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赵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赵昱

赵昱1689—1747

原名殿昂,字功千,号谷林。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贡生。家富藏书,昱与其弟信旁抄博购,筑小山堂藏之,名闻一时。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与弟信并举博学鸿词,报罢。内阁学士李绂欲留昱共修“三《礼》”,昱以母老辞。归后读书自娱,筑春草园,有池馆之胜,与在杭诗人名流,如厉鹗、符曾、金农、丁敬、奚冈等觞咏其中。又与厉鹗等七人赋《南宋杂事诗》七百首,采据浩博,足资考据。昱诗多描写隐逸闲适生活,还有大量题赠唱和之作。其诗清疏淡雅,颇类中唐大历之作,如《九日过白云山房有感》:“风流耆旧远,尽日掩秋堂。野水落寒石,乱山低夕阳。白云从过眼,黄菊又初霜。空有琴书在,尘封已半床。”昱长于五言,用笔隽秀。《慧日峰访亦谙上人不值留题二首》、《甲辰上元前二日宴集南华堂用少陵〈雨过苏端〉韵简郑进士瀛洲》、《苦寒》等皆为其代表作品。昱在其园中主持唱和活动,对浙西诗派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著有《爱日堂集》。《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传》卷七一有传。杭世骏为作传。

☚ 符曾   卢见曾 ☛

赵昱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三九引《龙城录》:
 赵昱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城山,从事道士李珏。隋炀帝知其贤,征召不赴,督让益州太守臧賸强起。昱至京师,縻以上爵,不就,乞为蜀嘉州守。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日久,截没舟船,蜀江人患之。昱莅政五月,有小吏告昱,令使人往青城山置药,渡江溺死者,没舟航七百艘。昱大怒,率甲士千人及州属男子万人,夹江岸鼓噪,声震天地,昱乃持刀投水。顷,江水尽赤,石岩半崩,吼声如雷,昱左手执蛟首,左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顶戴,视为神明。隋末隐去,不知所终。后嘉陵涨溢,水势汹然,蜀人思昱。顷之,见昱青雾中骑白马,从数尊者,见于波面,扬鞭而过。舟人争呼之,遂没。蜀眉山守以闻,太宗封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岁时民疾病祷之,无不应。上皇幸蜀,加封为赤城王。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三九引《八闽通志》:
 宋真宗加封清源妙道真君。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三九引《常熟县志》:
 神赵昱立庙灌江,呼灌口二郎神。(宋) 开禧中和州寇警,守臣梦白袍神谓曰:“吾隋人赵昱也。默为子助,子当益奋。” 寇大创引去,和州始安,而江淮无恙。守臣以状闻,封为王。今本邑以神平水患,凡遇水旱,请祷辄应。神司水而炳灵司火云。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卷三:
 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犍为老蛟,春夏为害,其水汛涨,漂淹伤民。昱大怒,时五月间,设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余人,民万余人,夹江鼓噪,声振天地。昱持刀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 [崩],吼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时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圣是也。公斩蛟时年二十六岁。隋末天下大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因嘉州江水涨溢,蜀人见青雾中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乃昱也。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曰灌口二郎。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明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宋真宗朝,益州大乱,帝遣张乖崖入蜀治之。公诣祠下,求助于神,果克之,奏请于朝,追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


 

赵昱 (明刊 《列仙全传》)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三:

