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赵充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名将。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后徙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北)。少学兵法,善射骑,有谋略,熟悉匈奴、羌人情况。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被围,他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阵,引脱大军,身被二十余创,因功被武帝召见,拜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将兵至武都平定氐人反叛,他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率兵击定之。又在同匈奴作战时俘获西祁王,累迁中郎将、后将军、兼衡水都尉、后与大将军霍光等拥立宣帝,封营平侯,任后将军兼少府。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以七十余岁高龄率军前往金城,抗御西羌贵族的军事骚扰。到达金城郡西部都尉府后,了解到西羌中的䍐羌对汉朝没有侵犯,真正掠边攻杀汉将的仅先零羌一支。因此多次上书陈述己见,主张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在争得宣帝同意后,率兵进入先零,乘机发动突袭,大败先零部众,获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辆。接着率军至䍐羌进行安抚。其后一、二年,先零羌相继降汉,他乃振旅而还。平羌作战时,曾于西北屯田,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开发。后告老退休,但朝廷每有边关大事,仍向其征问筹策。甘露三年(前49年),宣帝追念功臣,令画工摹肖绘之于未央宫麒麟阁,他以功德名列第四。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名将。字翁孙,陕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徙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初为骑士,以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通晓兵法,熟知周边各族事务。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还军途中被匈奴大军包围。他率壮士百余人突击,受伤二十余处,李广利军得以解围。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以护军都尉参与镇压武都氐之反抗;迁中郎将,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征还,迁水衡都尉,曾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兼水衡都尉;参与大将军霍光定册立宣帝,封营平侯。本始三年,以蒲类将军出塞一千八百余里,击匈奴;还,为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汉行视诸羌使者义渠安国擅杀先零羌贵族及其部民千余人,导致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反汉,攻城邑,杀长吏。他不顾年高主动请战,率兵赴金城(今甘肃永靖西北)击西羌。进军途中,他远斥候,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持重,爱士卒。军抵前线,羌兵数挑战,他坚守不出。同时,释放曾被留作人质的羌、幵部贵族,以招降其部人,瓦解诸羌联盟。酒泉太守辛武贤及朝中公卿,主张乘大兵已集,立即向羌、幵部进攻。他认为大军不可轻出,主要打击对象应是反汉之主谋先零羌。经宣帝同意,他进兵至先零羌居地,斩杀、招降五百余人,羌赴水溺死者数百人。兵至地,他禁止士兵焚烧聚落,不许士兵到其田中割草、放牧,地不战而服。他又上书力陈罢兵屯田之利。主张“贵谋而贱战”,强调“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指出留屯以为武备,可达到以逸待劳,使敌自行瓦解之目的;而罢骑兵又可大省军费,早息徭役,安定内地人民。他的建议终于被宣帝采纳,为公卿理解。辛武贤等也发动攻势,招降四千余人,斩杀二千余人。宣帝遂下诏罢兵,只留他率部屯田。翌年,在诸羌死伤甚多,大部投降之情况下,他才罢屯兵,振旅而还,不久。诸羌杀先零羌首领犹非、杨玉,诸羌悉定。后他以年老辞官,但朝廷每遇有关少数民族重要事务或军机大事,仍常征询他的意见。甘露二年卒。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名将,陕西人。天汉二年(前99),随李广利北征匈奴,与右贤王大战于天山(今蒙古高原的杭爱山东段),因功升为中郎将。后又封为营平侯。以70岁高龄,平定先零羌等的骚乱,在湟中(今青海东北部)屯田守边。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名将,军事家。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人。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者补羽林。勇谋兼备,精通兵法,熟谙边关诸羌、匈奴之事。汉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以大将军护军都尉领兵平定氐族贵族叛乱,迁中郎将,率军屯上谷。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后与大将军霍光册定尊立宣帝,封营平侯。本始中(前72—前71),为蒲类将军出征匈奴,斩数百级。匈奴发十万大军入寇,朝廷派充国总领四万余骑屯驻缘边九郡,单于闻声而退。元康三年(前63),先零羌豪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释仇结盟,汉朝廷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行视诸羌,以发其谋。安国处置失当,诸降羌及归义羌杨玉等背汉犯塞,于神爵元年(前61)春,直抵浩亹。时充国年已70余,主动请战,备陈方略,上许之。乃统万骑,抢先穿过金城三峡,占领有利地形落都,并数次上奏朝廷,力排众议,采取分化政策,获胜。后根据边关实际,屡次上书,提出屯田戍边之12利,终得上许,对西北边境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西汉边塞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去世,谥壮侯。以功德与霍光等列,画未央宫。 ☚ 赵破奴 傅介子 ☛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大将。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官至后将军。宣帝封其为营平侯。后与羌族贵族作战,屯田西北,切断了羌与匈奴的联系,并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将领。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人。初以六郡“良家子”身份从军,善骑射,被补为羽林骑(皇帝护卫)。沉勇大略,通晓兵法,熟知匈奴和羌族内情。武帝、昭帝时率军击匈奴,勇敢善战,功升后将军。