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走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走私

走私

独幕戏剧集。洪深著。1937年7月上海一般书店初版。每月文艺丛刊。内收独幕报告剧《钨》 (1937年5月6日作)、独幕话剧《多年的媳妇》(1935年10月31日作、初刊1936年上海《文学》第6卷第3期)、《走私》(集体创作、洪深执笔,1936年11月作、初刊1937年上海《光明》第2卷第3期)等。

☚ 巾帼英雄   弃儿 ☛

走私zǒusī

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等进出国境
 △ 没收~物品。

走私zǒusī

〈动〉私自非法运输货物进出国境,逃避检查和关税:柴油走私│走私手表│严防走私活动。

走私zǒu sī

动词。非法运输物品,逃避检查,偷税漏税,用于贬义。
【例】 这时治安队员突然出现,使走私分子吓呆了,一个个束手就擒。(《深圳特区报》1989年7月31日)

走私zǒu sī

非法贩运货物出境入境。1819年马礼逊《华英字典·Part Ⅱ》:“走私,to smuggle。”1843年10月8日《中英虎门条约》第十二条:“倘访闻有偷漏走私之案,该管事官即时通报中华地方官,以便本地方官捉拿,其偷漏之货,无论价值、品类全数查抄入官。”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第三十三条:“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1858年6月18日《中美天津条约》第十四款:“有犯此禁令者,应将船只、货物充公,归中国入官;其有走私漏税或携带各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大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

走私zǒu sīконтрабнда

运货

运货

送货 起脚
把物品运到另一个地方:般(般运;般担)运(搬运;盘运) 盘驳 盘拨 盘剥 盘博
 运输,搬运:盘坝
运送物资:输挽
输送聚积的物资:输积
车运金玉宝物:舆金辇璧 舆金辇宝
商人从甲地买货运到乙地出卖:贩运 运贩 贩输 输贩
运来的东西再运出去:转(转运) 委输 滚运
成批运送大宗货物:纲运
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检查,非法运输货物进出国境:走私
 犯禁走私:奸兰
(运送货物:运货)

☚ 载运   运粮 ☛

犯罪

犯罪

犯(犯衅) 造罪 触罪 蹈罪 陷刑
犯通奸罪:犯奸
犯死罪:触死
犯有杀戮之罪:过铁
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冒犯天条
做犯罪或违法的事:犯事
 偷运违禁物品:奸兰
 违反海关规定,逃避海关检查,非法运输货物:走私(违禁~)
进行犯罪活动:作案
正在进行或不久前进行犯罪活动的:现行
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征所规定的犯罪名称:罪名 罪案
 加在头上的罪名或坏名义:帽子(大帽子;乱扣~)
 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大逆不道
 强加的罪名:非罪
 要想给人加上个罪名,何愁找不到借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犯罪的情况:罪情
无意中犯罪:误犯
偶然犯罪:偶犯
故意犯罪:故犯
共同犯罪:共犯
曾犯有罪案:痕瘕
再次犯罪:再犯 重犯
多次犯罪:累犯
经常犯罪:惯犯
(做出危害社会、依法应处于刑罚的事:犯罪)

另见:罪证 罪恶 罪人 犯人 ︱立功

☚ 犯错   对抗 ☛

不合的方面

不合的方面

不合道德:非德
不合法:非法
不合法的:伪(~政权)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私(~刑;~货;~商;走~)
隐蔽的,非法的:黑(~货;~市;~道;~钱)
不切合实际:阔(迂~) 迂远
不合乎事实:遗实 失实
不合公认的准则:离谱 离格儿
做事离谱,不合规矩:离弦走板
不符合规矩、准绳:不成样子
非驴非马,不成样子:不伦不类 不荤不素
不三不四,不成样子:不伶不俐
不三不四,不伦不类:半尴不尬 半间不界 半间半界 半三不四 不僧不俗
没有规矩,不成样子:不成方圆 不成体统
没有规矩,不成体统:没张倒置 没张倒致
不合常规:越样 出格
不合礼节:非礼
帝王行为不合礼仪:陈鱼
不合时宜:负时 违时 悖时 不入时宜不达时宜 不通时宜 时宜不合 冬扇夏炉 冬箑夏炉 夏炉冬扇 冬箑夏裘
不合流俗:忤时
不合时宜,为世所弃:瓠落无容
不合名分:非名

