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赉 赉《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云:“《赉》,大封于庙也。赉,予也,言所以锡予善人也。”三家《诗》同。这是武王克商之后,在文王之庙大封诸侯之诗。后用为《大武》乐曲的第三章,也有人以为是第五章。诗中无“赉”字。赉是赐予之意,此诗写封诸侯于庙,赐予爵禄,故以“赉”名篇。全诗一章,六句。以武王的口气,说文王创业辛苦,自己应当继承大业,并且勉励大家都要寻绎思索得天下之由。在赞颂的同时,提出思考的命题,反映出周武王不同于众的思想境界,在《周颂》中别具一种格调。后人评为:“古淡无比。‘于绎思’三字以叹勉,含味最长。”(孙鑛《批评诗经》) ☚ 桓 般 ☛ 赉文王既勤止, 我应受之。②敷时绎思, 我徂维求定。③ 时周之命, 於绎思!④ 【注释】 ①赉(lai赖):赐予。 ②止:语气词。我:武王自称。 应受: 即承受。应,与“承”同义。 ③敷:铺,《左传》引此诗作“铺”,布的意思。时:是、这。指文王的勤劳。绎(yi意):寻绎、不断的意思。 思: 想。 徂: 往。 ④时: 与“承”通。 於: 叹美词。 【译文】 文王为政勤劳一生,我要把治国道继承。推广实行每每思索, 伐商为的天下安定。 你们受封继承周命, 文王功德铭记心中。 【集评】 宋·朱熹:“此颂文武之功,而言其大封功臣之意也。言文王之勤劳天下至矣,其子孙受而有之,然而不敢专也。布此文王功德之在人而可绎思者,以赉有功而往求天下之安定。又以为凡此皆周之命,而非复商之旧矣,遂叹美之。而欲诸臣受封赏者,绎思文王之德而不忘。”(《诗集传》卷十九) 今·程俊英:“这是武王克商还都, 祭祀文王封功臣的乐歌。 赉 (lai赖),赐予的意思,可能是指武王承文王赐予勤劳之德而得天下,而诸臣又承受周赐予封有功之命而言。这篇是《大武》的第三章。”(《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总案】 这首诗是武王克商还都,祭祀文王封功臣的乐歌。全诗全用赋直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武王不同于众的思想境界。在克商还都后,他没有沉醉在胜利后的喜庆之中,而是十分冷静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的重大。由于武王思想境界高,因之他的祀词格调高,与一味颂美的乐歌具有很鲜明的区别。 《赉》我应受之②。我应当继承他。 敷时绎思③。颁布这政令连续不断呀。 我徂维求定④,我去伐商,为的是安天下, 时周之命,你们接受国家的命令, 於绎思! 不要中断呀!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止:语助词。②应:承应。③敷:通“布”,传布,宣扬。绎:抽绎,寻绎。④徂:往。 [赏析] 《赉》,姚际恒云:“此武王初克商,归祀文王庙,大告诸侯所以得天下之意也。” 首句颂赞文王勤勉,创下家业。第二句过渡到武王自己,从“我”、从“应”、从“受之”,可知主人公是武王,因为他是直接继承了文王的事业。这一句明写武王,暗颂文王。有了文王的“勤”,才有武王的“受之”。有周天下,乃为文王所创。所以第三句写武王要宣传文王的事迹,要寻绎、思考武王得天下的原由、经过,亦即姚际恒所云“大告诸侯所以得天下之意也”。寻绎、思考的结果,武王说,我的所作所为,其目的只有一个:安定国家。文王奠下的江山,武王保之,这也是一种“敷时”“受之”。这是第四句。第五、六句是结束语。第五句,诗人按照“颂”的一般格式,颂美天命——将周朝的建立归于天命。但第六句,诗人却再次要求大家“绎思”得天下之由。那么所谓“天命”,其作用究竟如何呢? 既是天命安排,又有什么必要去“绎思”呢?孙鑛云“于绎思三字以叹勉,含味最长”,信然。 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武王不同于众的思想境界。武王在历史上功绩卓著,殷朝的推翻,周朝的建立,实际上是由武王完成的。作为一个开国之君,对于建立一个王朝的艰辛,他自有不同于众的深切感受。因而在得天下之后,在祭祖会上,他不是喜乐非常,而是冷静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反映在这首诗中,就是没有一味的颂美,而是反复强调“绎思”。思想境界的不同,决定了武王的祀辞另是一种格调。 赉
