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恩滋小体Heinz bodies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时,在红细胞内或近胞膜处出现直径0.3~2μm的圆形或椭圆形折光颗粒,亦称变性珠蛋白小体。一般每个红细胞内1~2个。其发生机制是由于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进入体内后,与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SH)结合使其变性,变性的珠蛋白凝聚为沉淀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在红细胞内出现。含赫恩滋小体的红细胞极易破裂,因此,当出现大量赫恩滋小体时,为溶血性贫血的先兆。检查时应观察1000个(或500个)红细胞中含有赫恩滋小体的细胞数,以百分数表示。赫恩滋小体的数量与中毒的严重程度有关,轻度中毒时可查出少量该小体,中度中毒时赫恩滋小体可达20%~30%,而重度中毒时则可达50%以上。除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外,服用磺胺嘧啶、非那西丁等药物亦可产生赫恩滋小体,故观察到阳性结果时,应排除其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