 第二年抽枝后开花结果。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蔓越橘6月至7月开花, 9月至11月果实成熟。
高丛越橘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地区。对温度要求近似桃,生长季不能短于160天。越冬要求7℃以下的需冷量不少于650~850小时,在-29℃会受冻害。夏季高温干旱对生长不利。兔眼越橘适应近于亚热带气候, 越冬需冷量为250小时,-27℃可使许多品种严重受害。比高丛越橘耐旱、耐热, 可在丘陵山地生长。矮丛越橘喜冷凉湿润气候, 耐寒性很强, 可耐-40℃左右低温。不耐旱。高丛越橘和矮丛越橘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严格, 最适范围为pH值4.3~4.8;兔眼越橘则反应不敏感。
主要品种 ❶高丛类越橘中有泽西(Jersey)、科维尔 (Coville)、蓝丰(Bluecrop)、蓝光(Blueray)、沃尔考特(Wolcott)、伯克雷(Berkeley)等;
❷兔眼越橘有伍达德 (Woodard)、蒂芙蓝(Tifblue)、乡铃(Homebell)、蓝秀 (Bluebelle)、布列特蓝(Bri-teblue)等;
❸矮丛类越橘有奥古斯塔(Augusta)、布隆斯威克(Brunswick)、奇尼托(Chigneeto)、北蓝(Northblue)、北天(Northsky)等;
❹蔓越橘类中有赛尔斯(Searles)、贝克维斯(Beckwith)、麦克法林(Mcfarlin)、斯蒂文斯(Stivens)、伯格曼(Bergman)等。
栽培技术要点 主要有: ❶繁殖。高丛越橘主要用硬枝扦插法繁殖, 在22~25℃条件下30~50天即可生根, 然后移到露地苗圃培育成苗。兔眼越橘易萌根蘖, 常用分株法繁殖。硬枝扦插生根困难, 在雾条件下绿枝扦插效果较好。矮丛越橘和蔓越橘根茎发达,容易生根, 可剪段扦插。
❷建园。宜选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酸性较强、湿度较大的地带建园。栽植距离因树种而异。兔眼越橘自花不孕,必须配置授粉品种。
❸修剪。直立生长品种应适当疏去中心枝, 树势开张品种宜剪去下垂枝。通常剪去弱枝和衰老枝。矮丛越橘在连续收获两年后, 将地上部放火烧掉, 翌年春季从地表再生新枝,当年形成花芽下年结果, 称为火剪。
❹土壤管理。常采用清耕法。越橘根浅, 宜浅耕。氮、磷、钾的施肥比例是1:1:1或1:2:1, 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按有效成分每公顷施氮60千克, 磷120千克、钾60千克。
❺病虫防治。主要有殭果病、白粉病、茎腐病、腐烂病、矮化病、根瘤线虫、剑形线虫、越橘蛆、越橘花象虫、越橘夜盗虫、越橘芽螨。防治方法是严格检疫,栽植无病虫苗木; 及时拔除病株, 防止蔓延;保护天敌; 喷杀菌、杀虫剂。
❻野生越橘林的人工抚育。中国目前加工利用的越橘主要是东北长白山、大兴安岭野生的笃斯越橘(V. uliginosum L.)和越橘(V. vitisidaea L. ) (见图)。越橘林多集中成片, 可采取清除丛间或丛内杂木, 匀苗补缺, 更新老株, 化学除草等措施,保护资源, 提高产量。
❼采收。鲜食用越橘多为人工采收,加工用如美国则常由机械采收。

越 橘
1. 果枝; 2. 花; 3. 种子


经济价值 浆果维生素及糖酸含量均丰富, 具有特殊风味,除鲜食外,可制清凉饮料以及果酒、果酱等。冬季冷冻后远销各地供鲜食。常绿越橘可供观赏。大兴安岭一带多取其叶代茶饮。

越橘cowberry

Vaccinium vitis-idaea,别名牙疙瘩、红豆。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小灌木。染色体数2n=2x=24,34。高7~15(20)cm。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2cm,上部具微波状锯齿或全缘,稍反卷。花2~8朵成顶生短总状花序,稍下垂,花冠钟形,径约5mm,白色或淡红色;花期6~7月。浆果球形,红色;果期8月。产中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及新疆等地,俄罗斯、蒙古、朝鲜半岛、日本、北欧及北美也有。耐阴,喜凉爽湿润气候,适生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在泥炭土地带生长良好。播种或分株繁殖。越橘植株矮小,枝叶密集,果实鲜红,园林中可用作地被,也可作盆景材料。果实可食。同属常见栽培的有笃斯越橘(V. uliginosum),落叶小灌木,高15~80(100)cm。叶倒卵形,长1~2.5(3)cm。果黑紫色。

越橘cowberry

Vaccinium vitisidaea L.,又称牙疙疸。杜鹃花科,越橘属(乌饭树属)。常绿小灌木。2n=24,48。生于亚寒带针叶林内。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和东北;俄罗斯、蒙古、北欧、北美也有分布。地下茎长,匍匐;茎被白色微柔毛。小枝灰褐色。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边缘有细睫毛;叶柄长,有白毛。总状花序含2~3朵花;花萼钟状,4裂;花冠钟形,4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枚,花药上方有两个长形突起;子房下位,5室。浆果球形,红色,味酸可生食或酿酒、制果酱;叶可代茶,药用于尿道消毒剂;种子可榨油;又可作盆景栽培,供观赏。

越橘

越橘

越橘科常绿矮生灌木。又称红豆、牙疙瘩。高约10cm,被灰白色柔毛。叶椭圆形,长0.7~2cm,宽4~8mm,先端圆,基部楔形。总状花序,具花2~8朵,顶生,稍下垂。花冠钟状,花白色或淡红色,长5mm。果球形,鲜红色,径约7mm。花期6月,果期10月,产内蒙古、黑龙江、吉林针叶林和高山苔原带上,常呈群落生长。越橘果实含糖9.7%,有机酸2.0%。与越橘同一生境的笃斯越橘,又称甸果。落叶灌木,高1m,叶倒卵形、椭圆形。分枝多。花1~2朵腋生,花冠坛状,下垂,绿白色,果扁球形,径约1cm,蓝黑色,被白粉。鲜果出汁率80%,含糖6%~11%,有机酸2%~3%,供鲜食、加工果酒和清凉饮料和提取色素。越橘属30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林地中。中国80余种,西南山区种类较多。

越橘

越橘

产于安图。叶中含有较多的熊果甙、单宁。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海离酸、安息香酸鞣酸。叶药用,治尿道疾患,利尿、防腐、治淋;浆果味酸,可生食;浆果汁酿酒、制果酱。

☚ 叶赫山楂   草原红牛 ☛

越橘

blueberry


越橘

blueberr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