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贾思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贾思勰

贾思勰


北魏末年农学家。山东益都(或其附近)人。仕北魏任高阳(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曾钻研《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大量前人农学著作,广泛考察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自身从事农业与畜牧业生产实践,于北魏末年或东魏初年(即六世纪三十年代或四十年代)撰成《齐民要术》一书, 所征引之书籍达一百五六十种,凡十卷九十二篇。内容广泛,“起自耕农,终于醯醢(xi ha),资生之业, 靡不毕书”,包括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与蔬菜作物栽培、果树培植和嫁接、畜禽饲料和医治、食品加工和储藏,以及野生植物利用等等,充分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村生活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为我国古代不朽的农业科学巨著,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如果树嫁接与熏烟防霜法,葡萄冬季埋蔓法等,至今还用于生产实际。

贾思勰

北魏(386~534)时的著名农学家。
生平简介 贾思勰生卒年月不可考,只知道他大概是山东益都附近人,出生于北魏孝文帝时(5世纪末),曾担任过北魏青州高阳太守(今山东临淄县西北)。贾思勰的名字完全因他所著《齐民要术》才流传下来的。他在离任以后曾经从事农业生产,养过羊,种过地。《齐民要术》书中涉及的地区是黄河中游,包括山西东南、河北中部、河南的黄河以北及山东境内,这些地方他都亲自做过实际考察。
农学思想与成就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自序中充分表达出他对发展农业生产的理论认识,以及他的农学思想和抱负。贾思勰的农学思想建立在“富国以农”的认识上,他指出“故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强;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侯”。他对管仲、刘恒、仲长统等人的“重农贵粟”的思想和主张以及西汉以来许多地方官吏奖励耕农、兴修水利,进行农业技术革新,提倡节约等政策所取得的成就,都给以热情的赞扬。他赞成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农业收成的好坏不是天的恩赐或惩罚,而是靠人的努力。他提倡改革,反对守旧,在序中列举了秦汉以来许多落后地区由于推广先进技术而改变农业生产面貌的生动事例。如敦煌地区以前并不知道使用耧犁,是皇甫隆(三国魏人,敦煌太守)去了以后,“乃教作耧犁,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桂阳地区历来不知道种桑养蚕,无蚕织桑麻之利。老百姓没有鞋穿,冬天脚冻裂出血。茨充(汉光武时)任桂阳令时,“教民益种桑、柘、养蚕、织履,复令种苎麻。数年之间,大赖其利,衣履温暖”。贾思勰在序中总结写作《齐民要术》的要点有四:“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其中的“歌谣”即指农谚,“老成”即指有经验的老农民。“采捃经传”即指搜集历史上有关农业的文献。贾思勰参阅了古籍150多种,不少古籍在当时还能看到,但后来都散失了。如《氾胜之书》、《相马经》、《四民月令》、《广志》……等,靠贾思勰的摘引,得以部分流传下来。这也是贾思勰的一大贡献。
贾思勰通过实践观察,已经发现了生物既表现遗传又发生变异的现象。他把遗传现象称为“性”或“天性”。比如说粱秫可以晚收,是因为“性不零落”,早收会造成损失;反之荏蓼则要一熟就收,因为“性易凋零”,迟收获种子都掉光了。他最早发现作物异地种植会发生变异。比如山西并州的大蒜种来自河南朝歌,种一年,蒜瓣就变小了。可是并州的芜菁也是从别处买来,种一年,芜菁的块根都变大了。又如山东的谷子品种拿到山西壶关上党种植,都只会徒长,不会开花结实等等。他把这种变异现象归之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虽未能深入,却完全是正确的。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自宋代刊刻以后,不仅流行国内,也早传到日本,现在则传向世界。世界农业史学术界对贾氏著作都给以高度评价,日本学者曾倡议将研究《齐民要术》的学问称为“贾学”。

贾思勰约480—约550

中国南北朝时期农业科学家。北魏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郡太守。到过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后回乡经营农牧业。在广泛的农业生产调查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于公元533—544年间写成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这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农业百科全书”,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其科技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一)重视实践,亲自种庄稼、养牲口。他说:“神农、仓颉,圣人者也;其于事也,有所不能矣!……谚曰:‘智如禹汤,不如尝更。’是以樊迟请学稼,孔子答曰: ‘吾不如老农。’然则圣贤之智,犹有所未达,而况于凡庸者乎?”(《〈齐民要术〉选释》第19—20页,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他在农业实践中认真观察和比较,掌握了花椒、大蒜、芜菁、豌豆、谷子等蔬菜、五谷的生长规律。(二)刻苦钻研。他博览群书,查阅了大量古籍。《齐民要术》引用前人著作有一百五十多种。两汉时期的《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书早已亡佚,但由于《齐民要术》的引用,得以流传下来。(三)重视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齐民要术》“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讲求实际,也是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的产物。聂耳(1912—1935) 现代作曲家,中国革命音乐的先驱者,《国歌》作曲者。原名守信,字子义,后改紫艺。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曾组织中国新光音乐研究会,积极从事左翼艺术工作,在两年左右的创作生涯中,创作41首音乐作品,写有《中国歌舞短论》等15篇音乐论文。其艺术伦理思想,主要是认为艺术家有责任通过艺术来抨击种种恶俗和旧礼教,用笔来“打倒恶社会,建设新社会”,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中国无产阶级的形象,争取自由和权利。为此,艺术家必须有稳固的哲学基础,不然难以走通艺术之路。认为“新的脑子的培养,不是用一个模型,一套便一次铸成,永远不会腐破的”;必须汲取新鲜的思想养料,还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导,不然,“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立足点”(以上引文均见《艺术家与德育》第53—5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贾思勰

