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Heluxiaofu jingji gaige

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 对苏联经济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有:
❶改善计划体制。1955年以前,国家给农庄、农场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从1955年起, 改为只下达农产品收购指标一项,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❷改变农产品采购制度。苏联从30年代起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农庄每年要向国家义务交售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价格低于成本。1958年,苏联政府取消义务交售制, 实行国家统一的收购制和统一的采购价格, 并规定采购价格应高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从1952—1964年,农产品采购价格平均提高了2.54倍。其中谷物提高了7.48倍, 畜产品提高了15.09倍, 经济作物提高了58%。
❸解散机器拖拉机站, 使集体农庄拥有农业机器。1958年2月, 苏共中央通过了 《关于进一步发展集体农庄制度和改组机器拖拉机站的决议》, 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理站。到1959年1月,80%的农庄买下了农业机器, 全国8000个机器拖拉机站撤消了7655个。这项措施结束了“一块土地两个主人”的不合理现象。但由于赫鲁晓夫要求过急,给农庄, 特别是贫困农庄造成了困难。此外, 赫鲁晓夫还采取了扶植家庭副业经济, 增加农业投资和大面积垦荒等发展农业的措施。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尽管很不彻底, 有很多失误, 但还是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发展, 打破了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苏联农业总产值1958年比1953年增长了50%。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是1957年对工业、建筑业的改组。苏联政府撤消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中央只保留了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工、中型机器制造和运输建筑6个部。同时将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 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原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各部管理的企业交给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这次改组对改变中央过分集权,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同一地区的企业协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次改组只是把部门行政管理改为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管理经济的方法和企业的地位没有变, 而且由于权力过分下放, 使中央丧失了对经济的必要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结果造成地方割据和经济秩序混乱。

☚ 苏共二十大   新经济体制 ☛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Heluxiaofu jingji gaige

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对苏联经济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在农业改革方面的措施有:
❶改善计划体制。改变国家给农庄、农场下达多达280项生产计划指标的状况,从1955年起,只下达农产品收购指标一项,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❷改变农产品采购制度。苏联政府取消长期实行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国家统一的收购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1952—1964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平均提高了2.54倍。
❸解散机器拖拉机站,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农庄,使集体农庄拥有农业机器,结束了“一块土地两个主人”的不合理现象。
❹鼓励庄员发展副业经济,将自留地的收税方法由按产量改为按面积计算,免除私人果树、奶牛的实物税。此外,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增加农业投资大面积开垦荒地等措施。工业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对工业、建筑业的改组,撤消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中央只留了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工等几个部;将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原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各部管理的企业交给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改革对改变中央过分集权,调动农民和地方的积极性起到一定作用,在初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打破了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改革对旧的管理体制触动不大,失误较多。

☚ 苏共二十大   新经济体制 ☛
000042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