【注释】①勤:劳。②敷:布。时:是,此。绎:连续不绝。③徂:往。 【鉴赏】这是武王经营南国之诗。 此诗为《大武舞》的第四章。《大武舞》第四成表演的是“南国是疆”,舞容为“再向南”。此像武王克殷后经营南国之状。 全诗一章六句。首句颂美文王经营南国之功。诗言“既勤止”,正表明文王已经营过南国。《论语·泰伯》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朱熹注:“《春秋传》曰:文王率商的畔国以事纣。盖天下归文王者六州,荆梁雍豫徐扬也。惟青兖冀尚属纣耳。”可见,这“其二”之中有一部分正是从南国获得的。文王遗留下来的这份基业极其宝贵,所以武王无限感激地说道:“我应当继承下来。”不仅如此,武王还决心使文王的事业连续不绝,发扬光大。事实正是如此。武王伐纣之后,改封周公于鲁,封姜尚于吕,改封召公于南郾。而这“鲁”“吕”“南郾”均在今之河南省境内。由此可知,“敷时绎思”正隐括着武王经营南国的这一史实。武王经营南国,其目的非常明确,即“徂维求定”。当时,东方仍为殷孽武庚的势力范围。唯恐武庚心不诚服,于是武王便着手巩固南方。只有如此,方能震慑东方,以防有变,从而求得天下安定。不难看出,武王的谋略可谓深远。诗之结尾以“天命”作收余味无穷。武王深知,得天下靠的是“天命”,这安天下靠的也是“天命”。正是基于这种观念,故而才发出“这周所受的天命,永无止境”的咏叹。“天命”之于周既然永无止境,那么周朝定能长治久安。 《诗序》说:“大封于庙也。赉,予也。言所以锡予善人也。”此说显然不当。此诗只言文王“勤”,武王“受”、“绎”与“求定”,毫无“大封”诸如封侯裂土赐财之意。朱熹《诗集传》说:“颂文武之功,而言大封功臣之意。”其言“大封功臣”仍是承袭《序》说,固非;又言“颂文武之功”,更谬。姚际恒《诗经通论》指出:“此篇上言‘文王’,下言‘我’者,武王自我也。若谓颂文武之功,则必作于成王,诗既无‘武王’字,其云‘我应受之’及‘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岂成王语气耶?”姚氏此言诚然有理,但他说“此武王初克商,归祀文王庙”也未达诗旨。此外,须得说明的是,篇名“赉”,并非指“武王赏赐功臣”,而当为“上天赐命武王”。 赉 赉〔原文〕 ☚ 桓 般 ☛ 赉 赉lài赏赐。《小雅·楚茨》四章:“工祝致告,徂赉孝孙。”毛 《传》: “赉,予也。”郑《笺》:“孝孙甚敬矣,于礼法无过者,祝以此故致神意,告主人使受嘏,既而以嘏之物往予主人。” 《商颂·烈祖》一章:“既载清酤,赉我思成。”毛 《传》: “赉,赐也。”郑 《笺》:“既有此王天下之常福,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其福乃及女之此所。” 马瑞辰 《通释》 : “赉,从《传》训‘赐’为是。思为语词。成,犹备也,福也。‘赉我思成’,犹云赐我福也。” ☚ 爽 雪 ☛ 赉读音l·ai(ˋ),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洛代切,去,代韵。 上一条: 勑 下一条: 賚 赉睐lǎi❶赐予;给与。例:姑娘已给~人了(即已嫁人)。 ![]() ![]() 赉lai赏赐。同义合成词:“赏赉”。《新唐书·许景先传》:“~绢三千。”《后汉书·朱佑传》:“以有旧恩,数蒙赏~。”(以:因为。数:屡次。蒙:受到。)《聊斋志异·促织》:“抚军亦厚~成。”(抚军:官名。成:人名。) 赉賚lài〈文〉赏;赐给 赉賚赐给:赏~。 赉賚lài赏赐,赐予。《尚书·汤誓》:“予其大~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促织》:“抚军亦厚~成。”(成:成名。) 赉*賫laiEAE3 赠送 赠送赠(赠与;赠贻;赠赉;赠馈;赠贶;赉赠;遗赠;贻赠) 送(送以;送给;送似;送与;送遗;遗送; 另见:赐予 授予 送物 礼物 贿赂 ☚ 赠送 赠送财物 ☛ 赐予 赐予赐(赐与;赐乞;赐给;赐遗;给赐;贶赐) 予 降(降委;降锡)贶 胙(~土分茅) 锡(锡予) 赣 胙 赏给 况施 酬赉 另见:赠送 钱财 官职 爵位 分封 ☚ 赐予 赐物 ☛ 赉(賚)lài [书] (赏赐) grant; bestow; confer: 赏 ~ give a reward; bestow a favour; ~ 品 a gift △赉(賚)lài11画 贝部 〈书〉 赐予: 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