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军法之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军法之治 革命次序方略的第一阶段。 同盟会成立前称军法,期限五年。1906年制定的《革命方略》改称军法之治,期限缩短为三年。“二次革命”后改为军政。 军法即军政府之法。 革命军初起,所取地方由军政府总摄行政,军队与人民同受治于军法之下。军队为人民戮力破敌,人民供军队之需要及不妨其安宁。军政府有权征调各地兵饷,同时负有扫除各种专制积弊、恶习陋俗以及施教育、修道路、设警察、卫生之制,兴起农工商实业之利源等责任。凡到期或提前见效者,即解除军法,实施约法。 逾期而程度不及者,军政府可再干预之。 此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重点在于以积极武力扫除一切障碍,奠定民国基础。孙中山晚年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反革命势力未经消灭,利用《临时约法》以肆其恶,故制定《国民政府建国大纲》25条,其中第六、第七条标明军政时期的宗旨,强调务扫除反革命势力,宣传革命主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