☚ 不符合   名不副实 ☛

走私smuggle

违反国家法令政策,运输、携带或邮寄货物、货币、金银、货币票据、有价证券以及其他物品进出国境,逃避海关监督,逃套外汇,偷漏关税的违法行为。对不依法纳税在国内私运货物的行为,亦称走私。

走私Smuggling

由于英国没有实施航海条例,因而走私在英国各殖民地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殖民地的地理环境使得走私较为容易,因为海岸线长,隐蔽的海湾和小港多,不易巡查。走私者伪造帐目,贿赂英国海关官员,走私活动越来越盛。走私物品有酒类、烟草、糖蜜和工业品。大部分走私活动在英国殖民地与法国、西班牙和荷兰所属的西印度群岛岛屿之间进行。法国和印第安战争以后,英国放弃有益忽视的政策。从此以后,英国议会才认真采取措施实施航海条例,制止走私。

走私

走私zousi

违反国家对外贸易管理、进出口物品管理和关税管理的有关政策、法令,运输、携带或邮寄货物、金银、货币、有价证券出入国(边)境,逃避海关监管,逃套外汇,偷漏关税的行为。走私可分一般走私行为和重大走私行为两种。前者指携带、邮寄违反海关法规的物品,但数量不多,不以出卖图利为目的的走私行为,一般由海关或没收走私物品或罚款处理;后者指意图营利,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有关物品进出国境,逃避海关监督,构成犯罪的走私行为。一般移送法院惩处。

☚ 海关   自由港 ☛

走私

逃避海关监管,偷漏关税,违法携带物品出入国境的行为。

走私

走私

也常常叫非法贸易。按照各国的法律规定国际贸易或进出口货物必须在海关登记,在海关的监督下进行,其中许多货物需要交纳关税。走私就是秘密运送商品进口或出口以逃避海关的监督检查。一般说来,引起走私的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国家对某些商品的进出口征收重税,于是就有人逃避关税以取得非法收入; 二是国家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出口,从而占领这类商品的市场往往有巨额的收入。走私者的活动幅度决定于其所承担的风险与走私所带来的收入。18世纪是走私者的黄金时代,通过走私运进英国的茶叶、烟草、香料、丝绸和洒类的数量超过合法运入的数量。走私的方式有直接运输、进出境人员携带和邮寄等。走私的商品种类随各国法律的规定而有所不同,可用于走私的既有货物、金银还可能有各种票据 (只要这些票据被限制成禁止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和为走私者带来利益)。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走私现象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走私还没有被纳入正式的理论模型分析。60年代对不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的分析研究中,一大批理论家对走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人们注重于走私的两种途径: (1) 在货物清单上做手脚,伪造货物的特征与价值,通过正常的进出口岸进行走私。(2) 在官方管制不到或管制较松的地方进行非法贩运。最早对走私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是帕哥瓦蒂(J.N.Bhagwati)和汉森(B.Hansen),他们扩展了马歇尔一般均衡理论之中。与正常贸易相比,非法贸易具有更高的贮藏成本、运输损失以及秘密进出的高昂开支。另一方面,走私也可使消费者和生产者更接近世界“真实”价格。但是非法贸易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因为走私会不断抵消生产和消费收益。帕哥瓦蒂还将走私的规范理论纳入到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的一般理论中。

☚ 倾销价格   海关 ☛
走私

走私Smuggling

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私运货物出入国境的违法行为。按照我国法律,凡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金银、货币、有价证券、文物以及其他物品进出国境,构成逃套外汇、偷漏关税,以及未经海关许可私自出售特准减免进口的货物或物品行为均属走私。

