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费伯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费伯雄 费伯雄1800—1878字晋卿,江苏武进人。少工举业,擢明经,继以医名世。曾著《医醇》二十四卷,毁于兵火,集其所记忆者为《医醇剩义》四卷。兼工诗词,曾有诗文数千首,亦毁,集其幸存者为《留云山馆诗存》,附词一卷,存五十一首,有同治二年(1863)刻本。谢炳元序评其词为兼有“柳屯田之晓风残月,苏长公之铁板铜琶”之胜。 ☚ 费丹旭 ">王 ☛ 费伯雄清代医家。字晋卿。江苏武进人。咸同间(1851~1874)以医术闻名。著有《医醇賸义》、《医方论》等书。主张师古而不泥古,不趋奇立异,善于变通化裁古方,创制新方,有较高的临床造诣。 费伯雄清末医生,字晋卿,江苏武进人。咸丰年间(1851~1874)以医术出名。著有《医醇賸义》、《医方论》等书。 费伯雄中医学家。江苏武进人。1800年生。1863年著成《医醇 费伯雄fèibóxiónɡ清末医生。字晋卿。江苏武进人。咸同间(1851 ~ 1874) 以医术闻名。著有《医醇 费伯雄 费伯雄 费伯雄费伯雄(十八至十九世纪间),清代医学家。字晋卿,江苏武进人。居孟河(武进西北),五世业医。少年时习举子业,无所成,遂决然舍儒从医,究心于《灵枢》、《素问》诸书,遍览张仲景以下诸家名医著述,医术日精。咸丰、同治年间,医名大振,远近求诊的患者接踵而来,使他的住地成为繁盛之区。费氏在治疗上,认为常病多,奇疾少。治当戒偏戒杂,宜采用“和法”、“缓治”。这与秦代良医以“和缓”命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相通的。他说: “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否则眩异标新,用违其度,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不和不缓故也”。他认为李东垣补阳、朱丹溪滋阴,开两大法门。但升麻、柴胡、知母、黄柏却不是可以常用的药物,建议后人“但师其温补脾胃及壮水养阴之法可也”,却不取含以上四药的方剂。在以上学术思想指导下,费氏自制了许多平和的新方,且十分重视食物疗法。道光年间,曾两次应召入宫廷治病。第一次治道光皇太后肺痈有效,获赐匾额曰“是活国手”。第二次治道光皇帝失音获愈,获赐联一幅:“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医学著作中以《医醇》为其力作,自谓“一生精力尽在《医醇》一书”。书中记录了费氏数十年业医心得,立意执简驭繁,补偏救弊,使“后学一归醇正”。原书24卷,分为6门。以察脉、辨症、施治为三大纲领。施治之下又分理(医理)、法(治法)、意(“化裁通变,则又须得法外意也”)三层。咸丰年间(约1852年),此书坊刻定本及家藏副本尽毁于战火。费氏避难异地,又“因左足病废,艰于步履,坐卧一室,益复无聊”,遂追忆《医醇》内容,随笔录出,所得不及原书十分二三,改题书名为《医醇賸义》4卷,同治2年(1863年)成书,后人将此书卷1中的脉学内容另成一帙,名《晋卿脉法》。又撰《医方论》,据汪昂《医方集解》所列方剂,逐方予以评述。另有《怪疾奇方》(1865年刊行)及费氏批注的《医学心悟》等书存世。其医学著作详于杂病,略于伤寒。以擅长治杂症享盛名数十年。《清史稿》评说:“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氏不惟精医,且能书善画,并工诗词,有诗文传世 (《费氏全集》录 《留云山馆文钞》、《留云山馆诗抄》)。年八十而卒。子费应兰,孙费荣祖(哲甫)、费承祖(绳甫)、费绍祖均传家学。孟河费氏作为一医学世家蜚声近代医坛。 ☚ 王士雄 陆以湉 ☛ 费伯雄清名医。字晋卿。江苏武进人。道光时贡生。医名满大江南北,著作散佚甚多。今仅存《医醇剩义》、《医方论》、《留云山馆诗文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