 (唐太宗时) 有道士羽衣褴褛,自言蜀中赵道士。有司具奏,拟是隋故将赵昱,曾平水患,封为神勇大将军,遣使致祭。
 《新搜神记·神考》“川主”条:
 《名胜志》: 隋青城人赵昱,与道士李旺游,屡征不起。后炀帝辟为嘉州守。时州有蛟患,昱令民临江鼓噪,与其七人仗剑披发,入水斩蛟,奋波而出,江水为赤,蛟患遂息。开皇间入山,踪迹云不复见。后运饷者见昱乘白马引白犬,偕一童子腰弓挟弹以游,俨若平生焉。唐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庙祀灌口。明皇幸蜀,封赤城王。宋张詠治蜀,蜀乱,屡得神助。蜀平事闻,封川主、清源妙道真君。按: 今灌县有赵公山,即公隐处也。元无名氏 《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 “孟秋行白帝之权,尚迟六日;中夏庆清源之圣,诞降九霄。易地权平,与天长久。恭惟清源真君,秀储仙洞,威振灵关。破浪兴妖,随显屠龙之手; 含沙射影,特彰斩蜃之功。佐泰山生死之司,护佛法慈悲之教。某恩蒙波润,泽遇河清,五十四州咸仰西川之主,亿千万岁永绥东土之民。”见《翰墨大全》。
 《清嘉录》 卷六 “六月·二郎神生日”条:
 是日 [六月二十四日],又为二郎神生日。患疡者拜祷于葑门内之庙。祀之必以白雄鸡。先夕,土人于庙中卖萤灯、荷花、泥婴者如市。蔡云 《吴歈》 云: “巧制萤灯赛练囊,摩睺罗市见昏黄。儿童消得炎无毒,葑水湾头谢二郎。”
 案: 宋高翥 《菊涧小集》 有《辇下酒行多祭二郎神及祠山神》诗云: “箫鼓喧天闹酒行,二郎赛罢赛张王。” 考皇甫汸《长洲志》及钱湘灵、陆灿 《常熟县志》 云:“赵真君名昱,灌州人,仕隋,大业为嘉州太守。有蛟患,入水斩之。卒后,嘉州人见雾中乘白马越流而过者,乃昱也。因立庙灌江,号灌口二郎神。宋真宗时进今封。邑中患疡者,祷之辄应。相传六月廿四日为神生辰,男女奔赴,以祈灵贶。” 褚人获 《坚瓠集》 云: “六月二十四日,为清源妙道真君诞辰。吴人祀之,必用白雄鸡,相传已久,不解其故。及阅陈藏器 《本草拾遗》 云: ‘白雄鸡生三年者,能为鬼神所役使。’ 吴人用祀真君,或亦山川不舍骍角之意。”

 《茶香室丛钞》卷一五:

 唐柳宗元 《龙城灵》 云: 赵昱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城山。炀帝拜为嘉州太守。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持刀入水,左手执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事为神。太宗文皇帝赐封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上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又封显应侯。昱斩蛟时年二十六。按此则灌口二郎神又似即赵昱矣。其年少而行二,与所谓二郎者颇合,岂后人失其传而误以为李冰之子邪!
 《 〈封神演义〉 漫谈》:
 另一个说法,二郎神是赵昱。成都青城山自汉以来是道教的圣地,道教徒不能容忍毗沙门天王的二郎独健在这一带割据,遂抬出一个赵昱进行偷换。这个说法起源不晚,但不如李冰次子顺理成章,所以宋仁宗承认后者。宋真宗时封赵昱为清源妙道真君。赵昱是灌口二郎,流行于民间,宋元明人小说戏曲中没有说灌口二郎是李冰次子的。元明人杂剧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灌口二郎斩健蛟》 所演的二郎都是赵昱。
 [案] 赵昱,是道教捧起来的二郎神。始见于署名柳宗元的《龙城录》。该书虽伪,宋时已有,则赵昱传说之起源不会太晚,当与李二郎同时。《龙城录》 述其神迹,谓于江中斩蛟,其故事显从李冰斗江神衍化而来。官方并未承认其为二郎神,宋真宗封其为真君。然自宋至明,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多以其为二郎神。关于赵昱的传说,对二郎神形象的完成有重要影响。如 《封神演义》 有杨戬收梅山七怪故事,《西游记》 称杨二郎手下有梅山七兄弟,皆源自赵昱故事中的梅山七圣。
赵昱

赵昱

民间所敬之神。又称“二郎神”。是由道教捧起来的一位二郎神,在民间传说中的诸位二郎神中有一定影响。赵昱之神迹,始见于《龙城录》,起源不会太晚,当于“李二郎”同时。传说赵昱乃隋朝人,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时河内有老蛟为患,漂淹伤民。昱大怒,设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余人,民万余人,夹江鼓噪,声振天地。昱持刀入水,斩蛟首而出。时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圣也。隋末天下大乱,昱隐去,不知所终。后因嘉州江水涨溢,蜀人见青雾中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乃昱也。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观其事迹,显系由李冰斗江神衍化而来。官方并未承认其为二郎神,宋真宗封其为“清源妙道真君”。然自宋至明,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多以其为二郎神。关于赵昱的传说,对二郎神形象的完成有重要影响。如《封神演义》有杨戬收梅山七怪故事,《西游记》称杨二郎手下有梅山七兄弟,皆源自赵昱故事中的梅山七圣。参见“李冰”、“李二郎”、“二郎神”。

☚ 李二郎   清源妙道真君 ☛

赵昱1689~1747Zhao Yu

bibliophile and poet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Poetry Manuscripts of Loving Sun Hall,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