☚ 查私   关税 ☛
走私

走私Smuggling

走私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在英语中,走私是指非法将货物或商品偷运入或运出一个国家的行为。走私作为一种违法行为,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进出境管理上的限制而产生的。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民族文化、道德的差异,各国在对进出口贸易和物品的管理方面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的国家,走私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例如,偷税性走私,只有存在关税才会出现,而在自由港或某些特别地区就不存在。尽管走私定义因国而异,因时而异,但是走私通常是指违反一国法令规定,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或物品进出境,逃避一国的管制的行为。具体地讲,走私是指违反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物品和关税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逃避海关监督、管理,非法运输、携带和邮寄货物、货币、金银、货币票据、有价证券、文物及其他物品出入国 (边)境,逃套外汇,偷逃关税的行为。在中国,走私是一种违反海关法的行为。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概括地说,走私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的非法行为。凡是有意违反海关进出境管理,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限制或应税的货物或物品进出境的行为,都是走私。中国海关法规还将走私分为一般走私行为和重大走私行为两种。前者是指将一般货物等,以非法藏匿、伪报、化整为零等方式出入国境,逃避海关监督,且数量不多又不以出卖图利为目的的走私行为。对于此类走私,海关没收走私财物或同时予以罚款。后者是指意图营利,使用特别走私设备和工具,运输走私货物、货币金银及其他物品的,或走私行为是政治破坏性的、武装的、大量的、惯常的和由走私集团进行的; 或走私者以暴力抗拒检查的; 或私运毒品、军用品和其他禁运品; 或伪造证件和冒充政府部门进行走私的,等等,均属重大走私,构成刑事犯罪行为,除由海关没收走私物品并予以罚款外,还要处以刑罚。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细则》 第二章第三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走私: (1) 未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出境的; (2)经过设立海关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手段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3)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出售特准进出口的保税货物、其他海关监管货物或者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的; (4)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出售特定减税或者免税进口用于特定企业、特定用途的货物,或者将特定减免税进口用于特定地区的货物擅自运往境内其他地区的。另外,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也按走私行为论处: 一是直接从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货物、物品的; 再是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境物品的,或者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没有合法证明的。

☚ 反托拉斯政策   税赋转嫁 ☛
走私

走私

一般指违反海关法规,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进出国(边)境,达到偷税和牟利为目的的行为。刘少奇在《六年华北华中工作经验的报告》(1943年3月)中提到的反对走私问题,是指反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华北的经济侵略,非法偷运和武装护运大量日本货物入口,占领中国市场,打击中国的民族工业。我国有关海关法律规定,凡是出入境逃避海关监督,违反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和进出口物品的规定,私运货物、货币和其他物品,偷漏关税的行为皆属走私。只要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差价存在,以谋取暴利为目的的集团和个人的走私活动就不会停止。在旧中国,走私贩私活动猖獗。解放后,随着我国海关法规的逐步完善和海关工作的不断加强,走私活动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走私现象逐步减少。但还时有发生。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条件下,走私现象有时还相当严重。走私直接影响我国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的销售,损害国家对外贸易和外汇的管理,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走私活动必须严格禁止,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越是对外开放,搞活经济,越要注意打击走私活动,以切实保障正常的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 专卖税利   把头制度 ☛
走私

走私

指违反国家对外贸易管理、进出口物品管理和关税管理,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金银、货币、票据、有价证券以及其他物品进出国 (边) 境,逃避海关监管,逃套外汇,偷漏关税的行为。一般走私行为由海关处理,没收走私物品,或同时罚款; 情节严重的重大走私行为,则构成犯罪、移送人民法院惩处。

☚ 无形输出   进出口许可证制 ☛

走私

smuggling


走私

smuggling

走私

smuggle;contraband
~贩私smuggle and traffic in smuggled goods/~货contraband;smuggled goods/~集团smuggling ring/~嫌疑suspected smuggling/~者smuggler;contrabandist;bootlegger/~罪offence of smuggl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