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赛乃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赛乃姆

维吾尔族最流行的民间歌舞之一。无固定程式,由跳舞者即兴表演,在乐队伴奏下, 只要和音乐节奏相适应即可。可由一人独舞,或二人对舞,亦或三、五人同舞。在跳舞过程中,围坐群众可拍手唱和, 舞步随音乐的旋律逐渐加快,进入高潮时,人声、鼓声响成一片,气氛热烈。流行于新疆天山南北, 但各地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常冠以地名, 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是维吾尔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舞蹈。

赛乃姆

226 赛乃姆

维族自娱性民间歌舞。普遍流传于新疆各地。赛乃姆的表演形式比较自由:可独舞、对舞或三、五人同舞。舞者随琴声、鼓声、合唱声即兴表演,还可邀请围观者进场对舞。音乐由平稳的中版转快,进入高潮。传统的赛乃姆动作有动肩、移颈、扬眉,还有提裙式、托帽式等。步法有横垫步、三步一抬等。伴奏乐器有弹拨尔、热瓦甫、都它、沙塔尔和手鼓。

☚ 多朗   手鼓舞 ☛
赛乃姆

赛乃姆

在辽阔的天山南北,居住着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赛乃姆是维吾尔语,意为“美丽的偶像”,它也是音乐节奏的名称。这是一种由手鼓奏出的节奏型,2/4拍节,用这种节奏的乐曲伴奏的民间舞蹈,被称为赛乃姆舞蹈。维吾尔人在举行“麦西热甫”(当地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婚礼和欢乐的聚会时,都要跳赛乃姆。这一天,无论是白日、夜晚,不论在屋内、室外,参加的人群围坐成圈,舞蹈就开始了。坐在一旁的乐手们先演唱悠长高亢的散板序歌,接着响起了用手鼓、唢呐及热瓦甫等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曲。男女老幼在歌乐声中相互邀请着进入圈内,翩翩起舞,纵情的表达欢乐兴奋的心情。跳到高兴时,全场的人齐声高呼“凯—那”,人声鼓声乐声融为一体,热烈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
赛乃姆舞蹈姿态挺拔,造型优美,动作丰富,技巧性强。表演者身体各部位细致的运用和巧妙的配合,形成其独特的风韵。在动作的停顿和一组动作的结束之后,表演者常做扬眉、动目、移颈、耸肩等装饰性的动作,更为舞蹈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疆各地的赛乃姆舞蹈风格特色各不相同。流传在南疆的赛乃姆典雅端庄,感情交流含蓄细腻;北疆的赛乃姆潇洒豪放,感情交流自然坦率;东疆的赛乃姆则有动作幅度小、稳重的特点。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赛乃姆不断地派生出新的舞蹈,如盘子舞、萨帕依舞、萨玛瓦尔舞、击石舞等,使赛乃姆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 长鼓舞   萨玛舞 ☛

赛乃姆

原为维吾尔族古代舞曲名。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流行于新疆广大地区。形式自由,动作灵活。常在节日或劳动后即兴歌舞。

赛乃姆

赛乃姆

维吾尔族的舞蹈名称,原为阿拉伯语词汇,意为“神灵”、“美女”。其配奏的玛卡姆舞曲“赛乃姆”,很可能渊源于赛兰城(前苏联中亚的奇姆肯特),该地是隋唐时期康国乐和安国乐流行之地。“赛乃姆”或是“赛兰”的异译,曲调因地而得名,舞蹈则因曲调而得名。各地的维吾尔人在跳“赛乃姆”时,风格和情调颇不相同。喀什的“赛乃姆”舞步轻快,身段灵活,手法细腻;库车的“赛乃姆”动作幅度大,节奏性强,“乍动乍息”,“撼头弄目”,“跷足弹指”,很有古代龟兹舞的遗风;和阗“赛乃姆”的舞姿“前后点步”,弹指、移颈的动作也经常出现;哈密“赛乃姆”受汉族和蒙古舞蹈的影响较深,姿态凝重,舞步的幅度和速度不大,而且吸收了蒙古人摇身摆肩的动作;多浪“赛乃姆”舞的姿态犷悍,多有矫健刚劲的挽弓骑射、跃马舞刀的动作,是古代多览葛游牧部落社会生活的写照。

☚ 哈密玛卡姆   麦西热甫 ☛

赛乃姆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一般无固定程式。可以一人独舞、二人对舞,也可三、五人同舞。当乐曲奏响时,参加者围坐一起,拍手和唱,并进行即兴表演。随着音乐旋律的加快,舞步节奏也越来越急促,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逐步推向高潮,人们还不断齐呼“凯那”(加油)“巴力卡勒拉”(妙啊),气氛十分热烈。其传播范围极广,表现形式因地而异。通常俱冠以地名,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