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赤眉起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赤眉起义

110 赤眉起义

公元18年,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率领100多人在莒县起义,响应王匡、王凤起义军,聚众数万人。他们用赤色染眉,称赤眉军。公元22年,王莽派廉丹、王匡率军镇压,在成昌被赤眉军打得大败。公元25年,立刘盆子为皇帝,年号建世,建立了农民政权。旋攻入长安,刘玄投降,次年因粮荒退出。公元27年,赤眉军在新安、宜阳一带遭刘秀大军的围攻,樊崇投降,起义失败。

☚ 绿林起义   黄巾起义 ☛

赤眉起义

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天凤五年(18年),青徐(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一带灾荒,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山东莒县)发动起义,以泰山为根据地,逢安、谢禄等起兵响应,至数万人。起义军纪律严明,约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因以赤色染眉,故称“赤眉军”。地皇三年(22年),王莽派廉丹和王匡率军镇压,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被赤眉军所大败。更始二年(24年),分两路进攻更始政权。次年,会师弘农(今河南灵宝南),队伍至30万人,立西汉宗室后裔牧童刘盆子为“皇帝”,年号“建世”。不久进入关中,得刘玄部将王匡、张印合作,攻下长安,刘玄投降。因关中地主豪强隐蔽粮食,起义军绝粮,故而退出长安。次年,在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宜阳(今属河南)一带,遭到刘秀大军的围击,被迫投降,赤眉军至此被消灭。农民起义胜利成果被刘秀取得。

赤眉起义

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天凤五年(公元18年)青、徐(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一带发生灾荒,琅琊(郡治今山东诸城)人樊崇聚众数百人在莒县(今属山东)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至万人。时琅琊东莞(今山东沂水)人逢安、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徐宣、谢禄、杨音等起兵响应,共推樊崇为领袖,义军发展到10多万人。起义军先后攻克莒县,转战青、徐二州,击败青州王莽军田况部。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派将军景尚、王党进攻义军,遭到失败。次年,又遣王匡、廉丹率军10多万再次进攻农民军,两军战于成昌(今山东东平西)。王莽军大败,伤亡1万余人,廉丹及校尉20余人被杀,太师王匡逃回洛阳。赤眉军乘胜进军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北)、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威震洛阳,与荆州绿林军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赤眉起义

赤眉起义

新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天凤五年(公元18年),青、徐一带发生大灾荒,琅邪(今诸城)人樊崇在莒县聚众起义。逢安、谢禄等起兵响应,众达数万人。为与官军区别,以红色染眉,故称“赤眉军”。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派廉丹和王匡带兵镇压,在成昌(今东平西)为赤眉军大败。王莽政权被推翻后,樊崇等曾表示愿意与绿林军合作,因刘玄叛变,赤眉军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进攻刘玄政权。次年,立刘盆子为帝,年号建世。不久攻克长安,刘玄投降。建世二年(公元26年),赤眉军粮绝撤出长安。次年,在新安、宜阳(今属河南)一带遭刘秀所部围攻,樊崇等投降,起义失败。

☚ 赤眉军   李全 ☛

赤眉起义chi mei qi yi

【历史】Chimei Uprising

赤眉起义

新莽末年的农民起义。王莽代汉后,借口“托古改制”,掠夺人民, 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天凤五年(18),青、徐(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一带发生大灾荒,琅邪(治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属山东)起义,青、徐各地起义领袖逄安、徐宣、谢禄、杨音等都率部归附。期年间,发展到几万人。因用赤色染眉作标识,故称“赤眉军”。各级首领分别称为三老、从事、卒史,彼此之间称为“巨人”。纪律严明,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地皇三年(22),在成昌(山东东平西)大败新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所率十余万众,阵斩廉丹,王匡逃走。更始政权建立后,樊崇等曾表示愿意归附,因未得到适当安排,乃于更始二年(24)分两路进攻关中。次年会师弘农(河南灵宝北),队伍扩大到三十万人,在华阴(属陕西)拥立刘盆子为帝,年号建世。以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逄安、谢禄为左右大司马。同年九月攻入长安,刘玄投降后被杀,更始政权灭亡。后因饥荒乏粮退出长安,建武三年(27)在新安(河南渑池东)、宜阳(今属河南)一带遭到刘秀所部的围击,樊崇等投降,起义失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