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金 > 赤銅屑 赤銅屑 chìtóngxiè 煅銅時打落之銅屑。以其色赤,爲銅末,故名。主治筋骨折傷,外傷出血,爛弦風眼,狐臭。唐·蘇敬等《新修本草·玉石等部·赤銅屑》:“赤銅屑,以醋和,如麥飯袋盛,先刺腋下脈,去血封之,攻腋臭神效。”參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一·赤銅》。 赤铜屑chì tóng xiè《本草纲目》金石部第8卷赤铜(7)。药名。 【基原】为煅铜时打落的铜屑。 【别名】熟铜末(《圣惠方》),铜末(《朝野佥载》),铜落、铜花、铜粉、铜砂(《本草纲目》),红铜末(《本草汇言》)。 【性味】苦,平,微毒。 【功用主治】治筋骨折伤,外伤出血,烂弦风眼,狐臭。 ❶《唐本草》:“赤铜屑以酢和如麦饭,袋盛,先刺腋下脉,去血封之,攻腋臭。又熬使极热,投酒中,服五合,日三,主贼风反折。又烧赤铜五斤,内酒中百遍,服同前,主贼风。” ❷《本草拾遗》:“主折伤,能焊人骨,取细研,酒中温服之。” ❸《日华子本草》:“明目,治风眼,接骨焊齿,疗女人血气及心痛。” ❹《本草汇言》:“煎水洗目去弦障。” 【用法用量】内服:醋煎、淬酒或研细末酒冲。外用:调涂或煎水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