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建南宋
中原政权重建的历史事迹。赵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宋代给他的谥号为仁宪孝皇帝,庙号为高宗。宣和年间封爵为康王,史称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 ( 《宋史·高宗纪》)。靖康元年 (1126),曾代表宋朝作为人质滞留金营,后被肃王换回。金军第二次攻汴,赵构出行议和,至磁州,被守臣及磁州民强行留住。不久,赵构到扬州,与耿南仲起河北兵入卫勤王,钦宗遣使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开大元帅府,拥兵万人,至汴京附近屯驻。靖康二年二月金俘虏徽、钦二帝,三月扶立大楚国,宋灭亡。不久金军北还。张邦昌派人至济州见赵构,耿南仲等豪帅劝赵构即帝位,宗泽也派人劝赵构即位,进言: “南京乃艺祖兴王之地,取四方中,漕运尤易。” (同上)赵构“遂决意趋应天”。元祐皇后颁布诏书,“俾帝嗣统”。张邦昌随后至应天府,此年五月,赵构即位,改元建炎,赦免大楚皇帝张邦昌等人,重建宋皇朝,史称南宋。登极以后,赵构无力与金人对抗,对政事略作调整,便下诏 “奉元祐太后如东南,六宫及卫士家属从行,朕当独留中原,与金决战” (同上)。随即又下诏书: “京师未可往,当巡幸东南” (同上)。此年冬季,赵构等人登舟南行,至扬州,时金军再度攻入中原,紧追在赵构之后,宋军与金军作战屡次失败,赵构很快退守杭州。苗传等发动兵变,赵构被迫移政柄给元祐太后,兵变平定后,太后才又下诏还政赵构,并垂帘听政,赵构再退至常州,不久,诏升杭州为临安府。此后南宋政权再也无力北上,直到南宋被元朝灭亡,一直偏处于江南一隅。赵构重建的宋朝继承了北宋皇朝的政治弊病,软弱无力,朝内大臣与将帅纷争不断,朝政日趋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