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资源优势无疑就是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对于资源优势的发掘是任何一项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近几年我国贫困山区或地区的经济脱贫过程中,“资源优势”这一名词频繁见报,成为这些地区的经营决策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都希望发掘本地的资源优势,形成 “拳头产品”,带动经济发展。然而,从书报刊中经常出现的招标意向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概念或术语常常被错误的理解和使用。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给资源优势下一个较为确切的定义,但至少应该明确,资源优势与优势资源是两个不同概念。优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缺乏外部比较的概念,例如,某地区有硫、铜、锰、锡、大理石五种矿产资源,并有相应的矿产企业,而以大理石的储量最大,规模和产值在矿产业中具有突出地位,我们可以说大理石是优势资源或主导矿产资源,但不能说大理石具有资源优势,因为资源优势更多地是与外部比较而言。本地区的主导资源或优势资源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本地的资源优势,具有资源优势的资源也不一定就是本地的优势资源或主导资源。 资源优势是一个多维概念,构成资源优势的因素大致包括: (1) 独占性种类。可以简称为独占性或专有资源、垄断资源,某地区的某资源具有独占特征,为其他区域所没有。那么,基于这种资源之上的资源生产部门或产品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就相应地具有了垄断特征。A·C·费舍用数学证明了垄断条件下资源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存在资源消耗少、利润高的可能性。可以想象,一个产权明确的经济中,一个区域或企业具备他无我有的独占性资源时,它就获得了决定市场供给量、垄断价格的条件。因此,独占资源可以认为具有资源优势的特征。 (2) 数量上的相对优势。具有独占性的资源往往不易找到,多数情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资源分布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他拥有同类资源的区域比较,如果本区域资源富集度高,具有相对优势,也可以说本区域具有资源优势。例如,我国与世界各国比较,钨、锌、锑、稀土、锂矿储量居首位,锡、铅、汞储量居第二位,铁矿、煤居第三位; 可再生资源中,水能资源储量居第一位,草地面积居第三位,耕地面积居第四位,水资源中河川径流量居第六位。我国还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风景旅游资源。这些资源都具有数量上的相对优势。就我国国内各区域比较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 (黑龙江、吉林) 和西南 (四川、云南、西藏东部) 地区,这些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5,但森林面积约占全国一半,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水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方各省 (主要是长江流域),东部及西南部径流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而年径流量却占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全国水能资源约60%集中于云、贵、川、西藏四省区; 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90%集中于山西和内蒙等地。这些数字都表明,我国东北具有森林资源优势,西南具有森林资源优势、水能资源优势,山西、内蒙具有煤炭资源优势。这种地区性资源并非具有独占性,但具有数量上的相对优势。 资源在数量上所表现的相对优势是一个富集度概念,或资源秩的概念,这种比较可以为制定资源规划、产业规划和资源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3) 资源质量上的相对优势。质量可以由多种特征表现,最重要的就是品位和可取性。品位也称档次,矿产资源品位,指有效成分在矿物中所占的比重,最高品位为100%。由于品位高的富矿总是很少,因而相对稀缺、高品位富矿较多的区域就具有资源优势。在生物资源中,通称质量,统一定义生物资源质量比较困难,多因资源而易。比如,就建筑业来讲,东北的红松和西北的雪岭云杉材质就好; 就造纸业来讲,软阔材质就更好。就草资源讲,可用牧草多、生产力较高的草场较好,反之则较差。但在习惯上,各种生物资源都可根据其特定的用途定义质量或品位。高品位资源总与稀缺概念相联系,因而可以表征资源优势。 在许多情况下,品位也意味着数量概念,例如,高品位矿产资源实际上是指有效成分含量高,这样,就意味着不等量的矿石可以提取等量的有效成分。但这种状况并非一般规律,例如 “好地” 和 “劣等地”,就不能简单地用数量概念表示。 ☚ 资源转换开发模式 中国资源的特点 ☛ 资源优势沿黄8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在绝对数量和开发利用规模上占优势的资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农牧业资源优势。黄河流域不仅耕地和草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而且气候条件优越,是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料、烤烟及多种温带水果的最适宜种植区,大牲畜和猪、羊等畜牧业也比较发达,粮、棉、油、果生产和畜牧业生产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水沙资源优势。黄河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为478毫米,年降水总量约3600亿立方米。形成的天然河川年径流量,多年平均约580亿立方米,主要来源于黄河上游、中游地区。如花园口以上,天然河川年径流量占全流域的96%。地下水可开采利用量(扣除与河川径流的重复计算量)约76亿立方米。与全国相比,黄河流域按人口或按耕地面积平均计算,水资源量占有数偏低,但由于黄河干流位于中国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相对更加宝贵,所以无论是对沿黄地区农业灌溉,还是对沿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发展来说,黄河的水资源都成为一种独特的优势。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之后携带大量泥沙,这些泥沙的沉积给下游河道变迁带来最深刻的影响,但从经济发展看,也存在着优势的一面。且不说在地质历史时期泥沙沉积形成华北平原,造就数亿亩良田的独特作用,在现实生活中黄河泥沙也是下游农业利用(如引黄灌溉、改良土壤)、工程利用(如引黄淤背、加固大堤)、建筑利用的巨大资源。(3)矿产资源优势。黄河流域不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而且有不少矿产资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占有重要位置。1990年全国经勘探证实的煤炭储量为9544亿吨,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就分别占28.1%、22.0%和17.5%,加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山东省等,沿黄地区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4。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拥有胜利油田、中原油田、陕北油田等。其他矿产如金银矿、钼矿、镍钴矿、稀土矿、铝土矿等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4)旅游资源优势。由于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山东曲阜、泰山等都已经成为重要旅游胜地,旅游业继续发展的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