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赠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赠内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严如宾。
 陶潜不营生, 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这首 《赠内》诗,用浅显明快的笔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甘苦与共的高尚纯朴的爱情观。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该诗起笔即以铮铮誓言直抒胸臆,表达作者与妻子相濡以沫,生死同心的深厚感情。在 《诗经·王风·大车》中有这样旦,天日可表,对爱情始终不渝,忠贞不贰,其意之诚,其情之真,极强地感染着读者,真不愧为大手笔。
 接着,诗人用四组排比句,描述了四对先贤相亲相敬,安贫乐道的事迹。战国时的黔娄,才华盖世,但不慕荣利,他的妻子不仅在他生时相敬如宾,就是死时也 “乐贫行道”; 春秋时的冀缺,本为贵族,后因遭变,削职为民,在他躬耕之时,妻子也不嫌弃,按时给他送水造饭; 东晋大诗人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与山水田园为伴。弃官归隐后,家境贫寒。墙徒四壁,其妻翟氏,甘于贫寒,亲自烧火做饭,东汉时的梁鸿,博学家贫,替人春米为生,吃饭时,其妻孟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诗人用浅显晓畅、明白如话的语言,历述四对夫妇的纯朴爱情,追步先贤,提倡安贫乐道精神。那么,千百年过去了,前人这些高风亮节由谁人来继承呢?
 诗人一个设问,既是在问杨氏,也是在问自己。这就为诗人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拍了惊木。白居易素奉儒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条,在自己未能通达之时,则念念不忘 “独善其身”。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对自己的新婚妻子也不放过施行这种思想教育的机会。与其说白居易向妻子信誓旦旦表达真诚爱慕之情,不如说是对妻子施行儒家思想灌注,让其理解并自觉服从于共守儒道——独善之道。而古人所谓 “独善”,不外就是安贫乐道,奉守礼教。黑格尔曾说过: “爱情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就必须联系到全部意识,联系到全部见解和旨趣的高贵性。”俗话说,万事同属一理,虽然诗人白居易与哲人黑格尔所处时代地域、文化背景不同,但他们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道出自己完满的爱情观,即爱情不仅是物质的丰富,人欲的横流,更要有志趣的相投,高尚的情操,统一的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中期,白居易能提出这样的爱情观,确实是很了不起的,就这一点讲,白居易不仅是一位大诗人,也无愧于一代先哲。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活在人世上,不能同于行尸走肉,要注意修身养性,做一个正直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这是白居易对其爱妻的要求,也是对后人的谆谆告诫。他倡导的这种视美味佳肴,绫罗绸缎若粪土,视安贫乐道、独善其身为圣洁的高风亮节至今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这种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不是更为有价值么!
 文学家傅雷曾说,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毕竟更健全更可靠。”诗人新婚之际写诗赠内,以诗言志,慕先贤,仰高风,倡导安贫乐道、艰苦朴素的作风,她们的爱不是盲目的,是充实的,完美的,幸福的,正如诗人所说,“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所以,谁要得到真正的爱情、幸福,不妨多读几遍白居易的这首 《赠内》诗,我想会获益匪浅。

古代爱情诗词《》赠内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赠内

 

 漠漠暗苔新雨地,微微凉露欲秋天。
 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


 这是作者写给妻子的抒情小诗。在 一个宁静萧瑟的初秋月夜,妻子对月愁思,诗人细语宽慰,这就是本诗所表现的动人情景。
 首二句,写初秋夜色。小院中庭,刚刚下过的一阵细雨,给地面铺上点点绿苔;草上的滴滴露珠,透着凉意,带来秋天的消息。“漠漠”二字,描绘出暗苔散布的情景,并带有朦胧凄迷的感情色彩。“微微”二字,点明露水初上,略带凉意。露水初上,表明已近夜半时分;而暗苔、微露在夜中隐约可见,暗示了月光的照临,为下文的“月明”张本。这两句以轻灵疏淡、简洁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片朦胧凄清的初秋月色;阵阵秋凉中,透着惆怅悲凉的情绪,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
 自从宋玉首发“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叹以来,秋风、秋雨、秋露、秋月,总给人们带来人生失意、青春难再等等缠绵不尽的凄怆。诗人一生蹉跎,忧国忧民,凄清的秋色自然也会激起心中的感伤。可是当他看到妻子对着中天冷月,追念往事、忧思不寐时,又只好强抑自己的忧愁,转而劝慰妻子:“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往事既已不堪回首,忧思无益,徒然催人衰老减寿。这似乎强求解脱,故作达观,却表达了极为深挚的怜惜关切之情,体现了多年恩爱夫妻之间感情相通、互相理解体贴、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的高尚境界。
 作品写得细腻深切,一往情深,意境苍凉。开头二句写秋景,抓住家居生活中特有的景物与感受,信手拈来,毫不吃力,却传神生动。暗苔、凉露,这些并不十分起眼,可是诗人却从中见意,略加点染,并巧妙地以对仗形式,以暗苔写地,以凉露见天,顿觉萧瑟满目、秋气袭人,足见其观察细致、感觉敏锐,笔致工巧。自己悲秋,却又劝人不必悲秋,展示出婉曲微妙的心理,自然真实 饶有韵致。末二句,看似平易的家常话语,却是出自肺腑,诚挚真切,情意无限。因此全诗读来倍觉醇厚有味,亲切感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