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货合同
购货合同也称订货合同,是企业作为需方向供货厂商 (供方) 采购材料,按双方达成的协议,所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以确认供需双方之间的购销关系和权利与义务。购货合同必须明确具体规定下列各项目: 合同的标准、订购数量、价格、交货日期、交货条件、付款条件、包装要求、运输方法、运输路线与到货地点、其他有关事项等。购货合同形式,主要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 达成协议的内容较复杂,如订购成套设备和国外订货等,包含有较多的条款,宜于用文字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合同的有效时间长,一般规定在较长期间进行分次、分批的多次供货。
(3) 收货地点分布广,如公司集中订货,由供货厂商直发各地区分厂收货。
一旦卖方接受采购订单,这份单子就成为按协议款项交付订货的合同。这种法律文件除数量、质量、交付、价格外,还包括许多其它条款。采购部门天天签订合同和缔结契约,这些书面的和口头的活动使企业几乎花费每年支出的一半左右。如果企业在交易中得不到法律保护,就可能受到巨大损失。合同和法律文件应由律师起草,日常的委托事务则应经过法律事务所签订。由于合同的争议一般不必通过诉讼就能得到解决,因此,采购主管人员很少陷入法律活动去。但是,采购主管应该利用法律基本原则的知识,作为避免诉讼的手段。因而,购货合同应当制订得令人满意并使供方在法律上受约束。
购货合同基本上有两类: 固定价格合同和成本型合同。在选择最适宜的合同时,买方必须考虑所有可采用的合同类型和影响采用各种合同类型的因素。买方宁愿用固定价格合同,但是市场的迅速变化使某些采用固定价格的采购业务变得昂贵和浪费。靠竞争和成本分析能制订公平合理的价格时,采用固定价格合同,财政风险几乎完全由供方承担,会最大限度地刺激它有效地进行生产。有时,某些货物珍奇,以致卖买双方当时都不清楚成本应该是多少,采用成本型合同,也称为费用相加的合同,买方承担绝大部分财政风险,只要成本不超过预定的数额,供应者的成本以及成本以外的报酬是得到保证的。由于合同种类繁多,采购主管必须仔细选择,只要条件允许,就采用固定价格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