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贺铸《石州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贺铸《石州引》

《石州引》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消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注释】 ①石州引:本篇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录出。《漫录》曰:“方回眷一姝,别久,姝寄诗云:‘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得诗,初叙分别之景色,后用所寄诗,成《石州引》。”按词曰“东风消尽龙沙雪”,是北国气象。贺铸宦游踪迹,实以河北西路赵州临城县(今河北临城)为最北,系地于此,似较近是。其自东京出监临城酒税,约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春。词曰“已是经年”,当作于熙宁九年(1076)初春,亦即到任之次年。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十收此词,标作《柳色黄》,应是词人根据文义改题的新名,体例正与残宋本《东山词》卷上相符合。②斜照:夕阳。③“长亭”二句:唐·独孤及《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远客,出远门的人。④龙沙:《后汉书·班超传赞》:“咫尺龙沙。”唐·李贤《注》:“白龙堆沙漠也。”此处借用以泛指北疆荒寒之地。河北西路,北宋时与辽国接壤。⑤出关:自东京赴临城,中途须过白马关(在今河南浚县东),疑“出关”谓此。⑥红泪:特指女子的泪水。顿:顿时。⑦经年:满一年。音尘:音信。⑧方寸:谓心。心之大小在方寸间,故称。几许:多少。“芭蕉”句:语本唐·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芭蕉叶初生时呈卷心状,丁香花花型小而多朵攒聚,故诗人用以比拟人的愁心郁结。⑨“两厌厌”句:贺铸别首《题醉袖》词:“不胜风月两厌厌,年来一样伤春瘦。”厌厌(yan yan烟烟):精神不振貌。

【译文】 小雨过后,一阵轻寒。夕阳透露着晴朗。春意空阔无边。长亭畔,柳条刚染上淡黄色,远行的客子已占先析得了一枝。烟霭横亘在水天相接处,映带着几点归巢的暮鸦,(水势为什么这样大呢?原来,)东风送暖,融化尽了北国的积雪。记得去年出关到北方来,正是如今这般早春时节! 临行的那一天,可爱的姑娘啊,你在画楼上为我饯别,你那沾着胭脂的泪水,那清绝哀惋的离歌……我们就如此轻易地分袂了。离别已经一年,彼此音信渺茫,消息难通。你知道我心里共有多少愁苦么?我的心啊,就象初生的芭蕉叶儿那样卷蹙着,就象成串的丁香花儿那样郁结着。我俩都一样望断天涯,空劳牵挂,被爱情折磨得憔悴不堪啊!

【集评】 清·陈廷焯:(评“薄雨”五句)“句句明秀。”(评“烟横”三句)“有情,有景,亦有笔。”(评“还记”二句)“‘还记’二语妙,可知别已久矣。”(评“欲知”五句)“淋漓顿挫,情生文,文生情。”(以上见《云韶集》卷五) (又评上片)“写景亦布置得宜。”(又评“还记”二句)“十字往复不尽。”(以上见《词则·闲情集》卷一)“赠妓之作,原不嫌艳冶,然择言以雅为贵,亦须慎之。……余所爱者,则……贺方回之‘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极其雅丽,极其凄秀。……作赠妓词者,要当以此为法,则不病词芜,亦不患情浅矣。”(《白雨斋词话》卷六)

近代·俞陛云:“‘长亭’以下七句顿挫有致。观其‘龙沙’、‘出关’等句,当是北地胭脂,吴汉槎诗所谓‘红粉空娇塞上春’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龙榆生:“笔力奇横,声调激越,韩退之所谓‘横空盘硬语’者,庶几近之。”(《话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

现代·唐圭璋:“此首上片写景。‘空阔’二字,统括全景。初点日晚,次点柳黄。‘烟横’三句,写远景空阔,音响尤佳。‘犹记’十字,写别时所见之景相同也。下片抒情。换头承‘出关’,回忆昔日别时情况。‘回首’两句,转到如今。‘欲知’二句,一问一答,极见愁深念切。‘芭蕉’句,原为李义山诗,拈来与上句映射,恰到好处。‘憔悴’(按‘枉望断天涯’句,《阳春白雪》所录作‘憔悴一天涯’)两句以景收,写出两地思念,视前更进一层。”(《唐宋词简释》)