宣帝即位,封营平侯,后与羌人作战,贵谋勇战,继尔率部屯田,力保边防长治久安。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 年—前 52 年)字翁孙,西汉陇西上邽人(今清水县人)。沉着勇敢,熟悉兵法,精通少数民族事务,有将帅宏略。从军时做骑士,继而因骑射出众升为羽林郎。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 年),以假司马的身份随大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被匈奴大军围攻,赵充国率 100 多人冲锋陷阵,死里逃生,身被创伤 20 多处,因功升为中郎将。后被册封为后将军。汉宣帝即位后,充国因随大将军霍光辅政有功,被封为营平侯。宣帝元康三年(前 63 年),居住在今青海一带的羌族部落争夺湟水流域的牧地,光禄大夫义渠安国派兵镇压,激起羌人更大范围的反抗。神爵元年(前 61 年),宣帝选戍边将领,77 岁高龄的赵充国自荐领命,击败羌众。上奏折反复呈明“寓兵于农,耕战两利”的策略。策略终被采纳,保持了西北边疆的稳定,同时对发展当地农牧业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奏折中最有名的是《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甘露二年(前 52 年),赵充国去世,享年 85 岁。宣帝追封他为“壮侯”。 ☚ 李陵 上官桀 ☛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大将。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字翁孙。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明晓匈奴和羌族情况。武帝时,从贰师击匈奴,身被二十余创。武帝亲见视之,嗟叹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以大将军护军都尉将兵击氐,迁中郎将,屯上谷,还为水衡都尉。又击匈奴,擢后将军,兼水衡。与大将军霍光定册尊立宣帝,封营平侯。本始中,以蒲类将军征匈奴,还为后将军、少府。后以七十余岁高龄,将兵与羌人作战,在西北屯田,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为后将军,举家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卒谥壮侯。以功德与霍光等列,图画其像于未央宫。成帝时,追美将帅之臣,召黄门郎杨雄即其图画而作颂:“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汉书·赵充国传》)。 ☚ 金钦 辛庆忌 ☛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前52字翁孙。陇西上邽(今天水)人,后徙金城令居(今永登西北)。西汉名将。早年为骑士, 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谋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晓四夷事。”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为匈奴骑兵包围,充国率壮士百余人突击,冲出包围,身被20余创,武帝亲视其创,赞叹不已,遂拜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即位,以大将军护军都尉将兵击定武都氐人,又出击匈奴,获西祁王。历迁中郎将、水衡都尉和后将军兼水衡都尉。昭帝卒后,与大将军霍光尊立宣帝, 封营平侯。本始年间 (前73~前70), 又以蒲类将军击匈奴,后为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诸降羌和归义羌侯杨玉等联络小种举兵反抗, 攻城邑, 杀长吏, 宣帝诏问充国制羌谋略和征讨将帅。答曰:“无逾于老臣者矣”!是年四月,率军出征。渡黄河,至羌地,采取分化瓦解策略,先平定先零羌,以威信招降䍐、幵诸羌。又奏罢骑兵屯田,条陈屯田便宜十二事。三次上书,宣帝终于采纳。他修缮乡亭,营造桥梁,凿井浚渠,屯田收效显著。还为后将军卫尉。后以年迈多病请求辞职,朝迁赐安车驷马及黄金60斤, 每有四夷大议仍问策于他。甘露二年(前52年)卒,谥曰 “壮侯”,像画于未央宫麒麟阁。充国墓在清水县城西北1公里处之李家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上官桀 金日磾 ☛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武帝时名将。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徙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早年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射补羽林。为人沉勇,通晓兵法、熟悉周边各族事务。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全身受伤20余处,旋拜中郎,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又击匈奴,获西祁王。历迁中郎将,水衡都尉。后与大将军霍光尊立宣帝,封营平侯。赵充国是西汉王朝处理羌族事务的主要人物。从武帝时,羌族与汉虽屡有摩擦,幸赖充国,都妥善解决。后充国以年老请求辞职,但朝廷遇有关于少数民族事务,仍不时征询他的意见。甘露二年(前52年)卒。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大将。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武帝、昭帝时,在反击匈奴贵族的战争中,屡建战功。宣帝时,领兵与羌人作战,期间三次上奏屯田,从节省军费、加强武备,发展边区生产、安定百姓及招抚羌民等方面列举屯田之利,是历史上军屯事业的倡导者。成绩显著,为史书所记颂。 ☚ 龚遂 宁成 ☛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大将。字翁孙,陇西上(今甘肃天水市)人。善骑射,有谋略,熟知边情。武帝时,以假司马从李广利击匈奴,作战勇敢,武帝召见,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武都氐人反,他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率兵击定之,任中郎将、水衡都尉。复击匈奴,获西祁王,擢升为后将军,兼水衡如故。后与霍光定册尊立宣帝,封营平侯。又与羌人作战,屯田于西北,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 赵充国前137—前52西汉大将。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熟知匈奴和羌族内情。武帝、昭帝时,率军出击匈奴,勇敢善战,以功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封为营平侯。后与羌人作战,在西北屯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赵充国前137—前52字翁孙。西汉陇西上邽(甘肃天水西南)人。熟悉匈奴和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侵扰。多立战功。曾任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昭帝死,与霍光等定策立宣帝,封营平侯。后在西北屯田,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