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黔剧
黔剧是贵州省最大的剧种。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在贵州的汉族地区便流行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文琴”。“文琴”又叫“扬琴”、“贵州弹词”。1953年,在“文琴”的基础上,形成了“黔剧”。1960年,才被正式命名为黔剧。在全国众多的剧种中,黔剧只能算小字辈。黔剧的唱腔继承了文琴的传统。主要的曲调有清板、二板、三板、阳调、二流、苦禀等,伴奏乐器以扬琴为主。黔剧自形成以来,整理改编了《搬窑》、《三难新郎》、《珍珠塔》等剧目。还创作了《奢香夫人》等剧目。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秦娘美》影响较大。
黔剧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它借鉴了昆剧等剧种的表演方法,又吸收了贵州当地各民族的表演艺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