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资金流量表格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资金流量表格式

资金流量表格式

资金流量统计通过资金流量表反映。资金流量表采取矩阵表格式。下面是资金流量表的一个典型格式(见下页表):

 非金融法
人和 准
法人企业
金 融
机 构
广 义
政 府
私 人 非
盈利机构
住 户合 计国 外
 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
可支配收入
消费
净储蓄
折旧
总储蓄
总投资
非金融交易差额赤字/盈余
              
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
通货和可转移存款
其他存款
短期票据和债券
长期债券
短期贷款
长期贷款
住户人寿、 养老金保险
商业信用和预付款
货币当局的国外资产
              

资金流量表由两大部分组成。以非金融交易为界线,线上部分为实物交易,线下部分为金融交易。实物交易又称非金融交易,它是对经济体系中货物和劳务流量(国民收入流量)的概括。货物和劳务(国民收入)生产出来以后,经过复杂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形成各部门的净储蓄;净储蓄加折旧,等于储蓄总额;各部门储蓄总额用于各部门总投资,当储蓄大于投资时,该部门非金融交易即实物交易为盈余;当储蓄小于投资,该部门非金融交易即实物交易为赤字。非金融交易盈余部门向其他部门提供融资来源,赤字部门为借入资金的部门。非金融交易国内合计差额,表示该国整体上是资金盈余还是资金赤字,即该国整体上是储蓄大于投资还是储蓄小于投资。非金融交易总差额等于国外部门收支差额即该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
金融交易是以金融工具为对象的交易,又称融资活动。它是对经济体系中金融流量的概括。金融交易借助金融工具进行,金融工具既体现债权又体现债务。同一笔金融交易,对于交易的此方形成债权,对于交易的彼方则形成债务。因此,资金流量表的金融交易形式,是按金融工具形式分列的。通过金融工具获得资金来源,为金融负债;通过占有金融工具运用资金,为获得金融资产。资金流量表各部门项下金融负债合计为该部门资金来源合计;金融资产合计为该部门资金运用合计。金融负债与金融资产差额等于该部门非金融交易差额。这是实物交易与金融交易的接口,二者相衔接,说明各部门储蓄与投资缺口是如何得到弥补的。

*单位:亿元

 住户机关
团体
财政企业金融国外
非金融交易      
赤字(-)/
盈余(+)
27373-38-245-63
现金-44-2-450
活期存款-63.9-161.1225
储蓄存款-251251
其他存款-2424
外币存款-20.420.4
流动资金
贷款
345-345
农业贷款429-51
固定资产
贷款
87.3-87.3
外币贷款13.9-13.9
财政净借
11.4-11.4
国外货款-14.913.1-2.84.6
债券-20-7.1-13.8-0.6
国际储备-57.857.8
统计误差-0.6

上表是资金流量表的典型格式。有一种简化的格式是从非金融交易差额开始,只包括金融交易部分。就资金流量统计是金融市场的记录这一基本性质来说,只包括金融市场部分的资金流量表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非金融交易差额是实物交易的结果,不论表上列实物交易还是不列实物交易,各部门可支配收入分配去向及资本形成都是要计算的,否则各部门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计算结果无从印证,尽管在实际编表过程中非金融交易差额可以由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差额倒推出来。
在资金流量表的数字记录上,一种简化的形式是以记帐符号“+”、“-”分别代表净负债和净资产。这样就不再同时记录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而只记它们的轧差数。下表是根据中国金融工具形式和部门分类编制的简化资金流量表,表中的数字是虚构的。
结合表中数字作些说明。住户部门:非金融交易盈余273亿元;金融交易部分,金融资产315亿元(现金44、储蓄存款251、债券20),金融负债42亿元(为农业贷款)。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差额为273亿元,与非金融交易差额相衔接。机关团体、财政、企业、金融部门依此类推。再看各类金融工具。以现金为例:它对于住户、机关团体、企业是金融资产,分别为44亿元、2亿元和4亿元;它对于金融部门是金融负债,表中显示为50亿元,正好与上述各部门金融资产总和相等。国内非金融交易差额总计为盈余63亿元(=273+73-38-245),与国外部门的赤字63亿元相等。它的经济含义是国民收入流往国外,形成本国对外国的债权。从表中可以看到它具体体现在国际储备增加57.8亿元和国外贷款4.6亿元上。
☚ 资金流量统计的理论基础   资金流量统计的金融交易分类 ☛
000019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