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条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顿·帕尔伯格1964年首次概括为: ❶ 农民是好公民,人口的很大比例应在农场; ❷ 农耕不仅是一种经营活动,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 ❸ 农耕应是家庭式的企业; ❹ 土地应属耕种者所有; ❺ 在以前生长一根草的地方,现在生长两根草就是好的; ❻ 任何想从事农业的人应听其自由; ❼ 农民他(她)自己应当就是主人。 农业信条受到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其最新观点是: ❶ 农业应该是家庭经营的活动; ❷ 乡村生活有许多优点,应让城市居民也可享受农村的优点(如公园、绿地等); ❸ 农业应按合理的价格给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充足的食品和纤维; ❹ 社会应帮助农场青年,给他们提供从事耕作和其他农业综合企业的机会; ❺ 农民应是他(她)自己的主人; ❻ 土地应由土地所有者支配; ❼ 农业对人类至关重要,在国家目标中应处于优先地位。农业信条反映的诸如“家庭农场”、“平价”、“议价能力”等价值观,能够引申出农业政策的目标,从而成为农业立法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