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质量作用定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质量作用定律

又称“分子浓度定律”。可简单表述为:如果温度恒定,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质量作用定律

质量作用定律

1864年挪威人古尔德贝格和瓦格在总结了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作用定律。1799年贝托雷宣读了他的一篇论文,并于1801年以 《亲合力定律的研究》 为题公开发表。他指出,化学反应不但要看化学亲合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应注意研究反应中各个物质的质量及其产物的性质 (尤其是挥发性及溶解度)。当时提出,任何化学反应的进行都有一定限度,因为正反应受到逆反应的制约,进行到一定程度,即要达到平衡。他还认为,平衡状态也和热的作用以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1850年法国人威廉米用旋光仪研究了蔗糖转化 (水解) 反应,发现酸量、糖量及温度对反应速度都有影响。同时,他提出了动态平衡的概念。1861—1863年,法国两位科学家贝特罗和圣一吉尔详细地研究了醋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及其逆向的皂化 (水解) 反应,证明两个方向都不能反应完全,最后只能达到平衡,而平衡时,各种物质 (酸、醇、酯和水) 的比例无论是皂化或酯化总是相同的。
1864年,挪威化学家古尔德贝格和瓦格两人在贝特罗和圣一吉尔工作的基础上,共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探讨。从1862—1864年,他们就做了300个实验。并在1864年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著作。书中指出: 对于一个化学过程,有两个相反方向的力同时在起作用,一个帮助生成新物质,另一个帮助从新物质再生回反应物。当这两个力相等时,体系便处于平衡。他们还阐述了两条规律性的认识:
❶质量的作用,也即力的作用是与它们本身质量的乘积成正比的;
❷如果相同质量的起作用物质包含在不同的体积中,这些质量的作用与体积成反比。他们还列出了反应速度方程。1867年,他们又出了第二部著作 《关于化学亲合力的研究》,主要讨论了他们自己的以及贝特罗的实验结果,以明确的形式陈述了质量作用定律。他们用质量作用定律进行计算,其数值与实验结果很一致。
与此同时,哈库特艾逊霍斯特莫等人也分别地独立发现了质量作用定律。范霍夫用速度方程计算了贝特罗和圣一吉尔的实验结果以及布查南所作的氯乙酸水解的实验结果,他认定反应速度与有效质量成比例。他从氯乙酸水解的化学数据出发,进行了热力学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与由质量作用定律所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他与霍斯特曼等人分别从热力学导出了质量作用定律。1879年,吉尔德贝格和瓦格从分子碰撞论导出了质量作用定律,并指出分子碰撞仅仅一部分导致反应,他们称平衡态为 “可移动平衡态”,后来范霍夫称为 “动态平衡”。
质量作用定律所包含的思想是化学观念上的重大变化。质量作用定律的建立是研究化学过程的新起点。从它出发,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 一条是和热力学理论结合,研究化学平衡,形成化学热力学; 另一条是从研究化学反应速度开始,形成了化学动力学理论。

☚ 质量守恒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
质量作用定律

质量作用定律

1864年挪威人古尔德贝格和瓦格在总结了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作用定律。1799年贝托雷宣读了他的一篇论文,并于1801年以 《亲和力定律的研究》为题公开发表。他指出,化学反应不但要看化学亲和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应注意研究反应中各个物质的质量及其产物的性质 (尤其是挥发性及溶解度)。当时提出,任何化学反应的进行都有一定限度,因为正反应受到逆反应的制约,进行到一定程度,即要达到平衡。他还认为,平衡状态也和热的作用以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1850年法国人威廉米用旋光仪研究了蔗糖转化 (水解)反应,发现酸量、糖量及温度对反应速度都有影响。同时,他提出了动态平衡的概念。1861—1863年,法国两位科学家贝特罗和圣一吉尔详细地研究了醋酸和乙醇的酪化反应,及其逆向的皂化(水解)反应,证明两个方向都不能反应完全,最后只能达到平衡,而平衡时,各种物质 (酸、醇、酯和水) 的比例无论是皂化或酪化总是相同的。
1864年,挪威化学家古尔德贝格和瓦格两人在贝特罗和圣一吉尔工作的基础上,共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探讨。从1862—1864年,他们就做了300多个实验。并在1864年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著作。书中指出: 对于一个化学过程,有两个相反方向的力同时在起作用,一个帮助生成新物质,另一个帮助从新物质再生回反应物。当这两个力相等时,体系便处于平衡。他们还阐述了两条规律性的认识: (1)质量的作用,也即力的作用是与它们本身质量的乘积成正比的; (2)如果相同质量的起作用物质包含在不同的体积中,这些质量的作用与体积成反比。他们还列出了反应速度方程。1867年,他们又出了第二部著作 《关于化学亲和力的研究》,主要讨论了他们自己的以及贝特罗的实验结果,以明确的形式陈述了质量作用定律。他们用质量作用定律进行计算,其数值与实验结果很一致。
与此同时,哈库特艾逊、霍斯特曼等人也分别地独立发现了质量作用定律。范霍夫用速度方程计算了贝特罗和圣一吉尔的实验结果,以及布查南所作的氯乙酸水解的实验结果,他认定反应速度与有效质量成比例。他从氯乙酸水解的化学数据出发,进行了热力学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与由质量作用定律所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他与霍斯特曼等人分别从热力学导出了质量作用定律。1879年,吉尔德贝格和瓦格从分子碰撞论导出了质量作用定律,并指出分子碰撞仅仅一部分导致反应,他们称平衡态为 “可移动平衡态”,后来范霍夫称为 “动态平衡”。
质量作用定律所包含的思想是化学观念上的重大变化。质量作用定律的建立是研究化学过程的新起点。从它出发,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 一条是和热力学理论结合,研究化学平衡,形成化学热力学; 另一条是从研究化学反应速度开始,形成了化学动力学理论。

☚ 质量守恒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

质量作用定律

law of mass ac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5:35