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赤豆栽培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赤豆栽培史history of small bean cultiva-tion

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豆类作物之一。原产亚洲,中国是其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在2400年以上。
赤豆在中国古代亦称为荅、小豆、红豆等。早在战国时期的《礼记》、《黄帝内经素问》等古籍中已有记载,《韩非子》称其为“赤菽”。在洛阳烧沟前汉墓及长沙马王堆前汉一号墓中均有赤豆的实物发现。
自战国至三国期间,北方种得较多,南方较少。南北朝时南北方均有一定发展。晋代的《广志》说岭南“种小豆,一岁三熟”。宋代《图经本草》说“今江淮尤多种”,《本草衍义》也说当时“关西、河北、京东西多食之”。明代《救荒本草》还说“旧云江淮间多种,今北土亦多有之”。总之,发展到明代已遍布南北,种植相当普遍。
赤豆常与其他作物轮作和间作,《齐民要术》就指出几种谷类作物的田,前茬以“小豆底为上”,种甜瓜亦以“小豆底佳”,而且还说种“小豆,大率用麦底”,或于“去岁谷下以拟之”,即以麦或谷子茬种小豆。清代《救荒简易书》也说瓜类作物“宜种红小豆茬”。《氾胜之书》中已有小豆与甜瓜间作的记载,《齐民要术》也说桑地间作小豆,因小豆“良美”而能“润泽益桑”,既“不失地利”而“田又调熟”。不过明代《农政全书》认为“棉田沟侧勿种豆”,因“补豆一簇,并害傍苗十数”,还特别指出“赤豆害棉更甚”。这是古代对植物种间相互关系的记载。《马首农言》指出“小豆种法与黑豆同”,又说“犁较黑豆宜深,所谓小豆犁浅,不如不点”,要求耕得较深。在收获方面,《齐民要术》早就指出当“豆角三青两黄,拔而倒竖,笼丛之,生者均熟”,说明当时已观察和利用豆类的后熟作用,提倡适当早收以免爆裂减产。
赤豆的用途,在汉代《急就篇》中提到用小豆制的“甘豆羹”是“野人农夫之食”。宋代的《图经本草》、明代《本草纲目》、清代《植物名实图考》等指出赤豆可做饭、可作糕、馄饨馅、作索荡(粉皮)以及制小豆酱。同时赤豆在古代还是一种常用的绿肥,《齐民要术》指出将其作绿肥,可使谷田“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并称之为“美田之法”。至元代,这已成为江淮以北的常法了。此外,赤豆还可供药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分五十二病方”和明代的《天工开物》等均有赤豆供药的记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