【总案】 此词以景入,以情出。写景时熔情于景,远客折柳,烟水归鸦,俱隐含离情;抒情时构景传情,芭蕉不展,丁香郁结,皆明喻愁心。其时空框架为“今——昔——今”,这种曲折回环的布局显然超越了柳永时代的平铺直叙,而近于后来的周邦彦词。清人程洪、先著《词洁》云:“方回长调便有美成意。”可谓道着。


唐宋词之《贺铸《石州引》》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贺铸《石州引》

贺铸《石州引》贺 铸

贺 铸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注释 ①龙沙:《后汉书《班超传》“咫尺龙沙”唐李贤注:“白龙堆沙漠也。”泛指北境荒寒之地。②出关:自汴京到临城,中途须过白马关(今河南浚县东)。③画楼:雕饰华美的楼阁,这里指饯别之所。④红泪:暗用薛灵芸之事。《拾遗记》载,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⑤音尘:音信。⑥方寸:内心。⑦“芭蕉”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⑧厌厌:愁苦的样子。

早春图 【宋】 郭熙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首词是贺铸对自己年轻时一段恋情的追忆,疑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初春,词人当时在临城(据钟振振校注的《东山词》)。宋朝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载:“贺方回眷一妓,别久,妓寄诗云:‘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得诗,初叙分别之景色,后用所寄诗成《石州引》云(略)。”

上片主要写景,又情景交融。首三句,点明时节正是初春,天气微寒。雨后初晴,斜阳照彻大地,万物也在这金色阳光的映照下焕然一新。“春意空阔”写出了辽阔旷远的天宇间春意弥漫的景象。接着词人从细处着笔描摹春天的景致:近处送别的“长亭”旁,柳丝才泛微黄,柔条竟已被送行之人攀折,不由得触动词人的离思;而远处水畔弥漫着的清烟淡雾中的几点鸦影,更是离人情怀的寄托。“东风销尽龙沙雪”一句描写景色细致生动,其阔大、苍茫的词境,恰与上文“空阔”相呼应。空阔既是春之实景,又烘托出词人的心境。联系词人的情感经历,孤独的他面对如此寥廓的春景,加之点染以“长亭”“柳色”“归鸦”这些足以触动离情的景物,其心中必然愈觉孤寂,进而触发了心中深埋已久的思念,不禁回首当年与情人分别时的光景。上片歇拍两句“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便是上承眼前之情景,下启旧日之情事的自然过渡。

下片词人直接把思绪还原到了当年分别的场景:画楼之上,珍馐美酒,两情相别,心上人垂泪清歌。一句“顿成轻别”,透露出词人对年少轻狂时轻率离别的无限悔恨之意。“已是”二句写词人多年来的思念:一年年对佳人音信的等待可见其情深;等待却杳无消息,又可见其相思之苦。其思其悔萦迂心曲,恰似蕉叶不展、丁香结愁。一句“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改叙述为问答,构思恰似贺铸《横塘路》中的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使词章形象生动,摇曳生姿。以“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二句收束全词,既透露出别后天各一方,两心相念的缱绻愁思;也是别后关山渺远,天涯两端,纵使心目俱穷,亦难遣相思之痛的写照,读来令人下泪。“两”字运用尤妙,词人由己及人,推想对方也必是相思满腹,正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更可见相知之深,相忆之切,让人回味无穷。

此词章法回环,情文相生,淋漓顿挫。虽为赠妓之作,却不务艳冶,择言构境“极其雅丽,极其凄秀”(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堪称此类词作中的上品。(余雪利)

集评 宋《王灼:“贺方回《石州慢》,余旧见其稿。‘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筯,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碧鸡漫志》卷二)

链接 《石州引》词牌。《石州引》,又名《石州慢》《柳色黄》。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各家的句法、句读各有不同。

长亭。古代“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都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因常与送别相关,故而诗词中“长亭”成了陆地上离别之所的代名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叔同的《送别》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都把临别的场景设置在长亭,在《西厢记》中更有“长亭送别”这样一个精彩片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