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南北词
相传清乾隆年间,由江苏扬州传入的南词与湖北黄梅县传来的文曲相结合而形成南北词,又经艺人带到赣州,曲目、唱腔、演唱形式上有较大发展,形成自己的特点,故定名赣州南北词,流行于江西南康、信丰、大余、安远、兴国、于都、瑞金等县。赣州南北词的演出组织以戏箱为标志。演员以手工业者、店员为多,无专业演员。演出形式为坐唱: 演唱者围坐于方桌旁,各拿一种或多种乐器并分扮角色,边奏边唱,以唱为主,夹以说白,正曲说韵白、小曲说赣州方言。赣州南北词音乐为板腔体,曲式结构简单,大多为四句头,上下句,反复时随唱词不同,曲调有所变化,南词旋律性强,字少拖腔长; 北词字多腔少,节奏紧凑。除此之外还保留了部分高腔、昆腔和吹腔的曲调,也有一些扬州小曲。南北词的板式有正板、快板、摊簧、散板、数板等,北词中没有快板而有调句子(是正板的变体)。曲目除传统的以外还吸收了不少高腔、皮黄、祁剧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