中国后魏时的杰出农学家。生活于后魏末年至东魏时期(公元6世纪)。可能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人,任过高阳太守。到过今山东、山西、河北的某些地方,对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很熟悉。他通过“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齐民要术》序言),总结了当时和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产经验。在533年至544年之间,写成了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齐民要术》。对后世农业生产有深远影响。(见《齐民要术》)

贾思勰
主要责任者: 陈沐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50 千字
页码: 1-119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826.3
语种:中
定价:20.00
出版时间:2020-1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之一,共收录9条词条。
贾思勰

098 贾思勰

后魏时代农学家。生于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间,一般认为他是山东益都人。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非常勤奋好学,先秦及两汉的经传无所不读,而效法的却是先辈的“农本”思想;诸子百家无所不通,而最爱读的还是农家著作。后来出任高阳(今山东省高阳县)太守,常以历史上那些造福于人民的太守为楷模,劝导百姓重农、务农、爱农。他遵循“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的原则,约于533年开始撰写农书,用了11年的心血,写成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 氾胜之   陈旉 ☛
贾思勰

贾思勰Jiasixie

中国北魏杰出的农学家。山东益都人。出生于公元5世纪末的北魏孝文帝时期,曾任北魏青州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曾到过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考察过农业生产情况,后又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实践,具有广泛的农事知识。他以文献中搜集到的资料、访问农民,再根据自己观察、试验的心得,约在北魏末或东魏初期,即6世纪的30~40年代初,写成 《齐民要术》这部农书而知名于后世。

☚ 华佗   李时珍 ☛

贾思勰

古代农学家。山东益都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境内)太守。平时关心农业,具有丰富的农事知识。著有《齐民要术》,并以此知名于后世。

贾思勰jiǎ sī xié

《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冬瓜(13)。人名。北魏农学家。生平未详。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太守,经营过牧业。著有《齐民要术》。

贾思勰

贾思勰

贾思勰 (约480—约550),中国古代农学家。南北朝山东益都人,曾任北魏高阳郡太守。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认为国家要富强,主要在于发展农业生产; 而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毕生精力研究前人农业科学成果,总结中国北方农业生产经验,通过亲自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科学试验,于533—544年完成一部农业科学巨著 《齐民要术》,全书10卷,分92篇,11万多字,引用古书150多种,收录民谣和谚语30多条。
《齐民要术》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包括谷类作物,染料作物、香料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水生植物、蔬莱、瓜果、树木、养羊、养猪、养鸡、制酱,造醋等各种农副业。对农作物生长规律,如农作物分类,影响农作物生长因素,农作物生长阶段及其他阶段不同需要,如何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如何提高农作物适应环境能力等,都有详细论述。其中有关旱田地区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繁殖、家畜家禽去势肥育及多种农产品加工经验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已相当高,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实际意义。

☚ 郦道元   李春 ☛
贾思勰

贾思勰

北魏末年杰出的农学家。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太守,精于农学。约543—544年问,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农谚、访问老农及自己实地试验,写成《齐民要术》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的农业及畜牧业的生产经验,其中包括土壤,施肥、保墒、选种育种、谷物和蔬菜栽培、果木嫁接、畜禽饲养和医治、食品加工和储藏等。同时,书中也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这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 侯景之乱   郦道元 ☛

贾思勰

贾思勰

贾思勰 (约480—约550),中国古代农学家。南北朝山东益都人,曾任北魏高阳郡太守。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认为国家要富强,主要在于发展农业生产; 而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毕生精力研究前人农业科学成果,总结中国北方农业生产经验,通过亲自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科学试验,于533—544年完成一部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全书10卷,分92篇,11万多字,引用古书150多种,收录民谣和谚语30多条。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包括谷类作物,染料作物、香料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水生植物、蔬菜、瓜果、树木、养羊、养猪、养鸡、制酱,造醋等各种农副业。对农作物生长规律,如农作物分类,影响农作物生长因素,农作物生长阶段及其他阶段不同需要,如何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如何提高农作物适应环境能力等,都有详细论述。其中有关旱田地区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繁殖、家畜家禽去势肥育及多种农产品加工经验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已相当高,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实际意义。

☚ 郦道元   李春 ☛

贾思勰

见“《齐民要术》”。

贾思勰

贾思勰

北魏农学家。益都钓台里(今寿光县)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具有广泛的农业知识。他查阅文献160多种,同时收集农谚,访问老农,并亲自观察试验、总结心得,大约在公元533—544年间写成农书《齐民要术》,为后世所传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文化中的珍贵典籍。

☚ 贾鲁   原始畜牧业 ☛

贾思勰Jia Sixie

born in present Shandong,agronomist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Works:Important Arts for the People’s Welfare,etc.

贾思勰

北朝北魏农学家。益都(今属山东)人。曾任高阳郡(今山东临淄西北)太守。专心农事,用力颇勤,曾广为搜集前代文献及实地考察,写出《齐民要术》一书,为当时和后世所重视。

贾思勰

东魏农业学家。生卒不详。益都(山东寿光)人。曾任高阳太守。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及实践,收集前人农学著作,总结当时生产经验及农谚,通过亲自实践、观察及试验,成《齐民要术》十卷,是存留迄今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科学名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