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赤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赤狄chì d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部。刘方平《寄陇右严判官》: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 赤狄chì d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部。刘方平《寄陇右严判官》:“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 赤狄亦作“赤翟”。古族名。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 因穿赤色衣服而得名。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众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众狄等部。初赤狄最强,役属其他各部。其支系有东山皋落氏、廧咎如、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部。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长治县北及山西、河北、河南之交界地区,与晋人杂居,互相攻伐,并时与齐、宋等国交兵。周定王十三年(前594),与晋战于曲梁(今河北省鸡泽县),潞氏败亡。翌年,甲氏、留吁、铎辰亦亡于晋。此后,赤狄衰落,大部分并入晋,融合在晋人之中。或云,高车为其后裔。 赤狄北方古族名。亦作赤翟。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一说狄人信仰萨满教,以青、赤、白、黑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赤狄居南,崇尚赤色,着赤色衣饰,故称。与白狄、长狄、众狄等组成部落联盟,居于盟主地位,役使其他诸狄,对华夏族采取统一行动。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部落联盟瓦解,长狄、白狄、众狄先后脱离其控制。其支系有潞氏、东山皋落氏、廧咎如、甲氏、留吁、铎辰等部。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长治县北及山西、河北、河南之交界地区,与晋人杂居。因常与晋、卫、齐、宋等华夏诸侯互相攻伐,故不断向四方迁徙。周定王十三年(前594),与晋战于曲梁(今河北鸡泽),潞氏败亡。翌年,甲氏、留吁、铎辰亦亡于晋。此后,赤狄衰落,大部分并入晋,成为晋国统治阶级的奴隶或农奴,有的被征入晋军,成为数量颇多的“狄卒”。他们以各种方式反抗晋国的奴役,周敬王二十四年(晋定公十六年,前496),其首领析成鲋、小王桃甲乘晋国内讧,起义反晋,一度攻入绛都,不久被击败。战国时,赤狄遗民受魏国统治,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乘魏国败于楚、赵之机,起兵反魏,在浍水附近大败魏军,不久失败。后裔融入华夏之中。《魏书·高车传》云,高车(敕勒)为其后裔,但这部分应为周朝之前迁入漠北的狄人。参见“敕勒”(1983页)。 赤狄亦作“赤翟”。古代北方民族。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因穿赤色衣服而得名。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众狄等部。赤狄起初最强,役属其他各部。其支系有东山皋落氏、𪪳咎如、潞氏、 甲氏、留吁、铎辰等部。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长治县北及山西、河北、河南之交界地区,与晋人杂居,互相攻伐,与齐、宋等国争战。周定王十三年 (前594),与晋军在曲梁交战,赤狄被击败,势衰,大部分并入晋,融合在晋人之中。有人认为高车为赤狄后裔。 赤狄古族名。又作赤翟。春秋时北方民族狄人之一部。因穿赤色衣服而得名。居于今山西长治县北。其部落有:东山皋落氏、廧咎如、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灭赤狄潞氏。后又灭甲氏、留吁、铎辰部。周定王十九年(前588),晋伐廧咎如,讨赤狄之余。廧咎如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